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库底智能放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97793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泥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泥库底智能放料系统,包括料仓,控制箱,放料斗和控制中心,其中,料仓设置在控制箱上方,放料斗设置在控制箱下方,控制箱通过支撑柱设置在水平面上;在料仓外壁上设置有料仓振荡器,在控制箱的外侧设置有动力组件,在放料斗的输出端设置有放料开关,其中,料仓振荡器,动力组件以及放料开关均与控制中心连接;通过控制中心远程控制放料,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料仓外壁设置有振荡器,减少了在放料过程中堵塞的情况,通过在料仓和放料斗之间设置控制箱,方便对料仓中的水泥定量放出,进而方便水泥的定量包装,避免出现每个包装袋装入的水泥量不同而造成水泥的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泥库底智能放料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泥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水泥库底智能放料系统。
技术介绍
水泥加水搅拌后成浆体,能在空气中硬化或者在水中更好的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水泥生产出来后储放在仓库中,通过库底放料,经运输后对其打包出厂。水泥在仓库中堆积时间久了会结块,在库底放料过程中会出现堵塞的情况,在对水泥包装时,通常将不同质量的水泥装入包装袋,导致不同的水泥袋重量不均,造成水泥成本增加,水泥放料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易对在现场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水泥库底智能放料系统,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泥库底智能放料系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泥库底智能放料系统,包括:料仓,控制箱,放料斗和控制中心,其中,所述料仓设置在所述控制箱上方,所述放料斗设置在所述控制箱下方,所述控制箱通过支撑柱设置在水平面上;在所述料仓外壁上设置有料仓振荡器,在所述控制箱的外侧设置有动力组件,在所述放料斗的输出端设置有放料开关,其中,所述料仓振荡器,所述动力组件以及所述放料开关均与控制中心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料仓固定设置在所述控制箱的上端面,所述放料斗固定设置在所述控制箱的下端面,所述料仓与所述控制箱之间通过第一通孔连通,所述放料斗与所述控制箱之间通过第二通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箱设置为封闭的腔体结构,包括设置在腔体内部的限位组件,以及与所述限位组件固定连接的支撑组件,其中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动力组件固定连接,通过所述动力组件带动所述支撑组件进而驱动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控制箱内壁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分别与所述控制箱上端面和下端面的内壁接触,在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远离所述控制箱内壁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支撑组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沿其滑动方向的两端均设置为斜坡结构,且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的外廓分别大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上固定座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和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另一端均与固定柱连接;其中,所述固定柱设置在所述控制箱外部,所述第一固定杆和所述第二固定杆均贯穿所述控制箱侧壁与所述固定柱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杆的长度是第一固定杆长度的二分之一。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组件固定设置在支撑座上,所述支撑座与所述控制箱外部侧壁固定连接;其中,在所述支撑座远离所述控制箱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蜗杆机构,所述蜗杆机构的输入端设置有电机为其提供动能,所述蜗杆机构的输出端通过丝杆与所述固定柱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撑座的平面上贯通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宽度与所述固定柱相适应,且对应所述丝杆并沿所述丝杆伸缩方向开设。