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救生工作服,涉及救生服技术领域,救生工作服包括工作服本体以及连接在工作服对应人体胸部位置的气囊,气囊沿工作服本体的周向环绕工作服本体设置,气囊上设有用于对气囊内部充气的充气装置以及用于排出气囊内气体的排气阀。如此设置,救生工作服在日常活动中作为工作服穿戴在身上,不影响工作和身体活动,当遇到水灾等突发情况时,直接打开充气装置对气囊进行充气,对应胸部位置的气囊就会鼓起并充当救生圈的作用,无需再穿戴救生设备,节省了穿戴时间,而且气囊固定在工作服本体表面,人体相对气囊固定,不会相对气囊向下滑落,人体肩部及以上部位就会最大限度地露出水面,避免发生呛水,安全系数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救生工作服
本技术涉及救生服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救生工作服。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当遇到水灾等突发情况时,工作人员需要立刻穿戴专门的水上救生装备或者使用救生圈,耗费一定的穿戴时间。气囊膨胀后带动救生人员漂浮在水面上,但是虽然现有的救生设备比如救生圈使用于人体的腋下,但是与人体表面不够贴合,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稍有不当身体容易往下掉,容易呛水,只能将救生人员的头部彻底浮出水面,故救生人员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和紧张心情,容易有生命危险。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救生设备的穿戴耗费时间、安全系数低易发生危险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救生工作服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救生设备的穿戴耗费时间、安全系数低易发生危险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救生工作服,包括工作服本体以及连接在所述工作服本体对应人体胸部位置的气囊,所述气囊沿所述工作服本体的周向环绕所述工作服本体设置,所述气囊上设有用于对所述气囊的内部充气的充气装置以及用于排出所述气囊内气体的排气阀。优选地,所述充气装置包括高压气瓶及设置在所述高压气瓶上的阀体,且所述高压气瓶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气囊的气瓶口,所述阀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用于密封所述气瓶口的膜片、用于刺破所述膜片的撞针、用于顶压所述撞针移动的推力弹簧以及用于阻挡所述撞针移动的锁止组件,所述撞针沿所述阀体的轴向设置,所述推力弹簧位于所述撞针的顶部,所述膜片位于所述撞针的底部,当所述锁止组件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锁止组件阻挡所述撞针移动,所述推力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并处于压缩状态;当所述锁止组件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锁止组件解除对所述撞针的阻挡作用,所述推力弹簧回复弹性形变并推动所述撞针刺破所述膜片,所述高压气瓶释放气体并对所述气囊充气。优选地,所述阀体沿径向开设有导向孔,且所述导向孔的底部设有开孔,所述锁止组件为设置在所述开孔内的钢珠以及用于顶压所述钢珠的限位塞,所述限位塞位于所述导向孔内,所述限位塞的外侧还设有拉手座、设置在所述拉手座内的拉手以及与所述拉手相连接的绳索,当施加给所述绳索的拉力为零时,所述拉手位于所述限位塞背向所述钢珠的一侧,所述钢珠处于锁止状态;当施加给所述绳索的拉力大于零时,所述拉手移动,所述钢珠处于解锁状态。优选地,所述撞针的上端连接有推杆,所述锁止组件为套设在所述推杆外周的回位弹簧以及设置在所述推杆上端的水溶片,所述推力弹簧套设在所述推杆的外周,且所述推力弹簧位于所述回位弹簧的上方,所述水溶片固封所述推杆且与所述推杆的上端相配合,所述推杆的外周还设有第一挡件和第二挡件,所述推力弹簧的上端顶压所述水溶片、下端顶压在所述第一挡件上,所述回位弹簧的上端顶压所述第二挡件、下端固定在所述空腔的底壁上,当所述水溶片未接触水时,所述推力弹簧和所述回位弹簧均处于压缩状态、以使所述推杆固定,此时所述水溶片处于锁止状态;当所述水溶片接触水并融化消失时,所述推力弹簧回复弹性形变并反向推动所述推杆移动、以使所述撞针刺破所述膜片,所述回位弹簧进一步被压缩,此时所述水溶片处于解锁状态。优选地,所述气囊上设有吹气管,所述吹气管与所述气囊的内部相连通,且所述吹气管设有端口,所述端口处设有用于封堵所述端口的塞子。优选地,所述气囊与所述工作服本体之间可拆卸地相连接。优选地,所述气囊与所述工作服本体之间通过魔术贴或拉链实现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气囊与所述工作服本体缝制为一体结构。优选地,所述气囊连接有用于发出求救信号的哨子。优选地,所述气囊的材质为尼龙。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救生工作服包括工作服本体以及气囊,气囊连接在工作服对应人体胸部的位置,气囊沿工作服本体的周向环绕工作服本体设置,且气囊上设有用于对气囊内部充气的充气装置以及用于排出气囊内气体的排气阀。