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内置透气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8853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圆形内置透气阀,包括旋盖以及安装于旋盖内部的固定件,旋盖呈中空阶梯圆台状,旋盖顶部封闭且上端半径较小,下端半径较大且底部开口,旋盖的顶部端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固定件呈中空圆台状,固定件安装固定于旋盖内并将旋盖内部分隔第一空腔以及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内设有过滤海绵,第二空腔与固定件内部空腔连通,固定件的顶部端面设有若干第二通孔,箱体对应旋盖底部和固定件底部之间的间隔处设有若干第三通孔,若干第三通孔环形间隔设置。本方案通过将透气阀安装于箱体的内侧,空气能够通过第一、二、三通孔确保箱体的通气顺畅,同时雨水进入后仅能在第二腔体内随后再从下端的第三通孔排出,确保箱体内侧不会受到雨水的侵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圆形内置透气阀
本技术属于箱体透气阀领域,尤其涉及圆形内置透气阀。
技术介绍
透气阀是把防水透气膜通过注塑、超声焊接等形式和塑胶、金属、硅胶等其他材料结合,形成可以密闭的安装部件。主要有螺纹式、卡扣式透气阀。透气阀主要性能指标有透气量和防护等级两个指标。针对现有的箱体透气阀,市面上普遍使用的是透气防水薄膜,这类透气阀有时会由于箱体内外压力差不足而起不到作用,最终导致透气阀没有实现该有的功能,另一种是某种特殊形状的注塑件通过机械结构做到防水以及通气,但一般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防水效果并不是太好;2.容易受到外界灰尘,树叶等杂物堵塞造成通气不畅;3.外露大块注塑件,影响箱体平整度以及存在被恶意破坏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圆形内置透气阀,包括旋盖以及安装于旋盖内部的固定件,旋盖呈中空阶梯圆台状,旋盖顶部封闭且上端半径较小,下端半径较大且底部开口,旋盖的顶部端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固定件呈中空圆台状,固定件安装固定于旋盖内并沿着旋盖的上下两端分界线处将旋盖内部分隔第一空腔以及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内设有过滤海绵,第二空腔与固定件内部空腔连通,固定件的顶部端面设有若干第二通孔,用于安装圆形内置透气阀的箱体对应旋盖底部和固定件底部之间的间隔处设有若干第三通孔,若干第三通孔环形间隔设置。本方案通过上述设置并将透气阀安装于箱体的内侧,空气能够通过第一、二、三通孔确保箱体内外的通气顺畅,同时雨水通过第三通孔后仅能在第二腔体内随后再从下端的第三通孔排出,确保箱体内侧不会受到雨水的侵袭。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圆形内置透气阀,包括旋盖以及安装于所述旋盖内部的固定件,所述旋盖呈中空阶梯圆台状,所述旋盖顶部封闭且上端半径较小,下端半径较大且底部开口,所述旋盖的顶部端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固定件呈中空圆台状,所述固定件安装固定于所述旋盖内并沿着所述旋盖的上下两端分界线处将所述旋盖内部分隔第一空腔以及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过滤海绵,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固定件内部空腔连通,所述固定件的顶部端面设有若干第二通孔,用于安装所述圆形内置透气阀的箱体对应所述旋盖底部和固定件底部之间的间隔处设有若干第三通孔,若干所述第三通孔环形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旋盖同心设置,所述旋盖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内侧分界线上设有若干凸出卡扣,若干所述凸出卡扣间隔设置,所述固定件顶部端面边缘设有若干弧形凸条,若干所述弧形凸条间隔设置,所述弧形凸条穿过所述凸出卡扣之间的间隔并旋动卡紧固定在所述凸出卡扣上以实现所述固定件和旋盖的固定。进一步地,所述旋盖环绕着底部边缘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用于增强密封性的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底部设有压铆螺母,箱体对应所述压铆螺母设有压铆螺柱,所述固定件通过所述压铆螺母和压铆螺柱配合固定于箱体上。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底部向外侧延伸出环形挡圈,若干所述第三通孔设置于箱体对应所述环形挡圈边缘和所述旋盖底部之间的间隙处。进一步地,所述旋盖的顶部阶梯侧面设有若干便于转动所述旋盖的摩擦条纹,若干所述摩擦条纹向外侧突出,若干所述摩擦条纹环形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顶部半径较小底部半径较大。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圆形内置透气阀,包括旋盖以及安装于旋盖内部的固定件,旋盖呈中空阶梯圆台状,旋盖顶部封闭且上端半径较小,下端半径较大且底部开口,旋盖的顶部端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固定件呈中空圆台状,固定件安装固定于旋盖内并沿着旋盖的上下两端分界线处将旋盖内部分隔第一空腔以及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内设有过滤海绵,第二空腔与固定件内部空腔连通,固定件的顶部端面设有若干第二通孔,用于安装圆形内置透气阀的箱体对应旋盖底部和固定件底部之间的间隔处设有若干第三通孔,若干第三通孔环形间隔设置。