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抗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8549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层建筑抗震结构,包括:劲性柱;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与劲性柱固定连接的劲性梁;以及与劲性梁固定连接的黏滞阻尼墙,黏滞阻尼墙内部形成有一空腔,空腔内填充有粘滞介质液,黏滞阻尼墙包括部分插置于粘滞介质液内的连接板,连接板未插置于粘滞介质液的端部与劲性梁固定连接,劲性柱与劲性梁的振动能量通过连接件能够传递给黏滞阻尼墙内的粘滞介质液,黏滞阻尼墙内的粘滞介质液能够吸收振动能量,粘滞介质液能够产生阻尼力减小结构的振动,从而达到良好的抗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层建筑抗震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
,特指一种高层建筑抗震结构。
技术介绍
高层建筑中通常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是指把框架和剪力墙两种结构共同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结构体系。房屋的竖向荷载分别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担,而水平作用主要由抗侧刚度较大的剪力墙承担。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抗震效果不佳。而且为了确保能够承受荷载产生的水平力通常要设置较多的剪力墙,剪力墙中的配筋较多,施工成本较高。因此,亟待需要提供一种抗震效果较佳的高层建筑抗震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高层建筑抗震结构,以解决现有高层建筑抗震效果不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层建筑抗震结构,包括:劲性柱;与所述劲性柱固定连接的劲性梁;以及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劲性柱之间并与所述劲性梁连接的黏滞阻尼墙,所述黏滞阻尼墙内部形成有一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粘滞介质液,所述黏滞阻尼墙还包括部分插置于所述粘滞介质液内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伸出所述粘滞介质液的端部与所述劲性梁固定连接。本技术通过设置黏滞阻尼墙,当建筑结构产生振动时,劲性柱与劲性梁的振动能量通过连接件能够传递给黏滞阻尼墙内的粘滞介质液,粘滞介质液能够吸收振动能量,粘滞介质液能够产生阻尼力减小结构的振动,从而达到良好的抗震效果。本技术高层建筑抗震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黏滞阻尼墙还包括呈盒状且顶端开口的外层板以及与所述连接板伸出所述粘滞介质液的端部连接的阻尼墙副梁,所述粘滞介质液填充于所述外层板内;所述劲性梁包括沿着所述劲性梁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梁钢骨,所述梁钢骨与所述阻尼墙副梁固定连接。本技术高层建筑抗震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劲性梁还包括设于所述梁钢骨底端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阻尼墙副梁固定连接。本技术高层建筑抗震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劲性梁还包括设于所述梁钢骨顶端的第二固定件;所述外层板的底部对应所述第二固定件竖向设有若干个纵板;若干个所述纵板与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连接。本技术高层建筑抗震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劲性梁还包括沿着所述劲性梁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个梁主筋以及箍设于所述梁主筋上的至少一对箍筋,所述箍筋的端部于所述固定件处向所述梁钢骨的方向弯折并与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本技术高层建筑抗震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劲性柱包括沿着所述劲性柱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柱钢骨;所述柱钢骨的端部与所述梁钢骨的端部固定连接且所述梁钢骨部分锚固于所述劲性柱内。本技术高层建筑抗震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劲性柱与所述黏滞阻尼墙之间且与所述劲性梁固定连接的填充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高层建筑抗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高层建筑抗震结构的劲性柱的配筋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高层建筑抗震结构的劲性梁的配筋示意图。图中:劲性柱1,劲性梁2,黏滞阻尼墙3,连接板31,阻尼墙副梁32,粘滞介质液33,外层板34,纵板35,梁钢骨21,第一固定件22,第二固定件23,梁主筋24,箍筋25,柱钢骨11,填充墙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层建筑抗震结构,用于增强了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本技术包括劲性柱、劲性梁以及黏滞阻尼墙,通过设置黏滞阻尼墙,当建筑结构产生振动时,劲性柱与劲性梁的振动能量通过连接件能够传递给黏滞阻尼墙内的粘滞介质液,粘滞介质液能够吸收振动能量,粘滞介质液能够产生阻尼力减小结构的振动,从而达到良好的抗震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进行说明。