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等温淬火炉滴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8294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节能等温淬火炉滴注器,涉及淬火炉技术领域。该节能等温淬火炉滴注器,包括后保护壳,安装槽的内部嵌设有卡块,后保护壳的内部嵌设有后保温层,后保温层的内部嵌设有淬火炉内胆,后保护壳的上表面、后保温层的上表面与淬火炉内胆的上表面开设有插接孔,插接孔的内部嵌设有滴注器外管,滴注器外管的上端套设有管帽,管帽的上表面中心处嵌设有进液管。该节能等温淬火炉滴注器,在淬火炉内胆损坏需要更换时将固定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的螺栓拧下,取下前保护壳以及前保温层,将滴注器外管抽出,再将淬火炉内胆取出更换,更换完成后将拆下的零部件复位完成内胆更换工作,更换维修工作简单,节省损耗,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能等温淬火炉滴注器
本技术涉及淬火炉
,具体为节能等温淬火炉滴注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水平的进步,人们对大、小型设备的加工技术逐渐进步,传统的人工对大、小型设备的加工淬火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市场需求,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人们使用了一种新的工业加工设备,即淬火炉,淬火炉是工件淬火前加热的炉子,淬火是把工件放入炉内加热到临界点以上的淬火温度并保持一段时同,然后把工件迅速地从炉内取出投入淬液内(油或水)淬火,炉子的热源可以用电及燃料,温度可用热电偶来测量,用电及气体、液体燃料的炉子,可以用仪表自动来控制和调节温度,但是传统淬火炉在使用时,内胆容易破裂,更换过程繁琐,需要将外壁切割,费时费力,维修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节能等温淬火炉滴注器,更换维修工作简单,节省损耗,降低成。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节能等温淬火炉滴注器,包括后保护壳,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嵌设有卡块,所述后保护壳的内部嵌设有后保温层,所述后保温层的内部嵌设有淬火炉内胆,所述后保护壳的上表面、后保温层的上表面与淬火炉内胆的上表面开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的内部嵌设有滴注器外管,所述滴注器外管的上端套设有管帽,所述管帽的上表面中心处嵌设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下端连通设置有加热件,所述加热件的输出端连通设置有出气管,所述管帽靠近右侧的上表面嵌设有测温件,所述淬火炉内胆的右侧外表面套设有前保温层,所述前保温层的外表面套设有前保护壳,所述前保护壳、前保温层与淬火炉内胆的右侧表面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前保护壳的右侧表面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隔热门,所述后保护壳的靠近右端的四个外表面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件,所述前保护壳靠近左端的四个外表面中心处均固定连接第二固定件,四个所述第一固定件与四个第二固定件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前保护壳的左侧表面胶设有陶瓷纤维垫片,所述陶瓷纤维垫片与后保护壳的右侧表面贴合。进一步的,所述滴注器外管的上端胶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上表面与管帽的内壁贴合。进一步的,所述前保护壳靠近后方的右侧表面固定连接有L型卡件,所述隔热门的右侧表面通过绞轴活动铰接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的一端嵌设于L型卡件的内部。进一步的,所述后保护壳的左侧底部两角与前保护壳的右侧底部表面两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四个所述支撑腿的底部表面胶设有橡胶垫。进一步的,所述后保护壳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位于插接孔的上方,所述滴注器外管的外表面套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与安装槽相匹配。本技术提供了节能等温淬火炉滴注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节能等温淬火炉滴注器,在淬火炉内胆损坏需要更换时将固定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的螺栓拧下,取下前保护壳以及前保温层,将滴注器外管抽出,再将淬火炉内胆取出更换,更换完成后将拆下的零部件复位完成内胆更换工作,更换维修工作简单,节省损耗,降低了成本。