本方案通过上述设置并将透气阀安装于箱体的内侧,空气能够通过第一、二、三通孔确保箱体内外的通气顺畅,同时雨水通过第三通孔后仅能在第二腔体内随后再从下端的第三通孔排出,确保箱体内侧不会受到雨水的侵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圆形内置透气阀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圆形内置透气阀优选实施方式的截面视图;图3是本技术旋盖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固定件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固定件优选实施方式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箱体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圆形内置透气阀;2、旋盖;21、第一通孔;22、第一空腔;23、第二空腔;24、凸出卡扣;25、环形槽;26、摩擦条纹;3、固定件;31、第二通孔;32、弧形凸条;33、压铆螺母;4、箱体;41、第三通孔;42、压铆螺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本技术圆形内置透气阀1如图1-图6所示,包括旋盖2以及安装于旋盖2内部的固定件3,旋盖2呈中空阶梯圆台状,旋盖2顶部封闭且上端半径较小,下端半径较大且底部开口,旋盖2的顶部端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21,固定件3呈中空圆台状,固定件3安装固定于旋盖2内并沿着旋盖2的上下两端分界线处将旋盖2内部分隔第一空腔22以及第二空腔23,第一空腔22内设有过滤海绵,第二空腔23与固定件3内部空腔连通,固定件3的顶部端面设有若干第二通孔31,用于安装圆形内置透气阀1的箱体4对应旋盖2底部和固定件3底部之间的间隔处设有若干第三通孔41,若干第三通孔41环形间隔设置。本方案通过上述设置并将透气阀安装于箱体4的内侧,空气能够通过第一、二、三通孔确保箱体4内外的通气顺畅,同时雨水通过第三通孔41后仅能在第二腔体内随后再从下端的第三通孔41排出,确保箱体4内侧不会受到雨水的侵袭。本实施例在试验过程中空气以及水通过箱体4的第三通孔41进入到透气阀的第二腔体内,此时空气可直接穿过第二通孔31后经过过滤海绵最后通过第一通孔21,保证箱体4内外侧的气体流通顺畅。而由于液体自身受重力的影响,水会从上向下流动,小雨的时候会轻微进入到透气阀的第二腔体内并从下方的箱体4上的第三通孔41流走,当中大雨时则会有部分直接打到旋盖2内部,而再从底部第三通孔41流走,抑或是打到固定件3的斜面部分,再从下部流走;即使有万一进入到过滤海绵的位置的水(通过固定件3的第二通孔31),该少量的水也会被海绵所减速或吸收,依然会从下方流走(即使试验中并未有水进入到过滤海绵)。优选的,所述固定件3顶部半径较小底部半径较大,且所述固定件3底部向外侧延伸出环形挡圈,若干所述第三通孔41设置于箱体4对应所述环形挡圈边缘和所述旋盖2底部之间的间隙处。通过环形挡圈的结构设置以及第三通孔41的位置设置,能佳能够阻隔雨水进入到箱体4内侧。优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圆形内置透气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旋盖以及安装于所述旋盖内部的固定件,所述旋盖呈中空阶梯圆台状,所述旋盖顶部封闭且上端半径较小,下端半径较大且底部开口,所述旋盖的顶部端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固定件呈中空圆台状,所述固定件安装固定于所述旋盖内并沿着所述旋盖的上下两端分界线处将所述旋盖内部分隔第一空腔以及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过滤海绵,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固定件内部空腔连通,所述固定件的顶部端面设有若干第二通孔,用于安装所述圆形内置透气阀的箱体对应所述旋盖底部和固定件底部之间的间隔处设有若干第三通孔,若干所述第三通孔环形间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圆形内置透气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旋盖以及安装于所述旋盖内部的固定件,所述旋盖呈中空阶梯圆台状,所述旋盖顶部封闭且上端半径较小,下端半径较大且底部开口,所述旋盖的顶部端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固定件呈中空圆台状,所述固定件安装固定于所述旋盖内并沿着所述旋盖的上下两端分界线处将所述旋盖内部分隔第一空腔以及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过滤海绵,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固定件内部空腔连通,所述固定件的顶部端面设有若干第二通孔,用于安装所述圆形内置透气阀的箱体对应所述旋盖底部和固定件底部之间的间隔处设有若干第三通孔,若干所述第三通孔环形间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内置透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旋盖同心设置,所述旋盖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内侧分界线上设有若干凸出卡扣,若干所述凸出卡扣间隔设置,所述固定件顶部端面边缘设有若干弧形凸条,若干所述弧形凸条间隔设置,所述弧形凸条穿过所述凸出卡扣之间的间隔并旋动卡紧固定在所述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洋区劲鹏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青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