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致变色器件的电解液以及相应的电致变色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7384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电致变色器件的电解液以及相应的电致变色器件。所述的电解液为液态电解液或固体电解液,所述液体电解液包括至少一种高标准电极电势金属离子,所述金属离子的标准电极电势要高于电致变色器件采用的导电聚合物的标准电极电势并且其不与电解质发生化学反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利用所述电解液制备得到的电致变色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液体电解液和固体电解液能够大幅减小电致变色器件电压的同时大幅提升其响应速度。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致变色器件的电解液以及相应的电致变色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电致变色器件的电解液以及相应的电致变色器件。
技术介绍
导电聚合物由日本科学家白川英树在20世纪70年代首先发现,经过近50年的发展,导电聚合物在化学、物理、生物、电子等多个领域都有了深入的研究,有一些技术应用甚至已经实现了日常生产化。导电聚合物在变色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主要集中在电致变色方向。电致变色作为一种新型研究领域,其具有的优点有:适合的工作温度范围大;耗能小,与集成电路容易匹配;颜色可调范围很广且可实现连续变色;具有记忆功能,变色在开路的状态下仍可保持。而导电聚合物作为电致变色材料相较于无机材料则具有更广的色域、更高的可加工性等优点。而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技术可以使得电致变色器件需要的施加的变色电压进一步降低,响应速度进一步提高,更节省能源,实现绿色生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应用于电致变色器件的电解液,以进一步降低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电压,提高其响应速度。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提供由所述电解液制备得到的电致变色器件。本专利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电致变色器件的电解液,所述的电解液为液态电解液,所述液态电解液包括电解质和溶剂,还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种高标准电极电势金属离子,所述金属离子的标准电极电势要高于电致变色器件采用的导电聚合物的标准电极电势并且其不与电解质发生化学反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液态电解液中,所述电解质的浓度使用常规浓度即可,一般在0.05-0.1mol/L;所述高标准电极电势金属离子的浓度理论上越高越好,但是考虑到其在电致变色器件中的应用,故其加入量导致的电解液颜色变化不会影响器件的电致变色性能为宜。作为优选,所述的高标准电极电势金属离子为Fe3+,所述Fe3+的浓度为0.05-0.1mol/L,所述的溶剂为乙腈或乙醇。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的Fe3+以FeCl3的形式加入。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的溶剂为乙腈。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的电解质为高氯酸四丁基铵(TBAP),其浓度为0.05-0.1mol/L。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电致变色器件的电解液,所述的电解液为固态电解液,所述的固态电解液包括聚合物基体、增塑剂和电解质,还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种高标准电极电势金属离子,所述金属离子的标准电极电势要高于电致变色器件采用的导电聚合物的标准电极电势并且其不与电解质发生化学反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固态电解液中,所述聚合物基体、增塑剂的选择和含量采用常规固态电解液中常用的聚合物基体(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偏二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六氯丙烯)等)和增塑剂(如碳酸丙烯酯、聚乙二醇等)以及相应组分含量即可。所述电解质的选择同上述液态电解液,需要与高标准电极电势离子不发生化学反应,对电解质含量没有特殊要求,采用常规含量即可。所述高标准电极电势离子的含量理论上越高越好,但是考虑到其在电致变色器件中的应用,故其加入量导致的电解液颜色变化不会影响器件的电致变色性能为宜。作为优选,所述的高标准电极电势金属离子为Fe3+并以FeCl3的形式加入,所述固态电解液中FeCl3的质量含量为0.5-2%,更优选1%。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的电解质为高氯酸四丁基铵(TBAP),所述固体电解液中电解质含量为1-5%。作为优选,所述的聚合物基体为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所述的增塑剂为PC(碳酸丙烯酯)。本专利技术具体推荐所述的固态电解液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将聚合物基体和增塑剂加入反应容器中,充分溶胀后加入上述的液态电解液,超声均匀后利用旋转蒸发仪除去溶剂,制得固态电解液。