(2)、该节能等温淬火炉滴注器,支撑腿将后保护壳和前保护壳抬起,远离地面,防止与地面摩擦造成磨损,影响使用寿命,橡胶垫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防止滑动,密封圈将滴注器外管与管帽的连接处密封,防止甲醇泄露,更加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中:1、后保护壳;2、L型卡件;3、支撑腿;4、橡胶垫;5、前保温层;6、隔热门;7、进料口;8、前保护壳;9、第二固定件;10、第一固定件;11、后保温层;12、淬火炉内胆;13、出气管;14、插接孔;15、加热件;16、卡块;17、管帽;18、进液管;19、测温件;20、密封圈;21、安装槽;22、陶瓷纤维垫片;23、滴注器外管;24、限位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节能等温淬火炉滴注器,包括后保护壳1,安装槽21的内部嵌设有卡块16,后保护壳1的内部嵌设有后保温层11,后保温层11的内部嵌设有淬火炉内胆12,后保护壳1的上表面、后保温层11的上表面与淬火炉内胆12的上表面开设有插接孔14,插接孔14的内部嵌设有滴注器外管23,滴注器外管23的上端套设有管帽17,管帽17的上表面中心处嵌设有进液管18,进液管18的下端连通设置有加热件15,加热件15的输出端连通设置有出气管13,管帽17靠近右侧的上表面嵌设有测温件19,淬火炉内胆12的右侧外表面套设有前保温层5,前保温层5的外表面套设有前保护壳8,前保护壳8、前保温层5与淬火炉内胆12的右侧表面开设有进料口7,前保护壳8的右侧表面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隔热门6,后保护壳1的靠近右端的四个外表面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件10,前保护壳8靠近左端的四个外表面中心处均固定连接第二固定件9,四个第一固定件10与四个第二固定件9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本实施方案中:将隔热门6打开,把需要淬火的零部件放入连接有加热装置的淬火炉内胆12的内部,关闭隔热门6,加热装置开始工作,提高淬火炉内胆12内的温度,对零部件加热,管帽17靠近右侧上表面嵌设的测温件19测量淬火炉内胆12的温度,到达一定温度数值后,向进液管18内注入甲醇,使甲醇进入加热件15的内部,经过加热气化后,通过出气管13进入淬火炉内胆12的内部,与淬火的零部件接触,作为渗剂,进行渗碳处理,渗碳之后再通过加热装置淬火、低温回火,使零部件的表面硬度及耐磨性提高,在淬火炉内胆12损坏需要更换时将固定第一固定件10与第二固定件9的螺栓拧下,取下前保护壳8以及前保温层5,将滴注器外管23抽出,再将淬火炉内胆12取出更换,更换完成后,将拆下的零部件复位完成内胆更换工作。具体的,前保护壳8的左侧表面胶设有陶瓷纤维垫片22,陶瓷纤维垫片22与后保护壳1的右侧表面贴合。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10与第二固定件9通过螺栓固定时,陶瓷纤维垫片22将连接处的缝隙密封,防止热量流失。具体的,滴注器外管23的上端胶设有密封圈20,密封圈20的上表面与管帽17的内壁贴合。本实施例中:密封圈20将滴注器外管23与管帽17的连接处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节能等温淬火炉滴注器,包括后保护壳(1),其特征在于:安装槽(21)的内部嵌设有卡块(16),所述后保护壳(1)的内部嵌设有后保温层(11),所述后保温层(11)的内部嵌设有淬火炉内胆(12),所述后保护壳(1)的上表面、后保温层(11)的上表面与淬火炉内胆(12)的上表面开设有插接孔(14),所述插接孔(14)的内部嵌设有滴注器外管(23),所述滴注器外管(23)的上端套设有管帽(17),所述管帽(17)的上表面中心处嵌设有进液管(18),所述进液管(18)的下端连通设置有加热件(15),所述加热件(15)的输出端连通设置有出气管(13),所述管帽(17)靠近右侧的上表面嵌设有测温件(19),所述淬火炉内胆(12)的右侧外表面套设有前保温层(5),所述前保温层(5)的外表面套设有前保护壳(8),所述前保护壳(8)、前保温层(5)与淬火炉内胆(12)的右侧表面开设有进料口(7),所述前保护壳(8)的右侧表面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隔热门(6),所述后保护壳(1)的靠近右端的四个外表面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件(10),所述前保护壳(8)靠近左端的四个外表面中心处均固定连接第二固定件(9),四个所述第一固定件(10)与四个第二固定件(9)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节能等温淬火炉滴注器,包括后保护壳(1),其特征在于:安装槽(21)的内部嵌设有卡块(16),所述后保护壳(1)的内部嵌设有后保温层(11),所述后保温层(11)的内部嵌设有淬火炉内胆(12),所述后保护壳(1)的上表面、后保温层(11)的上表面与淬火炉内胆(12)的上表面开设有插接孔(14),所述插接孔(14)的内部嵌设有滴注器外管(23),所述滴注器外管(23)的上端套设有管帽(17),所述管帽(17)的上表面中心处嵌设有进液管(18),所述进液管(18)的下端连通设置有加热件(15),所述加热件(15)的输出端连通设置有出气管(13),所述管帽(17)靠近右侧的上表面嵌设有测温件(19),所述淬火炉内胆(12)的右侧外表面套设有前保温层(5),所述前保温层(5)的外表面套设有前保护壳(8),所述前保护壳(8)、前保温层(5)与淬火炉内胆(12)的右侧表面开设有进料口(7),所述前保护壳(8)的右侧表面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隔热门(6),所述后保护壳(1)的靠近右端的四个外表面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件(10),所述前保护壳(8)靠近左端的四个外表面中心处均固定连接第二固定件(9),四个所述第一固定件(10)与四个第二固定件(9)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蓉杨武杜涛曹武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和胜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