一种狭缝涂布机刀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0749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狭缝涂布机刀头,其包括由左到右依次顺序固定的上模具、挡块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的内侧开设有第一出液槽,所述第一出液槽延伸至所述上模具的下表面,所述下模具的内侧开设有第二出液槽,所述第二出液槽延伸至所述下模具的下表面,所述挡块设于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且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出液槽和第二出液槽的下端并将其形成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挡块的侧面的中部开设有过液槽,所述下模具的外侧开设有进液孔。使得涂布机刀头可以从两处将涂布液挤出,从而完成两层成膜效果,当每层成膜厚度为10μm时,该涂布机刀头一次可以成膜20μm,将成膜厚度提高了一倍,大幅降低了作业时间和作业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狭缝涂布机刀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涂布设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狭缝涂布机刀头。
技术介绍
传统的涂布机刀头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其包括上模具、下模具以及安装在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的薄垫片。在涂布过程中,涂布液在压力作用下,涂布液从上、下模之间的缝隙挤出,涂布液与移动的基材之间形成液珠并转移到基材表面,从而形成湿膜,液珠的形成是成膜的关键。但是传统的涂布机刀头单次的成膜厚度受结构限制,不能一次涂布完成12μm以上的膜厚,一般只能涂布10μm,且一次涂布动作只能完成一层成膜效果,如果需要增加涂布厚度或完成多层成膜效果,则需要对产品进行多次涂布,大幅提高了作业时间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狭缝涂布机刀头,通过下模具的进液孔将涂布液注入模涂布机刀头中,由于挡块设于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且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出液槽和第二出液槽的下端并将其形成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使得涂布机刀头可以从两处将涂布液挤出,从而完成两层成膜效果,当每层成膜厚度为10μm时,该涂布机刀头一次可以成膜20μm,将成膜厚度提高了一倍,大幅降低了作业时间和作业成本。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狭缝涂布机刀头,其包括由左到右依次顺序固定的上模具、挡块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的内侧开设有第一出液槽,所述第一出液槽延伸至所述上模具的下表面,所述下模具的内侧开设有第二出液槽,所述第二出液槽延伸至所述下模具的下表面,所述挡块设于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且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出液槽和第二出液槽的下端并将其形成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挡块的侧面的中部开设有过液槽,所述下模具的外侧开设有进液孔。进一步地,所述挡块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三出液槽,所述第三出液槽与所述过液槽导通,所述第三出液槽的下表面形成第三出液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和第三出液口的宽度相等。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和第三出液口的成膜厚度均为10μm。进一步地,所述挡块有多个且从左到右依次顺序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挡块有三个,其包括从左到右依次顺序设置的第一挡块、第二挡块和第三挡块。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孔有三个,且为圆孔。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具、挡块和下模具上分别设有多个相互对应的螺纹孔。进一步地,多个所述螺纹孔的同轴度为3μm。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具、挡块和下模具的贴合面的表面粗糙度为0.1μm-0.2μm。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下模具的进液孔将涂布液注入模涂布机刀头中,由于挡块设于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且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出液槽和第二出液槽的下端并将其形成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使得涂布机刀头可以从两处将涂布液挤出,从而完成两层成膜效果,当每层成膜厚度为10μm时,该涂布机刀头一次可以成膜20μm,将成膜厚度提高了一倍,大幅降低了作业时间和作业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狭缝涂布机刀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3为图1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请参阅图1至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狭缝涂布机刀头,其包括由左到右依次顺序固定的上模具1、挡块2和下模具3;所述上模具1的内侧开设有第一出液槽4,所述第一出液槽4延伸至所述上模具1的下表面,所述下模具3的内侧开设有第二出液槽5,所述第二出液槽5延伸至所述下模具3的下表面,所述挡块2设于所述上模具1和下模具3之间且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出液槽4和第二出液槽5的下端并将其形成第一出液口100和第二出液口200,所述挡块2的侧面的中部开设有过液槽6,所述下模具3的外侧开设有进液孔7。通过下模具3的进液孔7将涂布液注入模涂布机刀头中,由于挡块2设于上模具1和下模具3之间且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出液槽4和第二出液槽5的下端并将其形成第一出液口100和第二出液口200,使得涂布机刀头可以从两处将涂布液挤出,从而完成两层成膜效果,当每层成膜厚度为10μm时,该涂布机刀头一次可以成膜20μm,将成膜厚度提高了一倍,大幅降低了作业时间和作业成本。进一步地,所述挡块2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三出液槽8,所述第三出液槽8与所述过液槽6导通,所述第三出液槽8的下表面形成第三出液口300。由于形成有第三出液口300,使得使得涂布机刀头可以从三处将涂布液挤出,从而完成三层成膜效果,当每层成膜厚度为10μm时,该涂布机刀头一次可以成膜30μm,将成膜厚度提高了两倍,大幅降低了作业时间和作业成本。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液口100、第二出液口200和第三出液口300的宽度相等。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液口100、第二出液口200和第三出液口300的成膜厚度均为10μm。进一步地,所述挡块2有多个且从左到右依次顺序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挡块2有三个,其包括从左到右依次顺序设置的第一挡块、第二挡块和第三挡块。由于挡块2有三个,每个挡块2均设有一个出液口,使得出液口增加到五个,使得使得涂布机刀头可以从五处将涂布液挤出,从而完成五层成膜效果,当每层成膜厚度为10μm时,该涂布机刀头一次可以成膜50μm,将成膜厚度提高了四倍,大幅降低了作业时间和作业成本。在其他实施中,挡块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其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孔7有三个,且为圆孔,三个进液孔7可以增加进行速度,当挡块2的数量越多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进液孔7的数量,以保证进液速度与挤出速度一致。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具1、挡块2和下模具3上分别设有多个相互对应的螺纹孔。进一步地,多个所述螺纹孔的同轴度为3μm。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具1、挡块2和下模具3的贴合面的表面粗糙度为0.1μm-0.2μm。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狭缝涂布机刀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由左到右依次顺序固定的上模具、挡块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的内侧开设有第一出液槽,所述第一出液槽延伸至所述上模具的下表面,所述下模具的内侧开设有第二出液槽,所述第二出液槽延伸至所述下模具的下表面,所述挡块设于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且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出液槽和第二出液槽的下端并将其形成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挡块的侧面的中部开设有过液槽,所述下模具的外侧开设有进液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狭缝涂布机刀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由左到右依次顺序固定的上模具、挡块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的内侧开设有第一出液槽,所述第一出液槽延伸至所述上模具的下表面,所述下模具的内侧开设有第二出液槽,所述第二出液槽延伸至所述下模具的下表面,所述挡块设于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且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出液槽和第二出液槽的下端并将其形成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挡块的侧面的中部开设有过液槽,所述下模具的外侧开设有进液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缝涂布机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三出液槽,所述第三出液槽与所述过液槽导通,所述第三出液槽的下表面形成第三出液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狭缝涂布机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和第三出液口的宽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狭缝涂布机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液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思拥曾一鑫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