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模板及其全周期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7767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塑料模板及其全周期施工方法,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二次结构构件融合至结构图纸中,生产塑料模板单元;在每个塑料模板单元上设置出厂二维码;出厂二维码包含该塑料模板剩余可使用次数信息;编制塑料模板的施工方案,生成交底二维码;根据交底二维码的信息进行塑料模板的施工、检查和验收;达到拆模条件后拆除塑料模板单元;将拆除的塑料模板单元对应的剩余可使用次数信息更新,将剩余可使用次数信息小于等于0的塑料模板单元回收。塑料模板包括多个塑料模板单元,每个塑料模板单元上设置有出厂二维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可有效提高建筑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提高了塑料模板的周转率,减少了资源浪费,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模板及其全周期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地指一种塑料模板及其全周期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采用传统木模板支撑系统,对木材消耗大,且木模板可周转次数少,混凝土的成型质量随木模板周转次数的增多而降低。塑料模板以其机械性能、耐久性、耐腐蚀性、耐热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以塑代钢、以塑代木已成为国际流行趋势。但在塑料模板施工过程中,由于工人技术能力低、现场辅助设备落后等原因,依然会存在因塑料模板使用错误而造成的浪费或混凝土结构成型质量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塑料模板易浪费,周转率和施工质量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塑料模板全周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结构图纸和建筑图纸进行图纸深化,将二次结构构件融合至结构图纸中,形成深化图纸;根据所述深化图纸建立待施工建筑的三维模型;步骤2:根据所述步骤1的三维模型进行数字化配模,形成塑料模板配模图,并根据所述塑料模板配模图制造标准化模具,生产出多个塑料模板单元;在每个所述塑料模板单元上设置出厂二维码;所述出厂二维码包含该塑料模板单元的编号、规格、使用部位和剩余可使用次数信息;步骤3:编制塑料模板的施工方案,生成交底二维码;所述交底二维码包含每个所述塑料模板单元的三维模型、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安全措施信息;步骤4:识别获取所述交底二维码的信息,并根据所述交底二维码的信息进行塑料模板的施工、检查和验收;步骤5:所述塑料模板验收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施工;达到拆模条件后,拆除各个所述塑料模板单元,完成建筑混凝土构件的施工;步骤6:将拆除的所述塑料模板单元对应的所述出厂二维码内的所述剩余可使用次数信息更新,将更新后所述剩余可使用次数信息小于等于0的所述塑料模板单元回收再加工形成新的塑料模板单元。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建立待施工建筑的三维模型的同时,对所述二次结构构件的尺寸和位置进行复核检查,若有误则对所述二次结构构件的尺寸和位置进行修改,直至无误。三维模型建立的同时复合检查二次结构构件的尺寸和位置,提高施工质量的同时保证施工效率。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生产出的所述塑料模板单元的使用部位嵌设有应力传感器;所述应力传感器连接有应力监控系统;所述应力传感器监测应力值超过预警值时,所述应力监控系统发出报警提示并显示该应力传感器对应塑料模板单元的编号信息。通过压力传感器配合应力监控系统,实现塑料模板单元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涨模、爆模风险,以便于快速精准的调整加固体系,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所述塑料模板单元包括标准单元和非标单元;所述标准单元对应的所述出厂二维码中的所述剩余可使用次数信息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非标单元对应的所述出厂二维码中的所述剩余可使用次数信息为1。进一步,所述二次结构构件包括构造柱、门头过梁、短肢墙、门窗企口和电梯井道梁。将二次结构构件融合至结构图纸中,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和二次结构构件的施工质量。进一步,所述步骤3的所述塑料模板施工方案包括每个所述塑料模板单元的施工工艺和多个所述塑料模板单元的施工方案。进一步,所述步骤5中拆除各个所述塑料模板单元后,利用智能实测实量设备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实测实量获得实测实量数据,对实测实量数据自动分析和整理。通过智能实测实量设备对混凝土构件进行检查和验收。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二次结构构件融合至结构图纸中,使二次结构构件与一次结构构件同步浇筑,可有效提高建筑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通过在每个塑料模板单元上设置出厂二维码,便于对塑料模板单元的归类统计,通过出厂二维码中的使用部位信息可有效提高塑料模板单元之间的安装效率,避免使用错误造成塑料模板浪费;通过对每个塑料模板单元剩余可使用次数信息的更新,提高了塑料模板的周转率,也提高了塑料模板生产企业的材料利用率,减少了资源浪费,节能环保。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塑料模板,包括多个塑料模板单元,每个所述塑料模板单元上设置有出厂二维码;所述出厂二维码包含该塑料模板单元的编号、规格、使用部位和剩余可使用次数信息。进一步,所述塑料模板单元的使用部位嵌设有应力传感器。通过应力传感器对塑料模板单元的监控,可及时发现涨模、爆模风险,以便于快速精准的调整对应塑料模板单元的加固体系,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进一步,至少一个所述塑料模板单元上设置有交底二维码;所述交底二维码包含该塑料模板单元或多个所述塑料模板单元的三维模型、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安全措施信息。