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形防护网线材间距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7195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隐形防护网线材间距检测方法通过检测线材初始间距、模仿成人和儿童施加力后的间距变化来判断隐形防护网的安全性能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并且能够准确地检测隐形防护网的线材间距,操作简单,提升隐形防护网的安全,通过模拟成人或儿童的力值施加于隐形防护网,准确的反应出检测现场隐形防护网的线材间距,避免施质量不良,避免人或物意外坠落,或其他的安全问题做出控制,易于推广使用。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检测方法能够获得隐形防护网的线材间距,可以用于评价隐形防护网是否适合验收并投入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隐形防护网线材间距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隐形防护网线材间距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隐形防护网是一种新型的防护网,可代替传统防护装置的栏杆,无牢笼视觉,15米外基本看不见,建筑整体风格和城市景观不受影响,越来越多人选择隐形防护网。隐形防护网的好坏,关系到是否能起到安全作用,目前暂无方法对线材间距进行规范和检测。现有的隐形防护网大多未经设计,或因钢丝绳材质,或因施工质量等,而导致线材间距过小,视觉收到影响;导致线材间距过大起不到防护的作用,如:人或物意外坠落;线材的拉张力不符合,成人或儿童可以拉开一定的间距,易发生盗窃和坠落可能性。线材间距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方法,保证在防护网起到一定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本专利技术目在于提供了一种隐形防护网线材间距检测方法,用于检测判断隐形防护网的防护安全性,所述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取一个隐形防护网;S2、在所述隐形防护网上随机选取3对两根相邻的纵向线材,并测量所述两根相邻线材横向初始间距,并记录检测结果为D1、D2、D3;S3、在步骤S2中的3对两根相邻的纵向线材的每一对中的一根纵向线材施加横向张力F1,并保持张力F1施加时间大于10S,施加张力F1时测量所述每对相邻纵向线材的横向间距,并记录检测结果为L1、L2、L3,所述张力F1的范围为270N≤F1≤330N;S4、在步骤S2中的3对两根相邻的纵向线材的每一对的两根纵向线材分别施加张力,且对每一对中的一根纵向线材施加张力F2,对每一对中的另一根纵向线材在对应位置处施加相反方向的张力F3,并保持张力F2、F3施加时间大于10S,施加张力F1时测量所述对应施加张力处的每对相邻纵向线材的横向间距,并记录检测结果为S1、S2、S3,所述张力F2的取值范围为68N≤F2≤72N、所述张力F3的取值范围为68N≤F3≤72N;S5、根据下列条件判断所述隐形防护网的间距安全性,D1、D2、D3任一初始间距,判定安全性条件≤50mm;D1、D2、D3任一相差绝对值,判定安全性条件≤2mm;L1、L2、L3任一拉张间距,判定安全性条件≤100mm;S1、S2、S3任一拉张间距,判定安全性条件≤110mm;S6、若上述条件均满足,则该隐形防护网线材间距符合安全性要求,若有至少一个条件不满足,则不符合安全性要求。进一步,所述步骤S2中,所述初始间距D1、D2、D3的测量位置对应一致,且分别为沿横向方向的两个相邻的纵向线材与横向线材交叉点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所述步骤S3中,所述张力F1对应在每根所述纵向线材施加的位置,且位于沿纵向方向的两个相邻的纵向线材与横向线材交叉点之间的中心位置处。进一步,所述步骤S4中,所述张力F2和张力F3分别施加在两根相邻纵向线材上,且位于沿纵向方向的两个相邻的纵向线材与横向线材交叉点之间的中心位置处。进一步,所述张力F1保持施加时间为12秒。进一步,所述张力F2的施加时间为12秒,所述张力F3的施加时间为12秒。进一步,所述张力F1为300N。进一步,所述张力F2为70N,所述张力F3为70N。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该检测方法,通过检测线材初始间距、模仿成人和儿童施加力后的间距变化来判断隐形防护网的安全性能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并且能够准确地检测隐形防护网的线材间距,操作简单,提升隐形防护网的安全,通过模拟成人或儿童的力值施加于隐形防护网,准确的反应出检测现场隐形防护网的线材间距,避免施质量不良,避免人或物意外坠落,或其他的安全问题做出控制,易于推广使用。利用本专利技术检测方法能够获得隐形防护网的线材间距,可以用于评价隐形防护网是否适合验收并投入使用。本专利技术能达到上述效果的具体原理及其它优势可参见实施例所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隐形防护网线材间距的检测方法步骤S2检测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隐形防护网线材间距的检测方法步骤S3的原理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隐形防护网线材间距的检测方法步骤S4的检测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无特殊的说明,本申请如有涉及描述“上、下、底、顶、垂直、竖直、俯视、水平、顶、底、横向、纵向”等方向的词汇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限制。