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7101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余热锅炉,包括:锅炉管箱,为圆柱状结构且锅炉管箱的内腔横截面呈圆形;进水集箱,设置在锅炉管箱的下部外侧;进水配水管路,穿设在锅炉管箱内且进水配水管路的一端与进水集箱连接;出水集箱,设置在锅炉管箱的上部外侧;出水配水管路,穿设在锅炉管箱内且出水配水管路的一端与出水集箱连接;换热管组,沿锅炉管箱的轴向方向设置在内腔中,换热管组的下端与进水配水管路连通,换热管组的上端与出水配水管路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将锅炉管箱的内腔横截面设置成圆形,能够消除锅炉管箱局部应力集中,提升烟气的气流分布均匀性,避免局部沉积烟尘,且能够增加整体装置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余热锅炉
本专利技术涉及烟气的余热回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余热锅炉。
技术介绍
中低温烟气余热回收主要依靠对流换热,对流换热管束通常布置在余热锅炉管箱内,烟气冲刷对流换热管束,将热量传导给管内的流体,流体吸收热量变成蒸汽或者热水。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余热锅炉对流换热管束的流通截面通常为方形或者长方形,烟气在管箱内流通,横向冲刷水平布置的换热管。现有技术的缺点:现有技术的方形管箱容易在四角产生直角应力集中,各个地方的结构受力是不均匀的,对锅炉管箱的安全不利。方形管箱也会出现“死角”,四个夹角处烟气流速较低,不仅造成换热不均匀,而且管箱四角容易积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余热锅炉,以达到提高换热效率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余热锅炉,包括:锅炉管箱,为圆柱状结构且锅炉管箱的内腔横截面呈圆形;进水集箱,设置在锅炉管箱的下部外侧;进水配水管路,穿设在锅炉管箱内且进水配水管路的一端与进水集箱连接;出水集箱,设置在锅炉管箱的上部外侧;出水配水管路,穿设在锅炉管箱内且出水配水管路的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n锅炉管箱(10),为圆柱状结构且锅炉管箱(10)的内腔横截面呈圆形;/n进水集箱(20),设置在锅炉管箱(10)的下部外侧;/n进水配水管路(30),穿设在锅炉管箱(10)内且进水配水管路(30)的一端与进水集箱(20)连接;/n出水集箱(40),设置在锅炉管箱(10)的上部外侧;/n出水配水管路(50),穿设在锅炉管箱(10)内且出水配水管路(50)的一端与出水集箱(40)连接;/n换热管组,沿锅炉管箱(10)的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内腔中,所述换热管组的下端与进水配水管路(30)连通,所述换热管组的上端与出水配水管路(50)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炉管箱(10),为圆柱状结构且锅炉管箱(10)的内腔横截面呈圆形;
进水集箱(20),设置在锅炉管箱(10)的下部外侧;
进水配水管路(30),穿设在锅炉管箱(10)内且进水配水管路(30)的一端与进水集箱(20)连接;
出水集箱(40),设置在锅炉管箱(10)的上部外侧;
出水配水管路(50),穿设在锅炉管箱(10)内且出水配水管路(50)的一端与出水集箱(40)连接;
换热管组,沿锅炉管箱(10)的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内腔中,所述换热管组的下端与进水配水管路(30)连通,所述换热管组的上端与出水配水管路(5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进水集箱(20)为两个,对称设置在锅炉管箱(10)的下部外侧,进水配水管路(30)穿过锅炉管箱(10)且进水配水管路(30)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进水集箱(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出水集箱(40)为两个,对称设置在锅炉管箱(10)的上部外侧,出水配水管路(50)穿过锅炉管箱(10)且出水配水管路(50)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出水集箱(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
进水配水管路(30)为多根,沿锅炉管箱(10)下端的横截面方向平行间隔均布;
出水配水管路(50)为多根,沿锅炉管箱(10)上端的横截面方向平行间隔均布,且多根出水配水管路(50)与多根进水配水管路(30)在竖直方向一一对应;
每组对应的进水配水管路(30)与出水配水管路(50)之间均设置有所述换热管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
进水配水管路(30)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配水管路(31)和第二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杨明华杨源满张风坡张力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诚科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