交底二维码包含的信息与出厂二维码包含的信息进一步提高了施工效率。本专利技术塑料模板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每个塑料模板单元上设置包含有编号、规格、使用部位和剩余可使用次数信息的出厂二维码,实现塑料模板单元的标准化管理,提高塑料模板单元的周转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并提高了施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塑料模板全周期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塑料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根据待施工建筑的三维模型图进行数字化配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塑料模板单元;2-应力传感器;3-出厂二维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2所示的塑料模板,包括多个塑料模板单元1,每个塑料模板单元1上设置有出厂二维码3;出厂二维码3包含该塑料模板单元1的编号、规格、使用部位和剩余可使用次数信息。出厂二维码3优选为喷印在塑料模板单元1的非使用部位,塑料模板单元1的使用部位嵌设有应力传感器2,应力传感器2采用无线连接方式与应力监控系统连接。当对应塑料模板单元1的应力传感器2检测值超过预警值时,该塑料模板单元1存在涨模、爆模风险,应力监控系统发出报警提示并显示该应力传感器2对应的塑料模板单元1的编号,便于施工人员快速定位到该塑料模板单元1的位置,并调整加固体系。至少一个塑料模板单元1上设置有交底二维码;交底二维码包含该塑料模板单元1或多个塑料模板单元1的三维模型、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安全措施信息。现场管理人员通过该交底二维码包含的信息向现场施工人员布置施工任务,现场施工人员根据该交底二维码进行对应的塑料模板单元1的施工(即对应塑料模板单元1的拼装和加固)。如图1所示的塑料模板全周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结构图纸和建筑图纸进行图纸深化,将二次结构构件融合至结构图纸中,形成深化图纸;本实施例中二次结构构件包括构造柱、门头过梁、短肢墙、门窗企口和电梯井道梁,深化图纸内包括有一次结构构件和二次结构构件,施工时,一次结构构件和二次结构构件同步浇筑,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提高了二次结构构件的施工质量。根据深化图纸,利用UG软件建立待施工建筑的三维模型;建立待施工建筑的三维模型的同时,对二次结构构件的尺寸和位置进行复核检查,若有误则对二次结构构件的尺寸和位置进行修改,直至二次结构构件的尺寸和位置无误。S2:根据S1的三维模型进行数字化配模,形成塑料模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料模板全周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根据结构图纸和建筑图纸进行图纸深化,将二次结构构件融合至结构图纸中,形成深化图纸;根据所述深化图纸建立待施工建筑的三维模型;/n步骤2:根据所述步骤1的三维模型进行数字化配模,形成塑料模板配模图,并根据所述塑料模板配模图制造标准化模具,生产出多个塑料模板单元;在每个所述塑料模板单元上设置出厂二维码;所述出厂二维码包含该塑料模板单元的编号、规格、使用部位和剩余可使用次数信息;/n步骤3:编制塑料模板的施工方案,生成交底二维码;所述交底二维码包含每个所述塑料模板单元的三维模型、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安全措施信息;/n步骤4:识别获取所述交底二维码的信息,并根据所述交底二维码的信息进行塑料模板的施工、检查和验收;/n步骤5:所述塑料模板验收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施工;达到拆模条件后,拆除各个所述塑料模板单元,完成建筑混凝土构件的施工;/n步骤6:将拆除的所述塑料模板单元对应的所述出厂二维码内的所述剩余可使用次数信息更新,将更新后所述剩余可使用次数信息小于等于0的所述塑料模板单元回收再加工形成新的塑料模板单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模板全周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结构图纸和建筑图纸进行图纸深化,将二次结构构件融合至结构图纸中,形成深化图纸;根据所述深化图纸建立待施工建筑的三维模型;
步骤2:根据所述步骤1的三维模型进行数字化配模,形成塑料模板配模图,并根据所述塑料模板配模图制造标准化模具,生产出多个塑料模板单元;在每个所述塑料模板单元上设置出厂二维码;所述出厂二维码包含该塑料模板单元的编号、规格、使用部位和剩余可使用次数信息;
步骤3:编制塑料模板的施工方案,生成交底二维码;所述交底二维码包含每个所述塑料模板单元的三维模型、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安全措施信息;
步骤4:识别获取所述交底二维码的信息,并根据所述交底二维码的信息进行塑料模板的施工、检查和验收;
步骤5:所述塑料模板验收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施工;达到拆模条件后,拆除各个所述塑料模板单元,完成建筑混凝土构件的施工;
步骤6:将拆除的所述塑料模板单元对应的所述出厂二维码内的所述剩余可使用次数信息更新,将更新后所述剩余可使用次数信息小于等于0的所述塑料模板单元回收再加工形成新的塑料模板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模板全周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建立待施工建筑的三维模型的同时,对所述二次结构构件的尺寸和位置进行复核检查,若有误则对所述二次结构构件的尺寸和位置进行修改,直至无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模板全周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生产出的所述塑料模板单元的使用部位嵌设有应力传感器;所述应力传感器连接有应力监控系统;所述应力传感器监测应力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同生李剑李新成屈强王远航蒋冶王凯康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