参考附图1至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隐形防护网线材间距检测方法步骤原理图。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隐形防护网线材间距检测方法,用于检测判断隐形所述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取一个隐形防护网。S2、在所述隐形防护网上随机选取3对两根相邻的纵向线材,并测量所述两根相邻线材横向初始间距D,并记录检测结果为D1、D2、D3。S3、在步骤S2中的3对两根相邻的纵向线材的每一对中的一根纵向线材施加横向张力F1,并保持张力F1施加时间大于10S,施加张力F1时测量所述每对相邻纵向线材的横向间距L,并记录检测结果为L1、L2、L3,所述张力F1的范围为270N≤F1≤330N。S4、在步骤S2中的3对两根相邻的纵向线材的每一对的两根纵向线材分别施加张力,且对每一对中的一根纵向线材施加张力F2,对每一对中的另一根纵向线材在对应位置处施加相反方向的张力F3,并保持张力F2、F3施加时间大于10S,施加张力F1时测量所述对应施加张力处的每对相邻纵向线材的横向间距S,并记录检测结果为S1、S2、S3,所述张力F2的取值范围为68N≤F2≤72N、所述张力F3的取值范围为68N≤F3≤72N。S5、根据下列条件判断所述隐形防护网的间距安全性,D1、D2、D3任一初始间距,判定安全性条件≤50mm;D1、D2、D3任一相差绝对值,判定安全性条件≤2mm;L1、L2、L3任一拉张间距,判定安全性条件≤100mm;S1、S2、S3任一拉张间距,判定安全性条件≤110mm;S6、若上述条件均满足,则该隐形防护网线材间距符合安全性要求,若有至少一个条件不满足,则不符合安全性要求。上述测试方法步骤中,张力F1为模仿成人的力量,优选的,所述张力F1为300N。张力F2、张力F3为模仿儿童的力量参数值,且优选的,所述张力F2为70N,所述张力F3为70N。优选的,为了达到更加精准的检测结果,可以通过选取多个防护网进行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隐形防护网线材间距检测方法,用于检测判断隐形防护网的防护安全性,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S1、选取一个隐形防护网;/nS2、在所述隐形防护网上随机选取3对两根相邻的纵向线材,并测量所述两根相邻线材横向初始间距,并记录检测结果为D1、D2、D3;/nS3、在步骤S2中的3对两根相邻的纵向线材的每一对中的一根纵向线材施加横向张力F1,并保持张力F1施加时间大于10S,施加张力F1时测量所述每对相邻纵向线材的横向间距,并记录检测结果为L1、L2、L3,所述张力F1的范围为270N≤F1≤330N;/nS4、在步骤S2中的3对两根相邻的纵向线材的每一对的两根纵向线材分别施加张力,且对每一对中的一根纵向线材施加张力F2,对每一对中的另一根纵向线材在对应位置处施加相反方向的张力F3,并保持张力F2、F3施加时间大于10S,施加张力F1时测量所述对应施加张力处的每对相邻纵向线材的横向间距,并记录检测结果为S1、S2、S3,所述张力F2的取值范围为68N≤F2≤72N、所述张力F3的取值范围为68N≤F3≤72N;/nS5、根据下列条件判断所述隐形防护网的间距安全性,/nD1、D2、D3任一初始间距,判定安全性条件≤50mm;/nD1、D2、D3任一相差绝对值,判定安全性条件≤2mm;/nL1、L2、L3任一拉张间距,判定安全性条件≤100mm;/nS1、S2、S3任一拉张间距,判定安全性条件≤110mm;/nS6、若上述条件均满足,则该隐形防护网线材间距符合安全性要求,若有至少一个条件不满足,则不符合安全性要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形防护网线材间距检测方法,用于检测判断隐形防护网的防护安全性,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选取一个隐形防护网;
S2、在所述隐形防护网上随机选取3对两根相邻的纵向线材,并测量所述两根相邻线材横向初始间距,并记录检测结果为D1、D2、D3;
S3、在步骤S2中的3对两根相邻的纵向线材的每一对中的一根纵向线材施加横向张力F1,并保持张力F1施加时间大于10S,施加张力F1时测量所述每对相邻纵向线材的横向间距,并记录检测结果为L1、L2、L3,所述张力F1的范围为270N≤F1≤330N;
S4、在步骤S2中的3对两根相邻的纵向线材的每一对的两根纵向线材分别施加张力,且对每一对中的一根纵向线材施加张力F2,对每一对中的另一根纵向线材在对应位置处施加相反方向的张力F3,并保持张力F2、F3施加时间大于10S,施加张力F1时测量所述对应施加张力处的每对相邻纵向线材的横向间距,并记录检测结果为S1、S2、S3,所述张力F2的取值范围为68N≤F2≤72N、所述张力F3的取值范围为68N≤F3≤72N;
S5、根据下列条件判断所述隐形防护网的间距安全性,
D1、D2、D3任一初始间距,判定安全性条件≤50mm;
D1、D2、D3任一相差绝对值,判定安全性条件≤2mm;
L1、L2、L3任一拉张间距,判定安全性条件≤100mm;
S1、S2、S3任一拉张间距,判定安全性条件≤110mm;
S6、若上述条件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华叶序龙兰扬华林春升陈浩周杰林祺聪
申请(专利权)人:健研检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