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行车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交通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行车控制服务器确定出发站台的发车位停靠有空载车辆;根据接收到的有效的上车指令,生成并发送发车位车辆的车门打开控制指令,以控制发车位车辆的车门打开;根据接收到的包括目的站的发车指令,生成并发送包括目的站的行车控制指令,以控制发车位车辆行驶至目的站。本申请基于个人快速运输系统特征及运营场景需求,基于乘客的上车指令和发车指令的行车控制方法,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多元个性化的出行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的行车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本申请涉及交通调度控制
,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的行车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本申请的车辆是指PRT车辆;其中,个人快速运输系统(英语:PersonalRapidTransit,简称PRT),个人快速运输系统是轨道宽度为600mm以下的悬挂式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个人快速运输系统,由于其独特的架空轨道和悬挂小型车辆结构,已然形成了全新的个人出行交通形式。与现有轨道交通站站停不同,个人快速运输系统强调专人专车、一站直达目的地,采用全自动无人驾驶方式,无人值守站台,实现24小时运营,是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的有益补充和完善,在人性化、环境匹配、建设周期和成本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个人快速运输系统特殊的功能定位与运营场景也必然使其乘车控制方法有别于现有轨道交通系统,目前现有轨道交通车辆的行车控制无法直接移植到这样一个全新的个人快速运输系统中。因此,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于,现有轨道交通车辆的行车控制不能适用于个人快速运输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行车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以解决现有轨道交通车辆的行车控制不能适用于个人快速运输系统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行车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行车控制服务器确定出发站台的发车位停靠有空载车辆;根据接收到的有效的上车指令,生成并发送发车位车辆的车门打开控制指令,以控制发车位车辆的车门打开;根据接收到的包括目的站的发车指令,生成并发送包括目的站的行车控制指令,以控制发车位车辆行驶至目的站。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的行车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确定模块,用于行车控制服务器确定出发站台的发车位停靠有空载车辆;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有效的上车指令,生成并发送发车位车辆的车门打开控制指令,以控制发车位车辆的车门打开;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包括目的站的发车指令,生成并发送包括目的站的行车控制指令,以控制发车位车辆行驶至目的站。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的行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所述的车辆的行车控制方法。本申请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的行车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基于交通独特的系统特征及运营场景,在确定出发站台的发车位停靠有空载车辆后,根据接收到的有效的上车指令,生成并发送发车位车辆的车门打开控制指令,以控制发车位车辆的车门打开,并在乘客上车后,根据接收到的包括目的站的发车指令,生成并发送包括目的站的行车控制指令,以控制发车位车辆行驶至目的站。可见,通过将检票系统设置在车辆的行车控制服务器侧,无需站台人员及设施投入,实现全自动行车控制方法,以满足人们多元个性化的交通出行需求。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的行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的行车控制方法的架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的行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的行车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401确定模块,402生成模块,403控制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一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的行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的行车控制方法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的行车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01,行车控制服务器确定出发站台的发车位停靠有空载车辆。