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管束槽车分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98948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31
一种高效的管束槽车分装系统包括管束槽车,所述管束槽车的出气口通过第一管道与装气瓶连接,所述装气瓶包括第一钢瓶组与第二钢瓶组,所述第一管道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三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钢瓶组与第二钢瓶组连接;所述第一管道还连接有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上设置有增压设备,所述增压设备通过第五管道与第六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二管道与第三管道接连接;所述第一钢瓶组与第二钢瓶组均设置有排空气管;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管道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三管道设置有第三控制阀,所述第四管道设置有第四控制阀,所述第五管道设置有第五控制阀,所述第六管道设置有第六控制阀,所述排空气管设置有排空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的管束槽车分装系统
本技术涉及液化气体供应技术,特别是一种高效的管束槽车分装系统。
技术介绍
现在技术中,通常是使用管束槽车运送液化气体,许多气体在运输时通常需要先对其进行液化,使其密度增大,保证管束槽车能够装载更多的气体。在卸载时气体通过管道输送到汇流排中,实现液化气体的运输与转移,在转移的过程中通过都是单排运输,由于在转移时需要对气体进行增压处理,导致运输转移的速度极其慢,非常影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在转移时,气体转移速度慢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效的管束槽车分装系统。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的管束槽车分装系统包括管束槽车,所述管束槽车的出气口通过第一管道与装气瓶连接,所述装气瓶包括第一钢瓶组与第二钢瓶组,所述第一管道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三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钢瓶组与第二钢瓶组连接;所述第一管道还连接有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上设置有增压设备,所述增压设备通过第五管道与第六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二管道与第三管道接连接;所述第一钢瓶组与第二钢瓶组均设置有排空气管;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管道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三管道设置有第三控制阀,所述第四管道设置有第四控制阀,所述第五管道设置有第五控制阀,所述第六管道设置有第六控制阀,所述排空气管设置有排空阀。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道上还设置有清洁钢瓶,所述清洁钢瓶填装有惰性气体。优选的,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优选的,所述所述第二管道、第三管道与第一管道设置有气压表。优选的,所述增压设备为膜片式压缩机。优选的,所述第四管道还设置有减压机,所述减压机设置于所述所述增压设备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增加了第二钢瓶组与第三管道,待第一钢瓶组增压填充时,所述第二钢瓶组可以进行普通填充,增加填充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束槽车1、第一管道2、第一钢瓶组3、第二钢瓶组4、第二管道5、第三管道6、第四管道7、增压设备8、第五管道9、第六管道10、排空气管11、第一控制阀12、第二控制阀13、第三控制阀14、第四控制阀15、第五控制阀16、第六控制阀17、排空阀18、清洁钢瓶19、气压表20、减压机2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一种高效的管束槽车分装系统包括管束槽车1,所述管束槽车1的出气口通过第一管道2与装气瓶连接,所述装气瓶包括第一钢瓶组3与第二钢瓶组4,所述第一管道2通过第二管道5与第三管道6分别与所述第一钢瓶组3与第二钢瓶组4连接;所述第一管道2还连接有第四管道7,所述第四管道7上设置有增压设备8,所述增压设备8通过第五管道9与第六管道10分别与所述第二管道5与第三管道6接连接;所述第一钢瓶组3与第二钢瓶组4均设置有排空气管11;所述第一管道2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2,所述第二管道5设置有第二控制阀13,所述第三管道6设置有第三控制阀14,所述第四管道7设置有第四控制阀15,所述第五管道9设置有第五控制阀16,所述第六管道10设置有第六控制阀17,所述排空气管11设置有排空阀18。在所述管束槽车1在对所述第一钢瓶组3与第二钢瓶组4进行填装时,打开所述第一控制阀12与第二控制阀13,使得所述管束槽车1内的液化气体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管道2与第二管道5进入到所述第一钢瓶组3对其进行填装,待所述第一钢瓶组3内的气压与所述管束槽车1的气压一致时,由于气压相等,导致无法对所述第一钢瓶组3进行填装,此时关闭所述第二控制阀13与打开所述第三控制阀14、第四控制阀15并启动所述增压设备8。液化气体一部分从所述第三管道6进入到所述第二钢瓶组4内,一部分液化气体从所述所述第四管道7进入增压设备8,对气体进行增压处理,在增压后的气体从所述第五管道9进入到所述第二管道5,增压后的气体压强比所述第一钢瓶组3内的气体压强高,所以气体可以进行第一钢瓶组3内,继续对第一钢瓶组3填充。待第一钢瓶组3填充达到气压后,关闭所述第五控制阀16与第四控制阀15,然后可以对第一钢瓶组3进行拆卸。在钢瓶进行拆卸的时候,不能带压操作的,要先打开所述排空阀18使得排空气管11上的压力排空后才能进行拆卸。同样的,当第二钢瓶组4同样与所述管束槽车1的气压一致时,关闭所述第三控制阀14,停止所述第三管道6的正常的输气,然后打开所述第四控制阀15与第六控制阀17,使得液化气体可以进入到所述增压设备8进行增压然后继续输送到所述第二钢瓶组4内,待第二钢瓶组4填充完毕后,关闭所有的控制阀,打开所述第二钢瓶组4的排空阀18,最后拆卸所述第二钢瓶组4,完成填充。本技术采用了双装气瓶的连接方式,待一个增压填充时,另外一个可以进行普通管路的填充,如果填充多组装气瓶时,可以进行双路开工,增加填充的速度。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道2上还设置有清洁钢瓶19,所述清洁钢瓶19填装有惰性气体。在填充所述第一钢瓶组3或者第二钢瓶组4之前,可以先打开所述清洁钢瓶19,使用惰性气体对所述第一钢瓶组3或者第二钢瓶进行清扫,把所述第一钢瓶组3或者第二钢瓶内的杂质吹扫干净,提高填充气体的纯度。优选的,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优选的,所述所述第二管道5、第三管道6与第一管道2设置有气压表20。通过所述气压表20可以实时观察到所述第一管道2、所述第一钢瓶组3或者第二钢瓶组4内的气压情况,可以精准掌控所述所述第一钢瓶组3或者第二钢瓶组4内的填充度。优选的,所述增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的管束槽车分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束槽车,所述管束槽车的出气口通过第一管道与装气瓶连接,所述装气瓶包括第一钢瓶组与第二钢瓶组,所述第一管道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三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钢瓶组与第二钢瓶组连接;/n所述第一管道还连接有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上设置有增压设备,所述增压设备通过第五管道与第六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二管道与第三管道接连接;/n所述第一钢瓶组与第二钢瓶组均设置有排空气管;/n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管道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三管道设置有第三控制阀,所述第四管道设置有第四控制阀,所述第五管道设置有第五控制阀,所述第六管道设置有第六控制阀,所述排空气管设置有排空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的管束槽车分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束槽车,所述管束槽车的出气口通过第一管道与装气瓶连接,所述装气瓶包括第一钢瓶组与第二钢瓶组,所述第一管道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三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钢瓶组与第二钢瓶组连接;
所述第一管道还连接有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上设置有增压设备,所述增压设备通过第五管道与第六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二管道与第三管道接连接;
所述第一钢瓶组与第二钢瓶组均设置有排空气管;
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管道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三管道设置有第三控制阀,所述第四管道设置有第四控制阀,所述第五管道设置有第五控制阀,所述第六管道设置有第六控制阀,所述排空气管设置有排空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观海傅铸红袁淑筠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华特气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