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RFID群读出入库物料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7795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使用RFID群读出入库物料的方法,包括:形成准备入库的产品的预入库单信息作为库存数据;对准备入库的产品标记RFID便签;群读准备入库的产品的信息,得到实时数据;判断实时数据与库存数据是否一致,若判断结果为一致,则产品入库,并绑定产品与货位信息;若判断结果为不一致,则人工处理库存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差异信息,处理完成后重新数据读取。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金属屏蔽罩在RFID扫码区域设置屏蔽结构,解决了RFID干扰造成的多扫、漏扫的问题。通过采用RFID标签,一次性读取的方式,将读取数据传给后台,解决了需要大量人工、时间来手工清点货物进行入库的效率问题,大大提高出入库效率,减少人工、时间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使用RFID群读出入库物料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流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使用RFID群读出入库物料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纺织等行业智能仓货物出入库时,一托货物往往会出现不同数量、不同SKU的情况,导致货物清点时操作繁杂,清点不方便的问题。专利文献为CN106779524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清点货物箱内货物的方法,所述货物箱包含的电子标签为:一个箱标签和若干货物标签;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阅读器根据终端指令读取货物箱包含的电子标签,并反馈给终端;步骤S2,所述终端判断读取的所述电子标签为箱标签还是货物标签;步骤S3,所述终端若判定为箱标签,则获取所述箱标签包含的货物名称和所述货物箱应装货物数量的信息,若判定为货物标签,则获取所述货物标签包含的货物名称和统计所述货物标签的数量;步骤S4,所述终端将获取的箱标签包含的信息和货物标签包含的信息进行比对,若比对得出货物名称、数量都一致,则清点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货物清点正确率高,并且效率高。但是上述方案无法解决清点比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RFID群读出入库物料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使用RFID群读出入库物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预入库单信息形成步骤:形成准备入库的产品的预入库单信息作为库存数据;RFID标签准备步骤:对准备入库的产品标记RFID便签;数据读取步骤:群读准备入库的产品的信息,得到实时数据;比对判断步骤:判断实时数据与库存数据是否一致,若判断结果为一致,则产品入库,并绑定产品与货位信息;若判断结果为不一致,则进入人工处理步骤;人工处理步骤:人工处理库存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差异信息,处理完成后进入数据读取步骤。优选地,还包括数据库建立步骤:建立用于存储设备实时数据的第一数据库表和用于存储实时数据与库存数据的比对结果的第二数据库表。优选地,通过TCP/IP连接RFID读取设备,RFID读取设备采集设备的实时数据存储至第一数据库;实时数据和库存数据的比对结果存储至第二数据库。优选地,所述数据读取步骤包括:上线步骤:将产品通过托盘放置在输送线上;读取步骤:产品运行至RFID读取设备的读取区域后停止,RFID读取设备读取产品信息。优选地,还包括信号判断步骤:判断产品是否在RFID读取设备的读取区域停止,若未停止,则不执行操作;若停止,则在设定时间后开始读取实时数据。优选地,实时数据与库存数据不一致时,产品退回至上一输送线。优选地,还包括数据展示步骤:实时数据与库存数据不一致时,差异信息通过界面显示。优选地,还包括控制步骤:控制运输产品的输送线的启停、控制RFID读取设备群读产品信息、判断实时数据与库存数据是否一致。优选地,通过WCS软件控制运输产品的输送线的启停、控制RFID读取设备群读产品信息、判断实时数据与库存数据是否一致。优选地,所述读取区域设置有金属屏蔽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在纺织等行业智能仓货物出入库时,一托货物往往会出现不同数量、不同SKU的情况导致清点不方便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金属屏蔽罩在RFID扫码区域设置屏蔽结构,解决了RFID干扰造成的多扫、漏扫的问题。3、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RFID标签,一次性读取的方式,将读取数据传给后台,解决了需要大量人工、时间来手工清点货物进行入库的效率问题,大大提高出入库效率,减少人工成本、时间成本。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使用RFID群读出入库物料的方法步骤流程图。