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排料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粘性物料排料装置。粘性物料排料装置包括:料仓,所述料仓包括落料段和位于所述落料段下方的弧形出料段;所述弧形出料段的两侧壳体的截面均呈圆弧状;沿水平方向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弧形出料段内的一对旋转给料装置,所述旋转给料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旋转轴、以及设置于所述旋转轴上的叶轮,所述旋转轴相对所述料仓可旋转地设置;其中,所述叶轮的半径小于所述弧形出料段的所述壳体对应的圆弧的半径,以使所述叶轮在转动过程中将黏结在所述弧形出料段处的物料扫落排出。本申请的粘性物料排料装置旨在解决料仓的出料口容易被粘性物料堵塞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粘性物料排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排料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粘性物料排料装置。
技术介绍
料仓是粉体工艺过程中各操作单元之间必不可少的设备,用于各种散状物料的转运。在生产过程中,料仓按照出料口直径来控制物料的流量,同时改变物料的流向使其顺利进入下一工序。物料性质的不同决定了料斗的结构、功能各不相同。就冶金行业而言,料仓一般设计成喇叭形状。但由于冶金原料的种类多、性质复杂,在冶炼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次资源,尤其是湿法冶金冶炼后产生的各种冶炼渣的湿度、粘度都比较大,这些物料在下料过程中容易粘结在料斗下部收口的内壁上,造成物料滞留。随着时间的推移,料仓出料口会越来越小,从而出现下料过程不畅、甚至堵塞的情况。为了防止下料口堵塞,目前主要通过在料仓外壁面安装振动电机来破除内壁的黏结料。如图1所示,料仓100的外壁面安装有振动电机101,在排料过程中,振动电机101向料仓100施加振动载荷,使得料仓100出料口处不易产生物料滞留的情况。然后这种方案的缺陷在于:料仓100在振动电机101的频繁振动下,容易出现焊缝开裂、钢结构变形等问题,进而影响料仓100的正常工作。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粘性物料排料装置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粘性物料排料装置,该粘性物料排料装置旨在解决料仓的出料口容易被粘性物料堵塞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粘性物料排料装置,包括:料仓,所述料仓包括落料段和位于所述落料段下方的弧形出料段;所述弧形出料段的两侧壳体的截面均呈圆弧状;沿水平方向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弧形出料段内的一对旋转给料装置,所述旋转给料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旋转轴、以及设置于所述旋转轴上的叶轮,所述旋转轴相对所述料仓可旋转地设置;其中,所述叶轮的半径小于所述弧形出料段的所述壳体对应的圆弧的半径,以使所述叶轮在转动过程中将黏结在所述弧形出料段处的物料扫落排出。优选地,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均穿出所述料仓的壁面,所述驱动电机的机座安装于所述料仓的壁面外侧。优选地,所述粘性物料排料装置还包括高压空气管道和与所述高压空气管道连接的多个高压射流喷嘴,多个所述高压射流喷嘴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弧形出料段上。优选地,所述高压射流喷嘴的喷射口朝向所述叶轮的叶片。优选地,所述粘性物料排料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多个料位计,多个所述料位计沿竖直方向依次布置于所述落料段,多个所述料位计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优选地,所述落料段呈喇叭状或圆筒状。优选地,所述叶轮包括轴套和设置于所述轴套周向的多个叶片。优选地,多个所述叶片等长。本申请的方案中,粘性物料排料装置包括料仓和设置于料仓排料口处的一对旋转给料装置。料仓的排料口将以往的利用重力排料设计成一对旋转给料装置自主控制排料,一方面可以通过调节旋转给料装置的旋转速度控制物料在料仓的停留时间,防止粘性物料黏结在料仓壁面。另一方面,可以减小物料排料角度,增加壁面物料的流动性,从而避免壁面粘料。在排料过程中通过对驱动电机的控制,可以使两个旋转给料装置以不同的方向转动。旋转给料装置的转速通过驱动电机控制,同步可调,且旋转速度越快,排料速度加快。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的料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粘性物料排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粘性物料排料装置的部件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附图标号说明:100-料仓、101-振动电机;110-落料段、120-弧形出料段;210-旋转轴、220-叶轮、221-轴套、222-叶片;310-高压空气管道、320-高压射流喷嘴;410-控制器、420-多个料位计。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照附图2至附图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粘性物料排料装置,包括:料仓100,料仓100包括落料段110和位于落料段110下方的弧形出料段120;弧形出料段120的两侧壳体的截面均呈圆弧状;沿水平方向间隔地设置于弧形出料段120内的一对旋转给料装置,旋转给料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旋转轴210、以及设置于旋转轴210上的叶轮220,旋转轴210可转动地设置于料仓100内,并与料仓100的壁面配合;其中,叶轮220的外缘靠近弧形出料段120的内壁面,叶轮220的半径小于弧形出料段120的壳体对应的圆弧的半径,以能够在转动过程中将黏结在弧形出料段120处的物料扫落排出。其中,落料段110可以设计为喇叭状或圆筒状,落料段110用于增加物料的容纳量,物料在落料段110内受重力自然下落。位于落料段110下方的弧形出料段120也是料仓100的出口处,弧形出料段120的两侧壳体均呈圆弧状以适配旋转给料装置。其中,旋转给料装置用于带动物料排出和清楚粘附在料仓100内的物料。一方面,旋转给料装置的叶轮220转动能够加速物料的排出;另一方面,旋转给料装置的叶轮220的外缘靠近弧形出料段120的内壁面,叶轮220的半径小于弧形出料段120的壳体对应的圆弧的半径,叶轮220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将黏结在弧形出料段120处的物料扫落。本申请的方案中,粘性物料排料装置包括料仓100和设置于料仓100排料口处的一对旋转给料装置。料仓100的排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粘性物料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料仓,所述料仓包括落料段和位于所述落料段下方的弧形出料段;所述弧形出料段的两侧壳体的截面均呈圆弧状;/n沿水平方向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弧形出料段内的一对旋转给料装置,所述旋转给料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旋转轴、以及设置于所述旋转轴上的叶轮,所述旋转轴相对所述料仓可旋转地设置;其中,所述叶轮的半径小于所述弧形出料段的所述壳体对应的圆弧的半径,以使所述叶轮在转动过程中将黏结在所述弧形出料段处的物料扫落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粘性物料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料仓,所述料仓包括落料段和位于所述落料段下方的弧形出料段;所述弧形出料段的两侧壳体的截面均呈圆弧状;
沿水平方向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弧形出料段内的一对旋转给料装置,所述旋转给料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旋转轴、以及设置于所述旋转轴上的叶轮,所述旋转轴相对所述料仓可旋转地设置;其中,所述叶轮的半径小于所述弧形出料段的所述壳体对应的圆弧的半径,以使所述叶轮在转动过程中将黏结在所述弧形出料段处的物料扫落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性物料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均穿出所述料仓的壁面,所述驱动电机的机座安装于所述料仓的壁面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性物料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性物料排料装置还包括高压空气管道和与所述高压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兴福,张田,刘克俭,赵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