实施中,所述站台包括按照预设顺序排列的多个车位,车位中最靠前的为发车位。实施中,行车控制服务器确定出发站台的发车位停靠有空载车辆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接收订车信息,其中,所述订车信息包括出发站台和上车时间;根据出发站台和发车时间,以及各个车辆的位置信息和运行信息,生成并发送车辆调度指令,以控制车辆在发车时间之前的预设时间调度到出发站台。具体实施中,乘客通过移动终端订车APP,订车服务器组成的订票系统购票,通信服务器接收订车信息并转发至应用服务器(即行车控制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根据订车信息中的出发站台和发车时间,以及各个车辆的位置信息和运行信息,生成包含出发站台的车辆调度指令,并经由通信服务器发送至待调度的目标车辆,以保证目标车辆能够在发车时间之前的预设时间行驶至出发站台。具体实施中,乘客通过订车APP或线下(站台)购买车票,发送购票请求至订车服务器,订车服务器根据购票请求确定购票支付成功后,根据购票请求中的出发站台和上车时间生成二维码车票并发送给订车APP或站台显示屏,并将与购票请求对应的订车信息经通信服务器发送给应用服务器,以便应用服务器根据订车信息调度目标车辆至出发站台。可见,基于个人快速运输系统的运营特征,车辆的售票方式支持订车APP约车功能,即乘客按照预设的出行时间(上车时间)乘车,也可以在站台设置售票机或站台人工售票。其中,应用服务器根据当前站台的有效上车指令(对应有效的订车信息)和对应的上车时间,以及乘客的订车信息,确定在乘客的订车信息的上车时间之前,当前站台的有效上车指令数量,即排队人数并发送至订车APP;根据接收到的当前站台的停车资源申请,预估即将到站的车辆的进站时间,并发送至订车APP或站台显示屏。需要说明的是,乘客在站台候车区按照排队顺序乘车,即先到先得,车辆与乘客的订车信息之间无强关联关系,即没有一个订车信息仅仅能和特定的一辆车辆对应的关系,用于上车指令输入的检票系统(信息阅读器,例如二维码阅读器)对车票的识别功能上,车票与车辆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且支持站台排队乘车优先于订票APP约车,即,即便超过订车信息中的上车时间,该订车信息仍为有效的订车信息,该上车时间用于保证在一定时间内,该出发站台的车辆数量与订车信息数量一致,即根据订车信息生成相应的调度指令,以保证车等人、乘客随到随发,而不是人等车。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当接收到来自乘客订车APP的退票或改签请求后,将退票或改签请求发送至订车服务器,订车服务器将退票或改签请求经通信服务器转发至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在确定该退票或改签请求对应的上车指令处于有效状态时,根据退票请求,将处于有效状态的上车指令修改为无效,并发送退票成功信息给订车APP;或者,根据改签请求,将处于有效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行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行车控制服务器确定出发站台的发车位停靠有空载车辆;/n根据接收到的有效的上车指令,生成并发送发车位车辆的车门打开控制指令,以控制发车位车辆的车门打开;/n根据接收到的包括目的站的发车指令,生成并发送包括目的站的行车控制指令,以控制发车位车辆行驶至目的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行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行车控制服务器确定出发站台的发车位停靠有空载车辆;
根据接收到的有效的上车指令,生成并发送发车位车辆的车门打开控制指令,以控制发车位车辆的车门打开;
根据接收到的包括目的站的发车指令,生成并发送包括目的站的行车控制指令,以控制发车位车辆行驶至目的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接收到的包括目的站的发车指令,生成并发送包括目的站的行车控制指令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在接收到包括目的站的发车指令后,生成并发送发车位车辆的车门关闭控制指令,以关闭发车位车辆的车门;
在发车位车辆的车门关闭后,生成并发送包括目的站的行车控制指令,以控制发车位车辆行驶至目的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接收到的包括目的站的发车指令,生成并发送包括目的站的行车控制指令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发车位车辆的车门打开达到预设时间后,生成并发送发车位车辆的车门关闭控制指令,以关闭车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车指令通过信息阅读器输入,并经车辆的车载主机发送至行车控制服务器;
其中,所述信息阅读器设置在车辆的外侧,和/或发车位侧;
所述发车指令通过车辆内的车载人机接口输入,并经车辆的车载主机发送至行车控制服务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台包括按照预设顺序排列的多个车位,车位中最靠前的为发车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行车控制服务器确定出发站台的发车位停靠有空载车辆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订车信息,其中,所述订车信息包括出发站台和上车时间;
根据出发站台和发车时间,以及各个车辆的位置信息和运行信息,生成并发送车辆调度指令,以控制车辆在发车时间之前的预设时间调度到出发站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接收到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庆厚,王艳荣,王冬卫,郑广生,常胜利,温丛溪,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