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排气阀阀体铸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8853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排气阀阀体铸件。新型排气阀阀体铸件,包括:阀体;进气道,所述进气道设于所述阀体的底部;气液混合腔,所述气液混合腔设于所述阀体上,所述气液混合腔与所述进气道相连通;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设于所述阀体上,所述连接孔与所述气液混合腔相连通;安装腔,所述安装腔设在所述阀体上,所述安装腔与所述连接孔相连通;积气腔,所述积气腔设于所述阀体上,所述积气腔与所述安装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排气阀阀体铸件能够安装相应的部件后,使得组装后的阀体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能够将气体排出,同时避免液体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排气阀阀体铸件
本技术涉及排气阀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排气阀阀体铸件。
技术介绍
排气阀应用于独立采暖系统、集中供热系统、采暖锅炉、中央空调、地板采暖及太阳能采暖系统等管道排气。因为水中通常都溶有一定的空气,而且空气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这样水在循环的过程中气体逐渐从水中分离出来,并逐渐聚在一起形成大的气泡甚至气柱,因为有水的补充,所以经常有气体产生。然而,传统的排气阀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使得企业成本上升,图2中所示的新型排气阀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能够将气体排出,同时避免液体流出的特点。图2和图3中1A为第一滑块、2A为第一弹簧、3A为丝杆、4A为第二滑块、5A为第二弹簧,所述第一滑块1A滑动密封安装在所述安装腔5内,所述第一滑块1A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安装腔5相接触,所述第一弹簧2A设于所述安装腔5内,所述丝杆3A螺纹安装在所述安装孔7内,所述丝杆3A的底部与所述积气腔6的底部相接触,所述密封圈安装槽12内固定安装有第二密封圈,所述丝杆3A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密封圈相接触,所述第一弹簧2A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块1A的顶部和所述丝杆3A的底部相接触,所述丝杆3A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六角块,所述丝杆3A上套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与所述阀体1和所述六角块均相接触,所述第二滑块4A滑动密封安装在所述第二排气道10内,所述第二排气道10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与所述第二排气道10相接触;所述第二弹簧5A设于所述第二排气道10内,所述第二弹簧5A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排气道10的底部和所述第二滑块4A的底部固定连接。图2所示的新型排气阀的工作原理为:先将进气道2固定安装在管路上,当液体中的气泡在流动的过程中流动到进气道2处时,一部分液体和气泡能够进入到气液混合腔3内,当气液混合腔3内的气体达到一定的量且具有一定的压力时,气液混合腔3内的空气会推动第一滑块1A向上移动,第一滑块1A向上移动压缩第一弹簧2A,当第一滑块1A上升到第一排气道9的上方时,气液混合腔3内的空气会通过第一排气道9进入到第二排气道10内,第二排气道10内的空气进入到积气腔6内,积气腔6内的空气最后通过排气孔8排到大气中,在空气进入到第一排气道9内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的液体进入到第一排气道9内,当第一排气道9内的液体较多时,液体会进入到第二排气道10内,当第二排气道10内的液体达到一定的量时,第二排气道10内的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将第二滑块4A向上压,使第二滑块4A向下移动,第二滑块4A向下移动压缩第二弹簧5A,当第二滑块4A移动到排液道11的下方时,第二排气道10内的液体会通过排液道11进入到气液混合腔3内,从而避免液体流到阀体1外。本阀体取得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能够将气体排出,同时避免液体流出。因此,根据传统的排气阀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排气阀阀体铸件以适应所述的新型排气阀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排气阀阀体铸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排气阀阀体铸件,包括:阀体;进气道,所述进气道设于所述阀体的底部;气液混合腔,所述气液混合腔设于所述阀体上,所述气液混合腔与所述进气道相连通;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设于所述阀体上,所述连接孔与所述气液混合腔相连通;安装腔,所述安装腔设在所述阀体上,所述安装腔与所述连接孔相连通;积气腔,所述积气腔设于所述阀体上,所述积气腔与所述安装腔相连通;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设于所述阀体上,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积气腔相连通;排气孔,所述排气孔设于所述阀体上,所述排气孔与所述积气腔相连通;第一排气道,所述第一排气道设于所述阀体上,所述第一排气道与所述安装腔相连通;第二排气道,所述第二排气道开设在所述阀体上,所述第二排气道与所述第一排气道和所述积气腔均相连通;排液道,所述排液道设于所述阀体上,所述排液道与所述第二排气道和所述气液混合腔均相连通。