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智能跟踪多功能代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7588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10
家用智能跟踪多功能代步车,包括车架和设置于车架底部的多组车轮组件,车架具有供老人站立或坐着的空间,车架通过车轮组件进行移动,所述车架包括环形的底盘和扶手,扶手设置于底盘的正上方,底盘与扶手之间设有多个液压推杆;液压推杆安装在底盘的顶部,扶手固定安装在液压推杆的伸缩端部;车架内设有座椅装置,底盘上设有红外步态识别装置和单片机,单片机分别与红外步态识别装置和车轮组件电连接,单片机通过无线通讯方式与移动终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方便老人在家的多种活动,行走、坐立的两种模式方便切换,解决独立在家的各种不便,方便老人行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家用智能跟踪多功能代步车
本技术涉及智能代步车
,尤其涉及家用智能跟踪多功能代步车。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呈总量扩张、增量提速的发展态势,人口抚养负担正逐步增加,独居老年人的独立生活问题更是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很多独居老年人在独立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便甚至危险,如起床困难,如厕时从座便器上蹲下与起立困难等,且根据数据统计,老年人跌倒成为危害老年人生命安全、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最大诱因之一。市面上已存在如拐杖,电动轮椅和防摔支撑架等成熟产品,但由于产品本身的限制,这些产品普遍存在功能单一,限制老年人双手,无法做到安全性舒适性一体化的缺点。如拐杖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摔,但是限制了老年人的双手,且功能单一。而电动轮椅能使老人在室内省力活动,但也存在转弯困难,且无法防摔等固有缺陷,无法满足现阶段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家用智能跟踪多功能代步车。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家用智能跟踪多功能代步车,包括车架和设置于车架底部的多组车轮组件,车架具有供老人站立或坐着的空间,车架通过车轮组件进行移动,所述车架包括环形的底盘和扶手,扶手设置于底盘的正上方,底盘与扶手之间设有多个液压推杆;液压推杆安装在底盘的顶部,扶手固定安装在液压推杆的伸缩端部;扶手和底盘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老人进入的缺口,扶手在其缺口处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滑轨,滑轨设置于扶手的外壁面并与扶手的弧度一致,且滑轨靠近扶手的缺口处的一端贯穿扶手;两个滑轨内分别滑动设置有与滑轨弧度一致的弧形滑杆,两个弧形滑杆沿着滑轨朝相背离的方向移动并在扶手的缺口处卡接在一起,与扶手形成闭合的环形结构;车架内还设有座椅装置,座椅装置包括坐垫板和坐垫板支架,坐垫板转动设置在坐垫板支架的顶部,坐垫板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底盘的顶面;底盘上还安装有红外步态识别装置和单片机,单片机分别与红外步态识别装置和车轮组件电连接,单片机通过无线通讯方式与移动终端连接;红外步态识别装置用于识别老人的行走状态,单片机控制车轮组件的移动。进一步,所述车轮组件设置于底盘的底面,车轮组件包括麦克纳姆轮和驱动麦克纳姆轮全向移动的电机,电机与单片机电连接。进一步,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平板或电脑,且其上设置有通讯模组和控制app,移动终端通过单片机对车轮组件进行远程控制和监测。进一步,所述弧形滑杆远离扶手口的一端设有用于防止弧形滑杆脱出滑轨的限位件。进一步,所述两个弧形滑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设有卡舌和与卡舌相适配的卡槽,两个弧形滑杆通过卡舌和卡槽扣合在一起。进一步,所述扶手的圆心角为240°,滑轨的圆心角为6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设备可方便老人在家的多种活动,行走、坐立的两种模式方便切换,解决独立在家的各种不便,既可让老人在家进行走路锻炼时有一定的保护能力,同时又可以让老人在劳累时刻转换成坐立开车模式,方便老人行动。座椅固定在两后轮所对应的推杆之间,用金属杆搭建起简易的支架,座椅可在无人时自动向上反转至椅面垂直于地面,以增大代步椅内部空间。基于麦克纳姆轮技术的全方位运动设备可以实现前行、横移、斜行、旋转及组合等运动方式,并通过一台总单片机系统实现同步或差动控制,实现直线或转向运动。同时在装置底盘安装红外步态跟踪模块,自动识别老人的行走状态,即老人在行走过程中,整体装置自动跟随老人,不仅起到了节省老人体力的作用,同时也给老人在行走过程中提供了保护措施,保证老人独自在家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老人处于站立状态时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老人处于坐立状态时的示意图。