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宽窄行的水稻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9935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34
一种可调节宽窄行的水稻插秧机,包括底板,底板上有四个第一球形通孔,第一球形通孔上连接半球形外壳,半球形外壳上开设第一通孔,盲孔内有插杆,半球形外壳上有环形板,第一通孔上有链板组,环形板上第一轴座外侧有电机,底板上有第一凹槽,转盘底上有电动转盘,电动转盘上有液压杆,液压杆上有顶板,顶板上有驾驶舱,电动转盘和环形板的外周均有齿圈,电动转盘与环形板间有齿轮,顶板左侧有水稻插秧装置。本装置通过电机带动链板组转动实现了插秧机的前行,通过电动转盘和环形板外侧的齿圈与齿轮的配合能够完成插秧机的转向过程,当水田内转向半径小时不会因为底板难以转动而产生秧苗漏插少插等情况,不再需要人工补插,提高了插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宽窄行的水稻插秧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稻插秧机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调节宽窄行的水稻插秧机。
技术介绍
水稻在我国的种植已有七千余年历史,作为很多地区人民喜爱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培育和种植,稻米是我国百分之六十以上人口的主食,中国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家,水稻生长需要多水潮湿的环境,因此水稻种植人员会将水稻种植于水田内以满足水稻对于水的大量需求,在农业机械尚未普及的时期,农民只能自己下田插秧,由于是人力插秧,不仅耗费了大量人力,秧苗的入土深度和种植密度也难以把握,插秧的效率和质量都很低,水稻插秧机的出现让很多地区的农民解放出来,水稻插秧机是一种能够快速完成大规模的水稻插秧作业的农业机械,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和栽插质量,然而传统的水稻插秧机结构单一,操作难度高,由于插秧机机体较重,行驶阻力很大,机轮上需安装轮辙才能在水田内行进,而过宽的轮辙会使插秧机搅起泥条从而影响水田地面的平整性,进而影响到秧苗的正常生长;传统插秧机在水田转角处转弯掉头时采用的是传统的机轮单边制动,不但不平稳,还容易使转向点泥面凹陷,从而使泥面高度不足导致秧苗无法栽插,同时地边区域还很容易产生漏插少插的情况,机插完成后还需要人力补插,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宽窄行的水稻插秧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调节宽窄行的水稻插秧机,包括底板,底板的顶部开设有前后和左右均对称的四个第一球形通孔,第一球形通孔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开口朝下的半球形外壳,半球形外壳的顶面均开设有沿左右方向的长条形的第一通孔,第一球形通孔内滚动连接有第一球体,第一球体的表面开设有沿球面均匀分布的盲孔,盲孔内均接触配合有插杆,插杆的内端均与对应盲孔的底部通过弹簧固定连接,第一球形通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端小下端大的喇叭形的导向罩,导向罩的内壁上端与第一球形通孔的直径相等,半球形外壳靠近底部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水平的环形板,环形板位于第一通孔的下侧,第一通孔的上方设有链板组,链板组由数块前后方向的链板铰链连接而成,链板组中链板的外侧均开设有插孔,位于第一球体上部的插杆能够穿过第一通孔伸出半球形外壳并插入对应插孔内,第一通孔的左右两端均安装有伸向链板组的弧形板,链板组内部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沿前后方向的链板辊,链板辊的转轴的两端均通过第一轴座安装在对应的环形板的上侧,环形板上的其中一侧第一轴座的外侧均设有电机,电机输出轴的端部与对应链板辊转轴的端部通过减速器连接,电机与第一轴座的的底部均与环形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半球形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个沿左右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二轴座,第二轴座为前后方向,链板组的内部均安装有与第二轴座一一对应的托辊,托辊的转轴与对应第二轴座的轴孔轴承连接,底板顶面的中间处开设有圆柱形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固定连接有转盘底,转盘底的顶部安装有电动转盘,电动转盘的直径与环形板的直径相等,电动转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朝上的液压杆,液压杆活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板,顶板的顶面安装有驾驶舱,电动转盘的外周和环形板的外周均固定安装有大小相同的齿圈,电动转盘与相近的环形板的中间处均设有齿轮,齿轮的转轴与底板的顶面转动连接,齿轮均与相近的电动转盘外周的齿圈及环形板外周的齿圈啮合,顶板的左侧安装有可调节宽窄行的水稻插秧装置。