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窑炉余热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9127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窑炉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窑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窑炉本体,窑炉本体的底部固定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上安装有烘干箱,窑炉本体的顶部贯通并固定设有排气口,排气口的顶部通过法兰盘与风机进行连接,风机的排风口通过法兰盘与第一输气管的进气端固定连接,第一输气管的另一端通过法兰与水加热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水加热装置的底部通过法兰与第二输气管的进气端固定连接,第二输气管的出气端通过法兰盘与烘干箱的进气口固定连接,烘干箱的出气口处安装有微型发电装置,本装置进一步的利用了从窑炉中排出的热风带来的能量,拓展了其利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窑炉余热利用装置
本技术属于窑炉
,具体涉及一种窑炉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窑炉是用耐火材料砌成的用以烧成制品的设备,用于烧制陶瓷器物和雕塑或是令珐琅熔合到金属器物,是陶艺成型中的必备设施,人类上万年的陶瓷烧造历史,积累了丰富的造窑样式和经验。从原始社会的地上露天堆烧、挖坑筑烧到馒头状升焰圆窑、半倒焰马蹄形窑、半坡龙窑、鸭蛋形窑,再到现今的室内气窑、电窑,窑炉科技在不断改良发展中。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存在的问题:现有的窑炉预热利用装置,大多只利用窑炉的预热对熔块等物品进行烘干,缺乏其他方面的利用,使得从窑炉中排出的热风的能量产生了一部分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窑炉余热利用装置,本装置通过窑炉本体、风机、水加热装置、烘干箱和微型发电装置的设置,进一步的利用了从窑炉中排出的热风带来的能量,拓展了其利用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窑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窑炉本体,所述窑炉本体的底部固定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烘干箱,所述窑炉本体的顶部贯通并固定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的顶部通过法兰盘与风机进行连接,所述风机的排风口通过法兰盘与第一输气管的进气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气管的另一端通过法兰与水加热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水加热装置的底部通过法兰与第二输气管的进气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气管的出气端通过法兰盘与烘干箱的进气口固定连接,所述烘干箱的出气口处安装有微型发电装置。具体的,所述烘干箱的内部设有第一烘干腔、第二烘干腔和集水腔,所述第一烘干腔和所述第二烘干腔的左右内壁均安装有滑轨,所述滑轨与滑块滑动连接,所述滑块固定安装在烘干架的左右侧壁,烘干架通过滑块和滑轨在第一烘干腔和第二烘干腔中进行推进和拉出,配合所述集水腔中插接有集水盒,集水盒用于承接流下的水分。具体的,所述烘干架包括烘干架框,所述烘干架框内侧为固定设置的承托格条,承托格条用于承托熔块等带烘干的物品,同时可通过承托格条之间的缝隙向下沥水。具体的,所述烘干架和集水盒的前壁固定设有拉手,拉手便于将烘干架和集水盒拉出。具体的,所述水加热装置包括水箱和热风通过管,所述水箱的形状为圆环状,所述热风通过管固定在水箱的内环中,与水箱直接接触,利用热风进入热风通过管带来的热量为水箱中的水进行加热,所述水箱的正面贯穿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水龙头固定连接,打开水龙头,可将水箱中的热水排出使用,所述水箱的顶部贯通有注水口,所述注水口的顶部与注水管固定连接,通过注水口与注水管连接,可向水箱内注水。具体的,所述微型发电装置包括发电装置箱,所述发电装置箱的内部设有蓄电池,所述发电装置箱的顶部设有微型发电风扇,所述微型发电风扇与DC-DC转换器电性连接,所述DC-DC转换器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与逆变器电性连接,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与接线板电性连接,微型发电风扇在热风的带动下转动发电,产生的电量经DC-DC转换器转换为固定电压输入蓄电池,蓄电池内的直流电在经过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后,可为接线板上的USB接口和插座供电。具体的,所述接线板上集成有USB接口和插座,USB接口和插座分别用于为手机等移动设备充电和为电脑等低功率电器进行供电。具体的,所述第二输气管的底部连通有冷凝液收集管,所述冷凝液收集管的底部与电控阀门固定连接,冷凝液收集管中的冷凝液装满后,可打开电控阀门进行排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水箱顶部的注水口与注水管连接,可向水箱内注水,使用拉手,在滑块和滑轨的配合下将第一烘干腔和第二烘干腔内的烘干架拉出,可将待烘干的熔块等物放置在烘干架的承托格条上,随后将烘干架推回原位,集水盒用于承接从承托格条的缝隙之间流下的水,在窑炉本体的工作过程中,内部燃烧产生的热气经排气口上的风机形成热风排进第一输气管,排进第一输气管的热风进入热风通过管,对水箱进行加热,达到烧水的效果;热风通过管内部的热风在对水箱的加热过程中,会在热风通过管的管壁上凝结,凝结的水珠沿热风通过管进入第二输气管,并流进冷凝液收集管中,进入第二输气管中的热风最终进入烘干箱,对第一烘干腔和第二烘干腔中的烘干架上放置的熔块等物进行烘干;热风烘干箱右侧的出气口吹出,带动微型发电风扇转动发电,微型发电风扇产生的电量经DC-DC转换器转换为固定电压输入蓄电池,蓄电池内的直流电在经过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后,可通过接线板上的USB接口和插座为手机等移动设备充电,以及为电脑等低功率电器进行供电,进一步利用了窑炉中排出的热风能,拓展了其利用面。