优选的,所述积气腔的底部设有密封圈安装槽。优选的,所述安装孔上设有螺纹。优选的,所述阀体的材质为生铁。优选的,所述进气道的长度为1m。优选的,所述阀体、所述进气道、所述气液混合腔、所述连接孔、所述安装腔、所述积气腔、所述安装孔、所述排气孔、所述第一排气道、所述第二排气道和所述排液道为一体成型结构。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排气阀阀体铸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排气阀阀体铸件,能够安装相应的部件后,使得组装后的阀体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能够将气体排出,同时避免液体流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排气阀阀体铸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排气阀阀体铸件安装相应的部件后组成的排气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中标号:1、阀体,2、进气道,3、气液混合腔,4、连接孔,5、安装腔,6、积气腔,7、安装孔,8、排气孔,9、第一排气道,10、第二排气道,11、排液道,12、密封圈安装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新型排气阀阀体铸件包括:阀体1;进气道2,所述进气道2设于所述阀体1的底部;气液混合腔3,所述气液混合腔3设于所述阀体1上,所述气液混合腔3与所述进气道2相连通;连接孔4,所述连接孔4设于所述阀体1上,所述连接孔4与所述气液混合腔3相连通;安装腔5,所述安装腔5设在所述阀体1上,所述安装腔5与所述连接孔4相连通;积气腔6,所述积气腔6设于所述阀体1上,所述积气腔6与所述安装腔5相连通;安装孔7,所述安装孔7设于所述阀体1上,所述安装孔7与所述积气腔6相连通;排气孔8,所述排气孔8设于所述阀体1上,所述排气孔8与所述积气腔6相连通;第一排气道9,所述第一排气道9设于所述阀体1上,所述第一排气道9与所述安装腔5相连通;第二排气道10,所述第二排气道10开设在所述阀体1上,所述第二排气道10与所述第一排气道9和所述积气腔6均相连通;排液道11,所述排液道11设于所述阀体1上,所述排液道11与所述第二排气道10和所述气液混合腔3均相连通。所述积气腔6的底部设有密封圈安装槽12。所述安装孔7上设有螺纹。所述阀体1的材质为生铁。所述进气道2的长度为1m。所述阀体1、所述进气道2、所述气液混合腔3、所述连接孔4、所述安装腔5、所述积气腔6、所述安装孔7、所述排气孔8、所述第一排气道9、所述第二排气道10和所述排液道11为一体成型结构。图2和图3中1A为第一滑块、2A为第一弹簧、3A为丝杆、4A为第二滑块、5A为第二弹簧,所述第一滑块1A滑动密封安装在所述安装腔5内,所述第一滑块1A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安装腔5相接触,所述第一弹簧2A设于所述安装腔5内,所述丝杆3A螺纹安装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排气阀阀体铸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阀体;/n进气道,所述进气道设于所述阀体的底部;/n气液混合腔,所述气液混合腔设于所述阀体上,所述气液混合腔与所述进气道相连通;/n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设于所述阀体上,所述连接孔与所述气液混合腔相连通;/n安装腔,所述安装腔设在所述阀体上,所述安装腔与所述连接孔相连通;/n积气腔,所述积气腔设于所述阀体上,所述积气腔与所述安装腔相连通;/n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设于所述阀体上,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积气腔相连通;/n排气孔,所述排气孔设于所述阀体上,所述排气孔与所述积气腔相连通;/n第一排气道,所述第一排气道设于所述阀体上,所述第一排气道与所述安装腔相连通;/n第二排气道,所述第二排气道开设在所述阀体上,所述第二排气道与所述第一排气道和所述积气腔均相连通;/n排液道,所述排液道设于所述阀体上,所述排液道与所述第二排气道和所述气液混合腔均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排气阀阀体铸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
进气道,所述进气道设于所述阀体的底部;
气液混合腔,所述气液混合腔设于所述阀体上,所述气液混合腔与所述进气道相连通;
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设于所述阀体上,所述连接孔与所述气液混合腔相连通;
安装腔,所述安装腔设在所述阀体上,所述安装腔与所述连接孔相连通;
积气腔,所述积气腔设于所述阀体上,所述积气腔与所述安装腔相连通;
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设于所述阀体上,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积气腔相连通;
排气孔,所述排气孔设于所述阀体上,所述排气孔与所述积气腔相连通;
第一排气道,所述第一排气道设于所述阀体上,所述第一排气道与所述安装腔相连通;
第二排气道,所述第二排气道开设在所述阀体上,所述第二排气道与所述第一排气道和所述积气腔均相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种友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南安市恒骏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