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0406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支架,其包括网状结构本体,所述网状结构本体由数根经线和纬线互相编织形成连贯的网眼结构,所述经线、纬线形成编织线;所述每根经线与纬线相交后形成织点,所述织点包括正织点、反织点,其中经线位置压在纬线上方的织点为正织点,经线位置压在纬线下方的织点为反织点;其中所述一根经线与交叉在经线上的四根相邻的纬线为一组织线,所述一组织线中包括四个织点,分别为两个正织点、两个反织点,其中中间为两个间隔、且相邻的正织点,两个正织点的外侧分别是反织点;所述网状结构本体上涂覆防氧化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支架,基材稳定性高,具有优秀的血管贴壁性,降低了临床并发症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植入人体的弹性自膨胀支架。
技术介绍
血管动脉瘤(aneurysm)是由于动脉壁的病变或损伤,形成动脉壁局限性或弥漫性扩张或膨出的表现,以膨胀性、搏动性肿块为主要表现。动脉瘤可以发生在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包括腹主动脉瘤、脑动脉瘤、周围动脉瘤、内脏动脉瘤等。动脉瘤的壁薄并且脆弱,因此易于破裂。针对治疗、近年来出现了将支架介入血管中的方法。被植入载瘤动脉后,一方面,这种支架可以依靠细密的网孔干扰从载瘤动脉进入瘤体的血流,使瘤体中血液淤积,形成血栓,促使动脉瘤完全闭塞;另一方面又可供血管内皮细胞攀爬,支架被内皮细胞覆盖后,将在动脉瘤颈形成永久的生物性封闭,使载瘤动脉恢复为正常血管。然而,上述支架目前尚存在一些不足。以美国美敦力公司的PipelineTM栓塞装置为例,由于支架被设置为可以围绕血流导向装置的芯部组件旋转,并且在将支架输送到治疗部位期间所通过的迂回、弯曲血管可能会导致支架与芯部组件(例如,输送系统)之间产生扭转应力,在到达治疗部位后,处于压缩状态的密网支架由于受到扭转应力的影响而无法完成自膨胀释放。此时,由于该扭转应力的大小与发生位置的不可测性,即使通过旋转,或反复推拉输送系统依然存在释放失败的可能性。同时现有医疗支架中都是使用钴铬合金,或镍钛合金编织形成支架,支架基材在成型前后的金属表面全部都会残留有厚重且有毒且生物不相容的氧化钴,氧化铬,氧化镍或其混合氧化物。该氧化物具有显著生物毒性,会刺激组织引发炎症,阻碍新生内膜生成。同时,该氧化物堆积形成相对于支架壁厚具有显著厚度的氧化层,随外力脱落的不溶于水的氧化层碎片进入血管后会引起血栓或引起载瘤动脉狭窄,甚至导致血管狭窄,血管栓塞、瘤体破裂,将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方便推送、支架表面不容易被氧化、也方便回收的医疗支架: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支架,包括圆柱管状的网状结构本体,所述网状结构本体由数根经线和纬线互相编织形成连贯的网眼结构,所述经线、纬线形成编织线;所述每根经线与纬线相交后形成织点,所述织点包括正织点、反织点,其中经线位置压在纬线上方的织点为正织点,经线位置压在纬线下方的织点为反织点;其中所述一根经线与交叉在经线上的四根相邻的纬线为一组织线,所述一组织线中包括四个织点,分别为两个正织点、两个反织点,其中中间为两个间隔、且相邻的正织点,两个正织点的外侧分别是反织点;或者所述中间为两个间隔、且相邻的反织点,两个反织点的外侧分别是正织点。优选的,所述网状结构本体的表面涂覆有防氧化涂层;或者网状结构本体的表面涂覆药物涂层;或者网状结构本体的表面涂覆聚合物涂层。对支架基材或者附着在支架上的金属氧化层、反应聚合物进行刻蚀处理,能够控制实际与血管组织接触的支架基材处于稳定的生物相容状态。优选的,所述防氧化涂层为纳米钝化膜;或所述药物涂层为雷帕霉素、紫杉醇或抗体涂层中的任意一种;或所述聚合物涂层为磷酰胆碱或亲水材质。优选的,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网眼结构为平行四边形,所述平行四边形的锐角夹角为20--50度,钝角夹角为130--160度。优选的,所述编织线的截面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扇形,矩形或者半圆形。优选的,所述编织线的根数为4-48根;或所述编织线的根数为6-64根。优选的,所述网状结构本体的金属覆盖率为20%-60%;优选的,所述编织线的直径为0.002-0.1mm。优选的,所述编织线包括但不限于金属丝、复合丝、具有不透射线显影性丝的合金或聚合物丝、超弹性材料丝、复合材料拉制填充丝、形状记忆材料丝或压电材料丝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金属丝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钴铬镍合金、铂钨合金、铂钨钽合金、钴基合金、铬基合金、镍基合金、钛基合金、铱合金、铂合金、钨合金、钽合金、镍钛合金、铂钨铝合金、钴铬合金、或不锈钢中的一种或多种。本技术支架在二维平面上进行轴向和径向压缩和舒张,也可以进行三维空间的扭曲与弯折,可适应直径渐变与结构扭曲的动脉。