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储能和能量转化的余热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9000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能和能量转化的余热锅炉,包括:余热回收锅炉本体和扩散缓流构件;所述余热回收锅炉本体内部水平设置有上联箱和下联箱,且上联箱和下联箱两侧之间等距连接有多组换热管束;所述扩散缓流构件共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扩散缓流构件等距设置在上联箱和下联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上联箱和下联箱之间设置扩散缓流构件,扩散缓流构件中的支撑杆配合支撑托架可以对上联箱进行支撑保护,减小换热管束称重,防止其受热承重变形,在高温烟气送入时带动支撑杆上扇叶转动,通过V型结构的扇叶对高温烟气进行缓流,同时使得高温烟气扩散至两侧的换热管束,充分对烟气中的热能进行热交换处理,提高热能回收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和能量转化的余热锅炉
本技术涉及余热锅炉
,尤其涉及一种储能和能量转化的余热锅炉。
技术介绍
余热锅炉,是指利用各种工业过程中的废气、废料或废液中的余热及其可燃物质燃烧后产生的热量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的锅炉,具有烟箱、烟道余热回收利用的燃油锅炉、燃气锅炉、燃煤锅炉也称为余热锅炉,余热锅炉通过余热回收可以生产热水或蒸汽来供给其它工段使用。目前市场上是有的余热锅炉,多由上联箱和下联箱组成,并在上料箱和下联连续之间连接换热管竖,通过换热管束进行热交换对烟气中余热进行回收,但是在进行烟气热交换时,缺少对高温烟气进行缓流扩散的措施,导致对烟气中余热交换回收不充分,影响热能回收效率,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和能量转化的余热锅炉,实现对高温烟气进行缓流扩散,烟气中余热交换回收更加充分,提高热能回收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储能和能量转化的余热锅炉,包括:余热回收锅炉本体和扩散缓流构件;所述余热回收锅炉本体内部水平设置有上联箱和下联箱,且上联箱和下联箱两侧之间等距连接有多组换热管束;所述扩散缓流构件共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扩散缓流构件等距设置在上联箱和下联箱,所述扩散缓流构件由支撑杆组成,支撑杆的两端对称通过支撑托架分别于上联箱和下联箱,且支撑杆上等距转动连接有多组扇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扩散缓流构件的位置与换热管束之间的间隙位置相互对应,且扇叶的截面为V型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余热回收锅炉本体的内侧顶部还通过隔板分隔出一保温腔,且保温腔的中安装有储能箱,所述储能箱通过连接支管与上联箱相互导通,且储能箱上还连接有排气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储能箱的内侧位于连接支管的进口位置处连接有汽水分离器,所述储能箱的还连接有下降管,所述下降管的另一端与下联箱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余热回收锅炉本体的两侧对称开设有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所述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的轴线与上联箱和下联箱之间的间距相等。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储能和能量转化的余热锅炉。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储能和能量转化的余热锅炉通过在上联箱和下联箱之间设置扩散缓流构件,扩散缓流构件中的支撑杆配合支撑托架可以对上联箱进行支撑,从而对上联箱和下联箱之间连接的换热管束进行保护,减小换热管束称重,防止受热承重变形,同时在高温烟气送入时可以带动支撑杆上扇叶转动,通过V型结构的扇叶对高温烟气进行缓流,同时使得高温烟气扩散至两侧的换热管束,充分对烟气中的热能进行热交换处理,提高热能回收效率,并设置有储能箱,可以对余热回收的热能进行储能,使用时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储能和能量转化的余热锅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图1A-A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储能箱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扩散缓流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余热回收锅炉本体;101、保温腔;102、烟气进口;103、烟气出口;2、上联箱;3、下联箱;4、换热管束;5、储能箱;6、连接支管;7、排气管;8、下降管;9、汽水分离器;10、扩散缓流构件;11、支撑杆;12、支撑托架;13、扇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储能和能量转化的余热锅炉,包括:余热回收锅炉本体1和扩散缓流构件10;余热回收锅炉本体1内部水平设置有上联箱2和下联箱3,且上联箱2和下联箱3两侧之间等距连接有多组换热管束4;扩散缓流构件10共设有多个,且多个扩散缓流构件10等距设置在上联箱2和下联箱3,扩散缓流构件10由支撑杆11组成,支撑杆11的两端对称通过支撑托架12分别于上联箱2和下联箱3,且支撑杆11上等距转动连接有多组扇叶13。扩散缓流构件10的位置与换热管束4之间的间隙位置相互对应,且扇叶13的截面为V型结构。在上联箱2和下联箱3之间设置扩散缓流构件10,扩散缓流构件10中的支撑杆11配合支撑托架12可以对上联箱2进行支撑,从而对上联箱2和下联箱3之间连接的换热管束4进行支撑保护,减小换热管束4称重,防止换热管束4受热承重变形,同时在高温烟气送入时可以带动支撑杆11上扇叶13转动,通过V型结构的扇叶13对高温烟气进行缓流,同时使得高温烟气扩散至两侧的换热管束4,充分对烟气中的热能进行热交换处理,提高热能回收效率。余热回收锅炉本体1的内侧顶部还通过隔板分隔出一保温腔101,且保温腔101的中安装有储能箱5,储能箱5通过连接支管6与上联箱2相互导通,且储能箱5上还连接有排气管7。设置储能箱5通过连接支管6与上联箱2相互导通,可以对余热回收的热能进行储能,使用时更加方便。储能箱5的内侧位于连接支管6的进口位置处连接有汽水分离器9,储能箱5的还连接有下降管8,下降管8的另一端与下联箱3连通。储能箱5在通过连接支管6导入上联箱2中的高温蒸汽时,汽水分离器9可以将水分离,然后再通过下降管8输送至下联箱3中。余热回收锅炉本体1的两侧对称开设有烟气进口102和烟气出口103,烟气进口102和烟气出口103的轴线与上联箱2和下联箱3之间的间距相等。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过着特点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和能量转化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余热回收锅炉本体(1)和扩散缓流构件(10);/n所述余热回收锅炉本体(1)内部水平设置有上联箱(2)和下联箱(3),且上联箱(2)和下联箱(3)两侧之间等距连接有多组换热管束(4);/n所述扩散缓流构件(10)共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扩散缓流构件(10)等距设置在上联箱(2)和下联箱(3)之间,所述扩散缓流构件(10)由支撑杆(11)组成,支撑杆(11)的两端对称通过支撑托架(12)分别于上联箱(2)和下联箱(3)连接,且支撑杆(11)上等距转动连接有多组扇叶(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和能量转化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余热回收锅炉本体(1)和扩散缓流构件(10);
所述余热回收锅炉本体(1)内部水平设置有上联箱(2)和下联箱(3),且上联箱(2)和下联箱(3)两侧之间等距连接有多组换热管束(4);
所述扩散缓流构件(10)共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扩散缓流构件(10)等距设置在上联箱(2)和下联箱(3)之间,所述扩散缓流构件(10)由支撑杆(11)组成,支撑杆(11)的两端对称通过支撑托架(12)分别于上联箱(2)和下联箱(3)连接,且支撑杆(11)上等距转动连接有多组扇叶(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和能量转化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缓流构件(10)的位置与换热管束(4)之间的间隙位置相互对应,且扇叶(13)的截面为V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淑琴刘育杰杨博华颜文丽吴晨悦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