进一步地,所述放料斗包括放料管和设置在所述放料管输出端的开合门,所述放料开关设置在输出端外侧;其中,所述放料管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控制箱连通,所述放料管的输出端与水平面倾斜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开合门铰接于所述放料管的输出端,且通过所述放料开关控制开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控制中心远程控制放料,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料仓外壁设置有振荡器,减少了在放料过程中堵塞的情况,通过在料仓和放料斗之间设置控制箱,方便对料仓中的水泥定量放出,进而方便水泥的定量包装,避免出现每个包装袋装入的水泥量不同而造成水泥的成本增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水泥库底智能放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控制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动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料仓;11、料仓振荡器;2、控制箱;21、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23、限位组件;231、第一限位板;232、第二限位板;233、固定座;24、支撑组件;241、第一固定杆;242、第二固定杆;243、固定柱;25、动力组件;251、支撑座;252、限位槽;253、蜗杆机构;254、电机;255、丝杆;3、放料斗;31、放料开关;32、放料管;33、开合门;4、控制中心;5、支撑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所示的水泥库底智能放料系统,包括:料仓1,控制箱2,放料斗3和控制中心4,其中,料仓1设置在控制箱2上方,放料斗3设置在控制箱2下方,控制箱2通过支撑柱5设置在水平面上;在料仓1外壁上设置有料仓振荡器11,在控制箱2的外侧设置有动力组件25,在放料斗3的输出端设置有放料开关31,其中,料仓振荡器11,动力组件25以及放料开关31均与控制中心4连接。料仓1固定设置在控制箱2的上端面,放料斗3固定设置在控制箱2的下端面,料仓1与控制箱2之间通过第一通孔21连通,放料斗3与控制箱2之间通过第二通孔22连通。通过控制中心远程控制放料,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料仓外壁设置有振荡器,减少了在放料过程中堵塞的情况,通过在料仓和放料斗之间设置控制箱,方便对料仓中的水泥定量放出,进而方便水泥的定量包装,避免出现每个包装袋装入的水泥量不同而造成水泥的成本增加。作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箱2设置为封闭的腔体结构,包括设置在腔体内部的限位组件23,以及与限位组件23固定连接的支撑组件24,其中支撑组件24与动力组件25固定连接,通过动力组件25带动支撑组件24进而驱动限位组件23与控制箱2内壁滑动连接;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例,限位组件23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泥库底智能放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料仓(1),控制箱(2),放料斗(3)和控制中心(4),其中,所述料仓(1)设置在所述控制箱(2)上方,所述放料斗(3)设置在所述控制箱(2)下方,所述控制箱(2)通过支撑柱(5)设置在水平面上;在所述料仓(1)外壁上设置有料仓振荡器(11),在所述控制箱(2)的外侧设置有动力组件(25),在所述放料斗(3)的输出端设置有放料开关(31),其中,所述料仓振荡器(11),所述动力组件(25)以及所述放料开关(31)均与控制中心(4)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泥库底智能放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料仓(1),控制箱(2),放料斗(3)和控制中心(4),其中,所述料仓(1)设置在所述控制箱(2)上方,所述放料斗(3)设置在所述控制箱(2)下方,所述控制箱(2)通过支撑柱(5)设置在水平面上;在所述料仓(1)外壁上设置有料仓振荡器(11),在所述控制箱(2)的外侧设置有动力组件(25),在所述放料斗(3)的输出端设置有放料开关(31),其中,所述料仓振荡器(11),所述动力组件(25)以及所述放料开关(31)均与控制中心(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库底智能放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1)固定设置在所述控制箱(2)的上端面,所述放料斗(3)固定设置在所述控制箱(2)的下端面,所述料仓(1)与所述控制箱(2)之间通过第一通孔(21)连通,所述放料斗(3)与所述控制箱(2)之间通过第二通孔(2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泥库底智能放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2)设置为封闭的腔体结构,包括设置在腔体内部的限位组件(23),以及与所述限位组件(23)固定连接的支撑组件(24),其中所述支撑组件(24)与所述动力组件(25)固定连接,通过所述动力组件(25)带动所述支撑组件(24)进而驱动所述限位组件(23)与所述控制箱(2)内壁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泥库底智能放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23)包括第一限位板(231)和第二限位板(232),所述第一限位板(231)和所述第二限位板(232)分别与所述控制箱(2)上端面和下端面的内壁接触,在所述第一限位板(231)和所述第二限位板(232)远离所述控制箱(2)内壁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座(233),所述固定座(233)与所述支撑组件(24)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泥库底智能放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231)和所述第二限位板(232)沿其滑动方向的两端均设置为斜坡结构,且所述第一限位板(231)和所述第二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著
申请(专利权)人:费县沂州水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