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海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消能减震增强型施工结构和摩擦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6850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能减震增强型施工结构和摩擦阻尼器。该摩擦阻尼器包括用以设于第一施工体和第二施工体之间的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和摩擦板;第一连接体的头部和第二连接体的头部分别用以连接第一施工体和第二施工体,第一连接体的尾部和第二连接体的尾部相向延伸至部分交叠;第一连接体的中部通过第一销轴铰接于第二连接体,第一销轴与第一连接体的头部的距离小于第一销轴与第一连接体的尾部的距离;摩擦板设于第一连接体的尾部和第二连接体之间,且三者滑动铰接。该摩擦阻尼器中,摩擦板在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的相对滑移下将结构的振能转化为摩擦板的热能,实现摩擦耗能,并结合位移放大作用充分发挥消能减震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能减震增强型施工结构和摩擦阻尼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抗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摩擦阻尼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消能减震增强型施工结构,包括上述摩擦阻尼器。
技术介绍
摩擦阻尼器是目前工程应用较为普遍的阻尼器之一,摩擦阻尼器对结构进行振动控制的机理为:摩擦阻尼器安装在结构相对变形较大的位置,当结构构件产生滑移或变形时,依靠阻尼器的摩擦材料界面产生摩擦力,将前述结构构件的振动能量转为热量消耗,从而降低前述结构构件的地震反应。考虑到摩擦阻尼器所应用的结构构件在地震作用下产生的相对滑移量或变形量有限,摩擦阻尼器难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摩擦耗能作用,因此,如何有效提升摩擦阻尼器的摩擦耗能作用,提高摩擦阻尼器对结构构件地震反应的响应灵敏度,成为了研究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擦阻尼器,可以提高摩擦阻尼器的摩擦耗能作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消能减震增强型施工结构,包括上述摩擦阻尼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摩擦阻尼器,包括用以设于第一施工体和第二施工体之间的第一连接体、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设于第一施工体(01)和第二施工体(02)之间的第一连接体(1)、第二连接体(2)和摩擦板(3);/n所述第一连接体(1)的头部和所述第二连接体(2)的头部分别用以连接第一施工体(01)和第二施工体(02),所述第一连接体(1)的尾部和所述第二连接体(2)的尾部相向延伸至部分交叠;所述第一连接体(1)的中部通过第一销轴(4)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体(2),所述第一销轴(4)与所述第一连接体(1)的头部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销轴(4)与所述第一连接体(1)的尾部的距离;所述摩擦板(3)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体(2)的尾部和所述第二连接体(2)之间,且三者滑动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设于第一施工体(01)和第二施工体(02)之间的第一连接体(1)、第二连接体(2)和摩擦板(3);
所述第一连接体(1)的头部和所述第二连接体(2)的头部分别用以连接第一施工体(01)和第二施工体(02),所述第一连接体(1)的尾部和所述第二连接体(2)的尾部相向延伸至部分交叠;所述第一连接体(1)的中部通过第一销轴(4)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体(2),所述第一销轴(4)与所述第一连接体(1)的头部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销轴(4)与所述第一连接体(1)的尾部的距离;所述摩擦板(3)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体(2)的尾部和所述第二连接体(2)之间,且三者滑动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体(1)的尾部、所述第二连接体(2)和所述摩擦板(3)三者之间穿设有轴体(6);所述第二连接体(2)和所述摩擦板(3)均设有用以供所述轴体(6)插入的通孔;所述第一连接体(1)的尾部设有用以供所述轴体(6)嵌入且实现相对滑动的弧线槽(5);所述第一销轴(4)与所述第一连接体(1)的头部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销轴(4)与所述轴体(6)的最小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体(6)包括若干预紧螺栓;任一所述预紧螺栓的端部以预设压力旋拧于所述弧线槽(5)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体(1)的两侧对称设有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体(2);所述第一连接体(1)和任一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张琦俊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