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宽窄行的水稻插秧机,所述的底板的顶面开设有数个的环形均匀分布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输出轴朝上的伸缩杆,伸缩杆的活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圆环,顶板底面对应圆环的位置开设有环形凹槽,圆环与环形凹槽转动连接。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宽窄行的水稻插秧机,所述的第一球体的内部开设有空腔。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宽窄行的水稻插秧机,所述的插杆的两侧均开设有数列前后对称的扇形凹槽,扇形凹槽内均转动连接有扇形板,扇形板的圆心处均与对应扇形凹槽的圆心处铰链连接且铰链连接点均安装有扭簧。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宽窄行的水稻插秧机,所述的第一球体的表面开设有沿球面均匀分布的球形凹槽,球槽内均滚动连接有第二球体,第二球体始终与半球形外壳的内壁接触滚动。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宽窄行的水稻插秧机,所述的插杆的内端固定安装有密封垫,密封垫的外壁与盲孔的内壁密封接触配合。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宽窄行的水稻插秧机,所述的插杆外端固定安装有半球形的凸块。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当使用者使用本专利技术进行水田插秧时,现需将本装置移动至水田中,再调整液压杆的高度使插秧装置的下端刚好与水田地面接触,插秧机驾驶员坐至驾驶舱之中,驾驶员可以通过控制驾驶舱内的方向盘和刹车来控制插秧机的行进,由于弹簧的弹性,位于第一通孔内的插杆能插入链板的插孔之中实现固定,此时启动电机和水稻插秧装置,电机的输出轴带动链板辊一起转动,链板辊配合托辊带动链板组中的链板开始移动,位于插孔内的插杆会随着链板的移动做旋转运动,第一球体也会随着插杆的转动在第一球形通孔内滚动,插杆均匀分布在第一球体的表面,当位于第一通孔下侧的插杆随着第一球体的滚动旋转至第一通孔的下端时,由于弧形板的导向作用,插孔能够在弹簧弹性力的作用下顺利滑至第一通孔并插入对应的插孔之内实现固定,同时位于第一通孔另一端的插杆在弧形板的作用之下缩回至盲孔内并继续随着第一球体在第一球形通孔内旋转,位于第一球形通孔下侧的插杆由于导向罩的导向作用也能实现在第一球形通孔内的顺畅滑出,在弹簧弹性力的作用下插入泥土之中,因此实现了插杆在链板上插孔内的循环交替,由于位于泥面以下的插杆能够插入泥土中,第一球体便朝一个方向的不断滚动从而使插秧机不断前行,水稻插秧装置与泥面接触并在前进途中将秧苗插入土中;当需要在水田拐角处掉头拐弯时,先控制液压杆伸长使驾驶舱和插秧装置升起,控制电动转盘朝拐弯方向转动,电动转盘外侧的齿圈随之转动,而齿圈与齿轮啮合,齿轮在齿圈的作用下往齿圈旋转的反方向旋转,同时齿轮带动环形板外侧的齿圈往齿轮旋转的反方向旋转,由于半球形外壳与底板转动连接,环形板会带动半球形外壳朝电动转盘的转动方向旋转,因此便实现了电动转盘带动四个半球形外壳一起同向旋转,半球形外壳上的环形板带动链板辊和链板组一起转向,从而使位于插孔内的插杆也随之转向,插杆带动第一球体转动方向,进而使整个插秧机的行进方向改变,插秧装置的方向也随之改变,最后降低液压杆的高度使插秧装置的下端重新与水田地面接触进行插秧工作;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易,设计合理,能够轻松实现插秧机的前行与转向;通过电机带动链板组转动使位于链板上的插孔其中的插杆一起转动,从而使第一球体不断滚动,实现了插秧机的前行,简单合理,操作方便;通过电动转盘和环形板外侧的齿圈与齿轮的配合能够完成插秧机的转向过程,稳定可靠;由于插秧机靠插杆插入泥土中的旋转实现前行,而插杆的宽度较窄,能够保持水田地面的平整性,保证了稻苗有良好的生长环境;插秧机转向时由于四个第一球体一起转动,十分平稳,且不会使水田地面产生较大凹陷从而影响转向区域插秧工作的进行;由于插秧机转向时只是电动转盘带动第一球体和顶板转向,当水田内转向半径小时不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宽窄行的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开设有前后和左右均对称的四个第一球形通孔(2),第一球形通孔(2)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开口朝下的半球形外壳(3),半球形外壳(3)的顶面均开设有沿左右方向的长条形的第一通孔(4),第一球形通孔(2)内滚动连接有第一球体(5),第一球体(5)的表面开设有沿球面均匀分布的盲孔(6),盲孔(6)内均接触配合有插杆(7),插杆(7)的内端均与对应盲孔(6)的底部通过弹簧(8)固定连接,第一球形通孔(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端小下端大的喇叭形的导向罩(9),导向