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晓程专利>正文

风电叶片内窥检测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7069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风电叶片内窥检测机器人,包括动力箱、主控箱、探照板和保护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风电叶片内窥检测机器人,箱体内的驱动电机带动侧轴进行转动,侧轴的转动带动主动力轮进行转动,主动力轮带动箱体在风电叶片的内部前进,采用探照机上的探照头对风电叶片的内部情况进行拍摄录像,板体上的滚轮与风电叶片的内壁相接触,滚轮在内壁上进行滚动,当通道越来越窄时,内壁通过滚轮对板体进行施压,板体带动连接杆向下移动,连接杆带动活动板下压,使弹簧发生压缩,同时不影响探照头对风电叶片内壁的拍摄检测,该结构能够深入风电叶片的内部进行检测,加长了检测的距离,避免人工检测的盲区,提高检测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电叶片内窥检测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风电叶片
,具体为风电叶片内窥检测机器人。
技术介绍
风电叶片主要有上下两面粘合形成,长度有40米、70米等不同规格,整体成“剑形”,内部空间从直径1.5米左右递减至没有空间。无损检测技术“微型爬行机器人检测系统”在风电叶片缺陷检测领域逐渐受到关注,对全面提高叶片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与风电叶片相关的无损检测技术,比较少,在市场上推行的,首选微型爬行机器人检测系统,此检测设备是在CCTV管道检测机器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装,从而更好的运用到风电叶片检测。叶片内部空间越深入越小,人工检测受人身体体积的限制,只能检测到叶片内部Φ800mm米左右的位置,检测距离太短,未检测盲区太大,给叶片长期使用造成了重大的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风电叶片内窥检测机器人,能够深入风电叶片的内部进行检测,加长了检测的距离,避免人工检测的盲区,提高检测的效果,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风电叶片内窥检测机器人,包括动力箱、主控箱、探照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风电叶片内窥检测机器人,包括动力箱(1)、主控箱(2)、探照板(3)和保护框(4),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箱(1)的顶端设有主控箱(2),所述主控箱(2)的上方设有探照板(3),所述主控箱(2)的两侧均设有保护框(4);/n所述动力箱(1)包括箱体(11)、侧轴(12)、主动力轮(13)、辅助轮(14)和防护板(15),所述箱体(11)的两侧均设有侧轴(12),所述侧轴(12)上固定安装有主动力轮(13),所述主动力轮(13)的外侧设有辅助轮(14),所述辅助轮(14)通过辅助轴活动安装在箱体(11)上,所述箱体(11)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防护板(15)。/n

【技术特征摘要】
1.风电叶片内窥检测机器人,包括动力箱(1)、主控箱(2)、探照板(3)和保护框(4),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箱(1)的顶端设有主控箱(2),所述主控箱(2)的上方设有探照板(3),所述主控箱(2)的两侧均设有保护框(4);
所述动力箱(1)包括箱体(11)、侧轴(12)、主动力轮(13)、辅助轮(14)和防护板(15),所述箱体(11)的两侧均设有侧轴(12),所述侧轴(12)上固定安装有主动力轮(13),所述主动力轮(13)的外侧设有辅助轮(14),所述辅助轮(14)通过辅助轴活动安装在箱体(11)上,所述箱体(11)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防护板(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叶片内窥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探照板(3)包括板体(31)、探照机(32)、探照头(33)、方槽(34)、固定轴(35)和滚轮(36),所述板体(31)上固定安装有探照机(32),所述探照机(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程
申请(专利权)人:刘晓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