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水加热装置正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微型发电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烘干箱正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烘干箱左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窑炉本体;2、支撑架;3、烘干箱;4、排气口;5、风机;6、第一输气管;7、水加热装置;8、第二输气管;9、微型发电装置;10、第一烘干腔;11、第二烘干腔;12、集水腔;13、滑轨;14、滑块;15、烘干架;16、集水盒;17、烘干框架;18、承托格条;19、拉手;20、水箱;21、热风通过管;22、出水口;23、水龙头;24、注水口;25、发电装置箱;26、蓄电池;27、微型发电风扇;28、DC-DC转换器;29、逆变器;30、接线板;31、USB接口;32、插座;33、冷凝液收集管;34、电控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5,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窑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窑炉本体1,所述窑炉本体1的底部固定设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上安装有烘干箱3,所述窑炉本体1的顶部贯通并固定设有排气口4,所述排气口4的顶部通过法兰盘与风机5进行连接,所述风机5的排风口通过法兰盘与第一输气管6的进气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气管6的另一端通过法兰与水加热装置7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水加热装置7的底部通过法兰与第二输气管8的进气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气管8的出气端通过法兰盘与烘干箱9的进气口固定连接,所述烘干箱9的出气口处安装有微型发电装置9。本实施方案中:一种窑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窑炉本体1,窑炉本体1用于瓷器的烧制,窑炉本体1的底部固定设有支撑架2,支撑架2用于支撑窑炉本体1,支撑架2上安装有烘干箱3,窑炉本体1的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窑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窑炉本体(1),所述窑炉本体(1)的底部固定设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上安装有烘干箱(3),所述窑炉本体(1)的顶部贯通并固定设有排气口(4),所述排气口(4)的顶部通过法兰盘与风机(5)进行连接,所述风机(5)的排风口通过法兰盘与第一输气管(6)的进气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气管(6)的另一端通过法兰与水加热装置(7)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水加热装置(7)的底部通过法兰与第二输气管(8)的进气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气管(8)的出气端通过法兰盘与烘干箱(3)的进气口固定连接,所述烘干箱(3)的出气口处安装有微型发电装置(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窑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窑炉本体(1),所述窑炉本体(1)的底部固定设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上安装有烘干箱(3),所述窑炉本体(1)的顶部贯通并固定设有排气口(4),所述排气口(4)的顶部通过法兰盘与风机(5)进行连接,所述风机(5)的排风口通过法兰盘与第一输气管(6)的进气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气管(6)的另一端通过法兰与水加热装置(7)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水加热装置(7)的底部通过法兰与第二输气管(8)的进气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气管(8)的出气端通过法兰盘与烘干箱(3)的进气口固定连接,所述烘干箱(3)的出气口处安装有微型发电装置(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窑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3)的内部设有第一烘干腔(10)、第二烘干腔(11)和集水腔(12),所述第一烘干腔(10)和所述第二烘干腔(11)的左右内壁均安装有滑轨(13),所述滑轨(13)与滑块(14)滑动连接,所述滑块(14)固定安装在烘干架(15)的左右侧壁,所述集水腔(12)中插接有集水盒(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窑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架(15)包括烘干架框(17),所述烘干架框(17)内侧为固定设置的承托格条(1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窑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明赵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磐盛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