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近距离下穿管廊的穿越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8866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29
本申请涉及顶管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顶管近距离下穿管廊的穿越防护结构,其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施工不便且防护效果有限,结构稳定性有限的问题;包括对称布设在顶管穿越管廊周边的受力桩和设置在受力桩上的连系梁,还包括支撑梁和传力墙,传力墙上设有梁孔和浆孔,且传力墙与连系梁和受力桩为一体结构,支撑梁安装在传力墙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管近距离下穿管廊的穿越防护结构
本申请涉及顶管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顶管近距离下穿管廊的穿越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顶管技术是一项用于市政施工的非开挖掘进式管道铺设施工技术,彻底解决了管道埋设施工中对城市建筑物的破坏和道路交通的堵塞等难题,在稳定土层和环境保护方面凸显其优势。该技术在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广泛用于城市地下给排水管道、天然气石油管道、通讯电缆等各种管道的非开挖铺设。如此多的管道工程建设,不可避免的存在现有施工管道下穿或上跨既有管道和建筑物的情况,其中顶管下穿既有管廊就是一种典型的形式。顶管下穿既有管廊常常造成既有管廊沉降过大,威胁运营安全,另外上方管廊的存在,增大了土压力,对下方顶管的施工也造成不利影响,增加施工难度,严重减缓施工进度。目前常用的穿越防护方法就是预加固地层,加强施工中监控量测,但施工防护效果一般。因此,目前寻求一种施工方便,防护效果好且结构稳固的顶管近距离下穿管廊的穿越防护结构及施工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顶管近距离下穿管廊的穿越防护结构,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施工不便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顶管近距离下穿管廊的穿越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布设在顶管(2)穿越管廊(1)周边的受力桩(3)和设置在受力桩(3)上的连系梁,还包括支撑梁(5)和传力墙(7),所述传力墙(7)上设有梁孔(12)和浆孔(13),且传力墙(7)与连系梁和受力桩(3)为一体结构,所述支撑梁(5)安装在传力墙(7)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顶管近距离下穿管廊的穿越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布设在顶管(2)穿越管廊(1)周边的受力桩(3)和设置在受力桩(3)上的连系梁,还包括支撑梁(5)和传力墙(7),所述传力墙(7)上设有梁孔(12)和浆孔(13),且传力墙(7)与连系梁和受力桩(3)为一体结构,所述支撑梁(5)安装在传力墙(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近距离下穿管廊的穿越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系梁分为纵向连系梁(6)和横向连系梁(4),纵向连系梁(6)和横向连系梁(4)均设置在受力桩(3)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近距离下穿管廊的穿越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桩(3)为矩形桩且其短边与管廊(1)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近距离下穿管廊的穿越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墙(7)设置在沿管廊(1)方向的受力桩(3)之间,并与受力桩(3)长边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近距离下穿管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海生赵玲娟张秀灵姬庆文储瑞凌宏义李明张金山崔世民涂崇崇付代浩章惠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