尤其是当发现已释放的支架位置不合理时,可以将支架回收到导管中并能够重新调整支架的放置。本技术通过对网状结构本体的结构进行局部改进,使植入支架对载瘤动脉进行再塑形,改变载瘤动脉内部血流动力学的特性,将血液导离或减少流入动脉瘤内,实现血管内血流的再导向功能。同时满足提升动脉瘤闭塞率,降低载瘤动脉狭窄率与闭塞率,维持穿支血管或需氧组织附近血流,降低血管组织炎症,动脉再狭窄血栓发生率。附图说明图1网状结构本体局部示意图;附图序号说明:经线1、纬线2、网眼结构3、正织点4、反织点5;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中,所述网状结构本体由编织线编织,形成独特的结构,编织线包括经线、纬线,同时还包括显影线;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的说明。图中,所述支架包括圆柱管状的网状结构本体,所述网状结构本体由数根经线1和纬线2互相交叉、编织形成连贯的网眼结构3,所述每根经线1与纬线2相交后形成织点,为了方便描述,将织点分为正织点、反织点。本技术中的织点包括正织点4、反织点5,其中经线1位置压在纬线2上方的织点为正织点,经线1位置压在纬线2下方的织点为反织点;其中所述一根经线1与交叉在经线1上的四根相邻的纬线2为一组织线,所述一组织线中包括四个织点,分别为两个正织点4、两个反织点5,其中中间为两个间隔、且相邻的正织点4,两个正织点4的外侧分别是反织点5;或者所述中间为两个间隔、且相邻的反织点5,两个反织点5的外侧分别是正织点4。两根经线1、两根纬线2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眼结构3。优选经线1之间间隔的平行设置、纬线2之间平行间隔的设置,经线1和纬线2互相编织形成的中空的网状结构本体在径向二维平面结构上形成经纬线上下规则或不规则交错的单层结构;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网眼结构3是平行四边形,可进行反复压缩与回弹,所述平行四边形结构形成支架伸缩的支撑,是实现弹性变形的重要结构。所述经、纬线相互交错、在轴向和径向上形成夹角,其中,形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两锐角夹角在20--50度之间,两钝角夹角在130--160度之间,钝角夹角的开合程度会决定支架延伸和收缩的程度,过大或者过小,会影响支架膨胀的力度。优选钝角夹角连线位于支架的轴线的方向,锐角夹角连线位于支架的径向的方向。采用这样的结构,支架在轴向的方向可以尽量延伸,也可以尽量压缩,推送过程中释放支架时,支架的膨胀力度在每一个方向基本平均,不会对血管造成二次伤害。尤其是织点方式的分布不同于现有技术,支架的释放速度相比于现有技术更加快速,因此当需要将支架推送入比普通血管细小的血管时,支架膨胀失败的几率相对较小。本技术中,以支架的外表面为正面,支架的内表面为反面,其中编织形成的网状结构本体的特点是经线1、纬线2的数量相同,支架正面与反面形成的正织点数量=反织点数量。成型的支架植入载瘤血管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管状的网状结构本体,所述网状结构本体由数根经线和纬线互相编织形成连贯的网眼结构,所述经线、纬线形成编织线;所述每根经线与纬线相交后形成织点,所述织点包括正织点、反织点,其中经线位置压在纬线上方的织点为正织点,经线位置压在纬线下方的织点为反织点;其中所述一根经线与交叉在经线上的四根相邻的纬线为一组织线,所述一组织线中包括四个织点,分别为两个正织点、两个反织点,其中中间为两个间隔、且相邻的正织点,两个正织点的外侧分别是反织点;/n或者所述中间为两个间隔、且相邻的反织点,两个反织点的外侧分别是正织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管状的网状结构本体,所述网状结构本体由数根经线和纬线互相编织形成连贯的网眼结构,所述经线、纬线形成编织线;所述每根经线与纬线相交后形成织点,所述织点包括正织点、反织点,其中经线位置压在纬线上方的织点为正织点,经线位置压在纬线下方的织点为反织点;其中所述一根经线与交叉在经线上的四根相邻的纬线为一组织线,所述一组织线中包括四个织点,分别为两个正织点、两个反织点,其中中间为两个间隔、且相邻的正织点,两个正织点的外侧分别是反织点;
或者所述中间为两个间隔、且相邻的反织点,两个反织点的外侧分别是正织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结构本体的表面涂覆有防氧化涂层;
或者网状结构本体的表面涂覆药物涂层;
或者网状结构本体的表面涂覆聚合物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氧化涂层为纳米钝化膜;
或所述药物涂层为雷帕霉素、紫杉醇或抗体涂层中的任意一种;
或所述聚合物涂层为磷酰胆碱或亲水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线的截面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扇形,矩形或者半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怡然
申请(专利权)人:艾柯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