罩(9)的内壁上端与第一球形通孔的直径相等,半球形外壳(3)靠近底部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水平的环形板(10),环形板(10)位于第一通孔(4)的下侧,第一通孔(4)的上方设有链板组,链板组由数块前后方向的链板(12)铰链连接而成,链板组中链板(12)的外侧均开设有插孔(13),位于第一球体(5)上部的插杆(7)能够穿过第一通孔(4)伸出半球形外壳(3)并插入对应插孔(13)内,第一通孔(4)的左右两端均安装有伸向链板组的弧形板(14),链板组内部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沿前后方向的链板辊(15),链板辊(15)的转轴的两端均通过第一轴座(16)安装在对应的环形板(10)的上侧,环形板(10)上的其中一侧第一轴座(16)的外侧均设有电机(17),电机(17)输出轴的端部与对应链板辊(15)转轴的端部通过减速器(18)连接,电机(17)与第一轴座的(16)的底部均与环形板(10)的顶部固定连接,半球形外壳(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个沿左右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二轴座(19),第二轴座(19)为前后方向,链板组的内部均安装有与第二轴座(19)一一对应的托辊(20),托辊(20)的转轴与对应第二轴座(19)的轴孔轴承连接,底板(1)顶面的中间处开设有圆柱形的第一凹槽(21),第一凹槽(21)内固定连接有转盘底(22),转盘底(22)的顶部安装有电动转盘(23),电动转盘(23)的直径与环形板(10)的直径相等,电动转盘(2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朝上的液压杆(24),液压杆(24)活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板(25),顶板(25)的顶面安装有驾驶舱(26),电动转盘(23)的外周和环形板(10)的外周均固定安装有大小相同的齿圈(27),电动转盘(23)与相近的环形板(10)的中间处均设有齿轮(28),齿轮(28)的转轴与底板(1)的顶面转动连接,齿轮(28)均与相近的电动转盘(23)外周的齿圈(27)及环形板(10)外周的齿圈(27)啮合,顶板(25)的左侧安装有可调节宽窄行的水稻插秧装置(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宽窄行的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开设有前后和左右均对称的四个第一球形通孔(2),第一球形通孔(2)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开口朝下的半球形外壳(3),半球形外壳(3)的顶面均开设有沿左右方向的长条形的第一通孔(4),第一球形通孔(2)内滚动连接有第一球体(5),第一球体(5)的表面开设有沿球面均匀分布的盲孔(6),盲孔(6)内均接触配合有插杆(7),插杆(7)的内端均与对应盲孔(6)的底部通过弹簧(8)固定连接,第一球形通孔(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端小下端大的喇叭形的导向罩(9),导向罩(9)的内壁上端与第一球形通孔的直径相等,半球形外壳(3)靠近底部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水平的环形板(10),环形板(10)位于第一通孔(4)的下侧,第一通孔(4)的上方设有链板组,链板组由数块前后方向的链板(12)铰链连接而成,链板组中链板(12)的外侧均开设有插孔(13),位于第一球体(5)上部的插杆(7)能够穿过第一通孔(4)伸出半球形外壳(3)并插入对应插孔(13)内,第一通孔(4)的左右两端均安装有伸向链板组的弧形板(14),链板组内部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沿前后方向的链板辊(15),链板辊(15)的转轴的两端均通过第一轴座(16)安装在对应的环形板(10)的上侧,环形板(10)上的其中一侧第一轴座(16)的外侧均设有电机(17),电机(17)输出轴的端部与对应链板辊(15)转轴的端部通过减速器(18)连接,电机(17)与第一轴座的(16)的底部均与环形板(10)的顶部固定连接,半球形外壳(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个沿左右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二轴座(19),第二轴座(19)为前后方向,链板组的内部均安装有与第二轴座(19)一一对应的托辊(20),托辊(20)的转轴与对应第二轴座(19)的轴孔轴承连接,底板(1)顶面的中间处开设有圆柱形的第一凹槽(21),第一凹槽(21)内固定连接有转盘底(22),转盘底(22)的顶部安装有电动转盘(23),电动转盘(23)的直径与环形板(10)的直径相等,电动转盘(2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朝上的液压杆(24),液压杆(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文东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