参见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一种高层建筑抗震结构,高层建筑抗震结构包括:劲性柱1、与劲性柱1固定连接的劲性梁2以及设于相邻的两个劲性柱之间并与劲性梁2固定连接的黏滞阻尼墙3,黏滞阻尼墙3内部形成有一空腔,空腔内填充有粘滞介质液33,黏滞阻尼墙3还包括部分插置于粘滞介质液33内的连接板,连接板伸出粘滞介质液33的端部与劲性梁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黏滞阻尼墙3,当建筑结构产生振动时,劲性柱1与劲性梁2的振动能量通过连接件能够传递给黏滞阻尼墙3内的粘滞介质液33,粘滞介质液33能够吸收振动能量,粘滞介质液33能够产生阻尼力减小结构的振动,从而达到良好的抗震效果。参见图1和图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黏滞阻尼墙33还包括呈盒状且顶端开口的外层板34以及与连接板31伸出粘滞介质液33的端部连接的阻尼墙副梁32,粘滞介质液33填充于外层板34内,劲性梁2包括沿着劲性梁2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梁钢骨21,梁钢骨21与阻尼墙副梁32固定连接。黏滞阻尼墙3部分埋固于劲性梁2内,增强黏滞阻尼墙3与劲性梁2之间的粘结力,能够更为有效的传递振动能量,减小结构转动,抗震效果更好。而且黏滞阻尼墙3的结构相较于现有剪力墙,减少了配筋的使用,降低了施工成本。参见图3,进一步的,劲性梁2还包括设于梁钢骨21底端的第一固定件22,第一固定件22与阻尼墙副梁32固定连接。第一固定件22用于连接梁钢骨21于阻尼墙副梁32,使得振动能够通过阻尼墙副梁32和连接板31传递至粘滞介质液33。具体的,梁钢骨21为H型钢且端部具有翼缘板,第一固定件22呈T型状,第一固定件22包括与翼缘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子板以及与第一子板垂直固定且与阻尼墙副梁32固定连接的第二子板。参见图3,进一步的,劲性梁2还包括设于梁钢骨21顶端的第二固定件23,外层板34的底部对应第二固定件23竖向设有若干个纵板35,若干个纵板35与第二固定件23固定连接。具体的,第二固定件23呈T型状,第二固定件23包括与翼缘板固定连接的竖板以及与竖板垂直固定且与纵板35固定连接的横板。参见图3,更进一步的,劲性梁2还包括沿着劲性梁2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个梁主筋24以及箍设于梁主筋24上的至少一对箍筋25,箍筋25的端部于固定件处向梁钢骨21的方向弯折并与固定件固定连接。具体的,箍筋25固定连接于第一子板的两侧面。具体的,靠近劲性柱1的梁主筋24两端弯折后锚固于劲性柱1内。具体的,连接板31、外层板34、第一固定件22以及第二固定件23均为钢板。参见图1、图2和图4,进一步的,劲性柱1包括沿着劲性柱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柱钢骨11,柱钢骨11的端部与梁钢骨21的端部固定连接且梁钢骨21部分锚固于劲性柱1内。柱钢骨11的端部与梁钢骨21的端部固定连接且梁钢骨21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层建筑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劲性柱;/n与所述劲性柱固定连接的劲性梁;以及/n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劲性柱之间并与所述劲性梁连接的黏滞阻尼墙,所述黏滞阻尼墙内部形成有一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粘滞介质液,所述黏滞阻尼墙还包括部分插置于所述粘滞介质液内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伸出所述粘滞介质液的端部与所述劲性梁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建筑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劲性柱;
与所述劲性柱固定连接的劲性梁;以及
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劲性柱之间并与所述劲性梁连接的黏滞阻尼墙,所述黏滞阻尼墙内部形成有一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粘滞介质液,所述黏滞阻尼墙还包括部分插置于所述粘滞介质液内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伸出所述粘滞介质液的端部与所述劲性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黏滞阻尼墙还包括呈盒状且顶端开口的外层板以及与所述连接板伸出所述粘滞介质液的端部连接的阻尼墙副梁,所述粘滞介质液填充于所述外层板内;
所述劲性梁包括沿着所述劲性梁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梁钢骨,所述梁钢骨与所述阻尼墙副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层建筑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劲性梁还包括设于所述梁钢骨底端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阻尼墙副梁固定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钱丰金国栋鲍旺续文昊陈新喜李赟张琨龚达樊晨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