图2为使用RFID群读出入库物料的方法的输送线运行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使用RFID群读出入库物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RFID扫码天线连接RFID控制器。步骤2:通过TCP/IP连接RFID群读设备,期间调用失败会自动重连。步骤3:设备配套软件通过web服务方式调用,配置扫读方式、功率、间歇时间等。步骤4:在数据库中建立第一数据库表,用于存储设备实时数据。在数据库中建立第二数据库表,用于存储实时数据与库存数据的比对结果。通过TCP/IP连接RFID控制器后采集设备的实时数据(读取到的托盘码、物料码)更新到数据表1中,通过库存数据比对将结果保存到第二数据库表中。步骤5:准备好以上工作之后,开始正式入库,当托盘在输送线上行进过程中,PLC给WCS软件信号,WCS软件直接向群读设备发送开启读码信号。步骤6:托盘到达RFID读取设备正前方停住,停稳3s后,软件向群读设备发送停止信号,总读码时间维持在10s上下,保证读码不被遗漏,并且将获取到实时数据(目前允许最多50个RFID条码同时读取),存入第一数据库表。和库存数据比对之后,将差异数据一次记录到第二数据库表,没有差异则直接记录下正确的信息也保存到第二数据库表。步骤7:如果对比结果没有差异,直接放行,进入下一段输送线;若有差异,页面会显示所有的第二数据库表中的差异信息,并且退回到原先的输送线进行人工处理,处理完成后继续入库。其中步骤5包括如下步骤:步骤5.1:因为纺织行业的特殊性,每托货物数量和SKU都不尽相同,需根据库存数据预打印托盘码、物料码贴于托盘及纺织布卷上,然后将托盘放置于输送线上。步骤5.2:启动输送线,PLC将信号给软件,软件控制RFID控制器启动扫码。步骤5.3:因设置屏蔽装置,在输送线输送过程中,对托盘货物已开始一个预读实时数据的采集。所述步骤6包括如下步骤:步骤6.1:货物到达扫码设备正前方,停下继续扫读以防漏扫,3s后关闭扫码设备,将扫到的所有实时数据存至第一数据库表。步骤6.2:软件控制将第一数据库表中的实时数据与入库单原始库存数据进行比对,将比对结果(不管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列出具体差异)存于第二数据库表中。所述步骤7包括如下步骤:步骤7.1:如果对比结果完全一致,没有多扫、漏扫,则启动输送线继续入库。步骤7.2:如果对比结果不一致,有多扫、漏扫数据产生,则将第二数据库表中异常情况数据展示在WMS界面上,并将输送线退回到入库口进行人工干预,人工根据WMS界面显示的异常情况找到异常布料,进行人工处理,完成后重新启动入库,循环以上流程直至入库正常完成。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金属屏蔽罩在RFID扫码区域设置屏蔽结构,解决了RFID干扰造成的多扫、漏扫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使用RFID群读出入库物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预入库单信息形成步骤:形成准备入库的产品的预入库单信息作为库存数据;/nRFID标签准备步骤:对准备入库的产品标记RFID便签;/n数据读取步骤:群读准备入库的产品的信息,得到实时数据;/n比对判断步骤:判断实时数据与库存数据是否一致,若判断结果为一致,则产品入库,并绑定产品与货位信息;若判断结果为不一致,则进入人工处理步骤;/n人工处理步骤:人工处理库存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差异信息,处理完成后进入数据读取步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用RFID群读出入库物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预入库单信息形成步骤:形成准备入库的产品的预入库单信息作为库存数据;
RFID标签准备步骤:对准备入库的产品标记RFID便签;
数据读取步骤:群读准备入库的产品的信息,得到实时数据;
比对判断步骤:判断实时数据与库存数据是否一致,若判断结果为一致,则产品入库,并绑定产品与货位信息;若判断结果为不一致,则进入人工处理步骤;
人工处理步骤:人工处理库存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差异信息,处理完成后进入数据读取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RFID群读出入库物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据库建立步骤:建立用于存储设备实时数据的第一数据库表和用于存储实时数据与库存数据的比对结果的第二数据库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使用RFID群读出入库物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TCP/IP连接RFID读取设备,RFID读取设备采集设备的实时数据存储至第一数据库;
实时数据和库存数据的比对结果存储至第二数据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RFID群读出入库物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读取步骤包括:
上线步骤:将产品通过托盘放置在输送线上;
读取步骤:产品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跃君徐佳伟曹鼎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蓝匠仓储系统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