如此设置,救生工作服在日常活动中作为工作服穿戴在身上,不影响工作和身体活动,当遇到水灾等突发情况时,直接打开充气装置对气囊进行充气,对应胸部位置的气囊就会鼓起并充当救生圈的作用,无需再穿戴救生设备,节省了穿戴时间,而且气囊固定在工作服本体表面,人体相对气囊固定,不会相对气囊向下滑落,人体肩部及以上部位就会最大限度地露出水面,避免发生呛水,安全系数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救生工作服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救生工作服的后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中:1、工作服本体;2、气囊;3、高压气瓶;4、阀体;5、膜片;6、撞针;7、推力弹簧;8、滑块;9、钢珠;10、限位塞;11、拉手座;12、拉手;13、绳索;14、回位弹簧;15、水溶片;16、推杆;17、第一挡件;18、第二挡件;19、吹气管;20、塞子;21、哨子。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救生工作服,解决现有技术中救生设备的穿戴耗费时间、安全系数低易发生危险的问题。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请参阅图1-2,在本实施例中,救生工作服包括工作服本体1以及气囊2,气囊2连接在工作服对应人体胸部的位置,气囊2沿工作服本体1的周向环绕工作服本体1设置。具体地,此处所指的“周向”即为如图1和图2所示的环绕方向,而工作服本体1也分多种,包括前侧未开口的服装比以及前侧开口的服装,前侧未开口的服装如T恤这种,前侧开口的服装比如衬衫或外套,正面设置竖直的拉链或纽扣。如果工作服本体1设置为前侧未开口的服装,工作人员穿工作服本体1时直接套头穿戴,气囊2直接环绕工作服本体1一圈即可;如果工作服本体1设置为前侧开口的服装,工作人员通过开口来实现穿戴,那气囊2只需设置呈“C”型结构,即无需设置一整圈,对应工作服本体1开口的位置也设置开口,避免影响工作人员穿戴工作服本体1。气囊2上设有充气装置和排气阀,充气装置用于对气囊2的内部充气,排气阀用于排出气囊2内的气体。具体地,未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救生工作服,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服本体(1)以及连接在所述工作服本体(1)对应人体胸部位置的气囊(2),所述气囊(2)沿所述工作服本体(1)的周向环绕所述工作服本体(1)设置,所述气囊(2)上设有用于对所述气囊(2)的内部充气的充气装置以及用于排出所述气囊(2)内气体的排气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救生工作服,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服本体(1)以及连接在所述工作服本体(1)对应人体胸部位置的气囊(2),所述气囊(2)沿所述工作服本体(1)的周向环绕所述工作服本体(1)设置,所述气囊(2)上设有用于对所述气囊(2)的内部充气的充气装置以及用于排出所述气囊(2)内气体的排气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工作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包括高压气瓶(3)及设置在所述高压气瓶(3)上的阀体(4),且所述高压气瓶(3)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气囊(2)的气瓶口,所述阀体(4)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用于密封所述气瓶口的膜片(5)、用于刺破所述膜片(5)的撞针(6)、用于顶压所述撞针(6)移动的推力弹簧(7)以及用于阻挡所述撞针(6)移动的锁止组件,所述撞针(6)沿所述阀体(4)的轴向设置,所述推力弹簧(7)位于所述撞针(6)的顶部,所述膜片(5)位于所述撞针(6)的底部,当所述锁止组件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锁止组件阻挡所述撞针(6)移动,所述推力弹簧(7)发生弹性形变并处于压缩状态;当所述锁止组件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锁止组件解除对所述撞针(6)的阻挡作用,所述推力弹簧(7)回复弹性形变并推动所述撞针(6)刺破所述膜片(5),所述高压气瓶(3)释放气体并对所述气囊(2)充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救生工作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4)沿径向开设有导向孔,且所述导向孔的底部设有开孔,所述锁止组件为设置在所述开孔内的钢珠(9)以及用于顶压所述钢珠(9)的限位塞(10),所述限位塞(10)位于所述导向孔内,所述限位塞(10)的外侧还设有拉手座(11)、设置在所述拉手座(11)内的拉手(12)以及与所述拉手(12)相连接的绳索(13),当施加给所述绳索(13)的拉力为零时,所述拉手(12)位于所述限位塞(10)背向所述钢珠(9)的一侧,所述钢珠(9)处于锁止状态;当施加给所述绳索(13)的拉力大于零时,所述拉手(12)移动,所述钢珠(9)处于解锁状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救生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钊林,
申请(专利权)人:李钊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