当所述聚合物基体为PMMA,所述的增塑剂为PC时,优选PMMA与PC的投料比为2~4g:5-10ml,并且将PMMA和PC混合后于60~80℃下溶胀3~5天,然后再加入液态电解液。进一步优选PMMA与PC的投料比为2.1g:5ml。进一步优选溶胀温度为60℃,溶胀时间为5天。作为优选,所述的液态电解液中的溶剂为乙腈或乙醇,最优选乙腈。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液体电解液中,所述Fe3+的浓度为0.05-0.1mol/L,所述高氯酸四丁基铵(TBAP)的浓度为0.05-0.1mol/L。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电解液制备得到的电致变色器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液体电解液或者固态电解液,其可通过常规操作用于制备电致变色器件,具体可采用如下步骤:(1)导电聚合物溶液的配制:配制1-10mg/ml的导电聚合物溶液;(2)导电聚合物薄膜的制备:利用旋涂法将步骤(1)配制的导电聚合物溶液涂覆于ITO玻璃表面形成导电聚合物薄膜;(3)制备液体或固态电解液;(4)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以步骤(2)中制备得到的涂覆有导电聚合物薄膜的ITO玻璃作为工作电极,空白ITO玻璃作为对电极,以步骤(3)中制备得到的电解液作为器件电解液,以3M胶作为封装手段进行电致变色器件组装,得到电致变色器件。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的导电聚合物为ProDOT,所述的溶剂为二氯甲烷或三氯甲烷,更优选溶剂为三氯甲烷。进一步优选步骤(1)中导电聚合物溶液的浓度为5mg/ml。作为优选,步骤(2)具体按照如下操作:先将ITO玻璃置于旋涂仪上,再用滴管将步骤(1)中已经配制好的导电聚合物溶液均匀地滴覆在ITO玻璃表面,以500~2000r/min的转速启动旋涂仪30~90s,停止后导电聚合物薄膜即制备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液体电解液和固体电解液能够大幅减小电致变色器件电压的同时大幅提升其响应速度,进一步的节约能源,打造绿色生活。(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解液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不需要苛刻的条件。(3)本专利技术在制备电致变色器件时所采用的旋涂成膜法所得的复合薄膜均匀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和对比例1制得的电致变色器件DeviceⅠ和DeviceⅡ。在常光下DeviceⅠ为淡黄色透明状态,DeviceⅡ为品红色状态。图2为实施例1和对比例1制得的电致变色器件DeviceⅠ和DeviceⅡ随电压变化的紫外吸收曲线图,其中a)对应DeviceⅠ,b)对应DeviceⅡ。图3为实施例1和对比例1制得的电致变色器件DeviceⅠ和DeviceⅡ于570nm处的对比度及响应时间图,其中上方对应DeviceⅠ,下方对应DeviceⅡ。图4为实施例2和对比例1制得的电致变色器件DeviceIII和DeviceⅡ于570nm处的对比度及响应时间图,其中上方对应DeviceII,下方对应DeviceIII。图5为实施例3和对比例1制得的电致变色器件DeviceIV和DeviceⅡ于570nm处的对比度及响应时间图,其中上方对应DeviceII,下方对应DeviceIV。图6为导电聚合物ProDOT的合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致变色器件的电解液,所述的电解液为液态电解液,所述液态电解液包括电解质和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电解液还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种高标准电极电势金属离子,所述金属离子的标准电极电势要高于电致变色器件采用的导电聚合物的标准电极电势并且其不与电解质发生化学反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致变色器件的电解液,所述的电解液为液态电解液,所述液态电解液包括电解质和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电解液还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种高标准电极电势金属离子,所述金属离子的标准电极电势要高于电致变色器件采用的导电聚合物的标准电极电势并且其不与电解质发生化学反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致变色器件的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标准电极电势金属离子为Fe3+,所述Fe3+的浓度为0.05-0.1mol/L,所述的溶剂为乙腈或乙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致变色器件的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Fe3+以FeCl3的形式加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致变色器件的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为乙腈。


5.如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用于电致变色器件的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态电解液中,所述电解质的浓度为0.05-0.1mol/L。


6.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维军蒯羽张诚付海长展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