图4是扶手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示意图。图5是扶手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附图,家用智能跟踪多功能代步车,包括车架和设置于车架底部的多组车轮组件5,车架具有供老人站立或坐着的空间,车架通过车轮组件5进行移动,车轮组件5有四个,间隔设置于底盘3的底面,车轮组件5包括麦克纳姆轮和驱动麦克纳姆轮全向移动的电机;基于麦克纳姆轮技术的全方位运动设备可以实现前行、横移、斜行、旋转及组合等运动方式。非常适合小居室空间有限、过道狭窄的工作环境,并且能简化转向机构,传动系统,使底盘3结构简洁,重量减轻,在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代步车利用场合上具有明显效果。所述车架包括环形的底盘3和扶手1,扶手1设置于底盘3的正上方,底盘3与扶手1之间设有四个液压推杆4,四个液压推杆4间隔设置;液压推杆4安装在底盘3的顶部,扶手1固定安装在液压推杆4的伸缩端部;扶手1和底盘3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老人进入的缺口,扶手1在其缺口处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滑轨,滑轨设置于扶手的外壁面并与扶手的弧度一致,且滑轨靠近扶手的缺口处的一端贯穿扶手1;两个滑轨内分别滑动设置有与滑轨弧度一致的弧形滑杆2,两个弧形滑杆2沿着滑轨朝相背离的方向移动并在扶手的缺口处卡接在一起,与扶手1形成闭合的环形结构;弧形滑杆2远离扶手口的一端设有用于防止弧形滑杆2脱出滑轨的限位件,两个弧形滑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设有卡舌和与卡舌相适配的卡槽,两个弧形滑杆通过卡舌和卡槽扣合在一起。具体的,扶手为圆心角为240°的环形圆,其缺口处两侧的滑轨分别为圆心角60°的弧形滑槽,滑槽内安装有圆心角60°的弧形滑杆。弧形滑杆2在滑槽内滑动,在两边滑出最大位移时恰好使整个机构合成一个整圆,两个弧形滑杆装有卡扣结构,使其能在最大位移出卡死,此时该整圆起到全向保护老人的作用,防止老年人摔倒,为老年人在驾驶或行走时充当扶手,且为老年人在起床或如厕起立时提供一定的助力,并在如厕时为老人提供全向防摔保护。车架内还设有座椅装置6,座椅装置6包括坐垫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家用智能跟踪多功能代步车,包括车架和设置于车架底部的多组车轮组件,车架具有供老人站立或坐着的空间,车架通过车轮组件进行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环形的底盘和扶手,扶手设置于底盘的正上方,底盘与扶手之间设有多个液压推杆;液压推杆安装在底盘的顶部,扶手固定安装在液压推杆的伸缩端部;/n扶手和底盘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老人进入的缺口,扶手在其缺口处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滑轨,滑轨设置于扶手的外壁面并与扶手的弧度一致,且滑轨靠近扶手的缺口处的一端贯穿扶手;两个滑轨内分别滑动设置有与滑轨弧度一致的弧形滑杆,两个弧形滑杆沿着滑轨朝相背离的方向移动并在扶手的缺口处卡接在一起,与扶手形成闭合的环形结构;/n车架内还设有座椅装置,座椅装置包括坐垫板和坐垫板支架,坐垫板转动设置在坐垫板支架的顶部,坐垫板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底盘的顶面;/n底盘上还安装有红外步态识别装置和单片机,单片机分别与红外步态识别装置和车轮组件电连接,单片机通过无线通讯方式与移动终端连接;红外步态识别装置用于识别老人的行走状态,单片机控制车轮组件的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家用智能跟踪多功能代步车,包括车架和设置于车架底部的多组车轮组件,车架具有供老人站立或坐着的空间,车架通过车轮组件进行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环形的底盘和扶手,扶手设置于底盘的正上方,底盘与扶手之间设有多个液压推杆;液压推杆安装在底盘的顶部,扶手固定安装在液压推杆的伸缩端部;
扶手和底盘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老人进入的缺口,扶手在其缺口处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滑轨,滑轨设置于扶手的外壁面并与扶手的弧度一致,且滑轨靠近扶手的缺口处的一端贯穿扶手;两个滑轨内分别滑动设置有与滑轨弧度一致的弧形滑杆,两个弧形滑杆沿着滑轨朝相背离的方向移动并在扶手的缺口处卡接在一起,与扶手形成闭合的环形结构;
车架内还设有座椅装置,座椅装置包括坐垫板和坐垫板支架,坐垫板转动设置在坐垫板支架的顶部,坐垫板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底盘的顶面;
底盘上还安装有红外步态识别装置和单片机,单片机分别与红外步态识别装置和车轮组件电连接,单片机通过无线通讯方式与移动终端连接;红外步态识别装置用于识别老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圣达王天磊林正浩应寒鼎吴玥瑾张毫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