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气囊翻转式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7907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气囊翻转式输送装置,属于城市地下管线修复技术领域;所述双气囊翻转式输送装置固定在扎头圆环上,包括与扎头圆环相连接的扎头过渡盖,扎头过渡盖的侧面设置有支撑气囊,支撑气囊内设置有翻转气囊,扎头过渡盖开设有通孔,支撑气囊的第一端和翻转气囊的第一端均固定在通孔的外沿处,翻转气囊的第二端扎紧密封且与被输送物体相连接,支撑气囊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有封盖,翻转气囊和被输送物体位于封盖的内侧,封盖上设有与充气装置相连接的充气口。以上方案所述双气囊翻转式输送装置作业过程操作人员无需进入软管内,避免挤压灯架、踏破软管内壁,利用气动原理移动灯架,工程技术适用性强,避免了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苛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气囊翻转式输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城市地下管线修复
,特别是指一种双气囊翻转式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城市地下管线由于使用时间较长或局部地质条件的影响,易出现局结构性、功能性损坏的情况,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修复。许多城市地下管线的施工维修作业,需要对管道上方路面进行大面积开挖,影响交通,且开挖费昂贵。随着城市道路传统修复方式。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地下管网规模不断扩大,管线错综复杂,维护作业开挖受限,难度增加,存在大量的技术问题,开发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至关重要。紫外线原位固化非开挖修复技术在我国暂时属于起步阶段。随着紫外线原位固化修复技术的发展,研究相匹配的智能修复设备,填补国内紫外线原位固化修复技术的空白,可以形成国内的自主管道修复体系,减少对国外管道修复设备的依赖,有利与建设和健全我国管道建设体系的综合管理系统,形成统一的周密的管道修复系统,促进非开挖行业的社会效应的普及,使得非开挖行业再一次进步,具有重大意义。目前,紫外线原位固化修复过程中,在软管与扎头圆环绑扎固定之后,将灯架送入软管内的操作极为困难,经常由施工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气囊翻转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气囊翻转式输送装置固定在扎头圆环上,包括与扎头圆环相连接的扎头过渡盖,所述扎头过渡盖的侧面设置有支撑气囊,所述支撑气囊内设置有翻转气囊,所述扎头过渡盖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气囊的第一端和所述翻转气囊的第一端均固定在所述通孔的外沿处,所述翻转气囊的第二端扎紧密封且与被输送物体相连接,所述支撑气囊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有封盖,所述翻转气囊和所述被输送物体位于所述封盖的内侧,所述封盖上设有充气口,所述充气口与充气装置的气管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气囊翻转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气囊翻转式输送装置固定在扎头圆环上,包括与扎头圆环相连接的扎头过渡盖,所述扎头过渡盖的侧面设置有支撑气囊,所述支撑气囊内设置有翻转气囊,所述扎头过渡盖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气囊的第一端和所述翻转气囊的第一端均固定在所述通孔的外沿处,所述翻转气囊的第二端扎紧密封且与被输送物体相连接,所述支撑气囊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有封盖,所述翻转气囊和所述被输送物体位于所述封盖的内侧,所述封盖上设有充气口,所述充气口与充气装置的气管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囊翻转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气囊的第一端和所述翻转气囊的第一端设有相适配的第一凸沿,所述第一凸沿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气囊夹板,所述第一气囊夹板通过螺栓与所述扎头过渡盖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气囊翻转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扎头过渡盖与相邻的第一气囊夹板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垫。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洋任兵威王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隆科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