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廊机器人导轨行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7069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廊机器人导轨行走装置,涉及管廊机器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安装座,安装座的前端固定有红外线测距传感器,安装座的上端固定有减震组件,且减震组件的上端抵接在导轨主体上,导轨主体的上端对称位置抵接有驱动组件,且驱动组件的下端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下端焊接有上安装板,且上安装板与安装座上端对称位置焊接的下安装板抵接连接。越过障碍时通过减震组件能减小磨损,增加使用寿命,而通过红外线测距传感器可检测安装座与障碍物的距离,当距离较近时可自动控制驱动组件停止运转,最后通过拆卸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可分离安装座和驱动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越障能力强、防撞、可拆卸易清理和易行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廊机器人导轨行走装置
本技术涉及管廊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管廊机器人导轨行走装置。
技术介绍
管廊巡检机器人是集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机器人运动控制、嵌入式综合处理器设计技术、导航及行为规划技术、机器人视觉、安防技术、海量信息存储及无限传输于一体的复杂系统。该机器人能够代替人工对管廊进行巡检,及时发现运行设备的异常,及时发出警告信号,以便及时处理。管廊巡检机器人使用时通常需要用到人导轨行走装置,导轨行走装置使得管廊巡检机器人可在导轨上移动,便于巡检。目前,现有的管廊机器人导轨行走装置没有减震功能,越障能力较弱,易磨损,由于管廊内部线路较多,没有障碍距离检测功能,管廊机器人易被阻挡发生故障,且不可拆卸,清理维修时耗时耗力,局限性较大,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管廊机器人导轨行走装置,具有越障能力强、防撞、可拆卸易清理和易行走的特点。(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廊机器人导轨行走装置,包括安装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的前端从左到右依次固定有红外线测距传感器(2)和蜂鸣器(3),所述安装座(1)的上端中间位置固定有减震组件(6),减震组件(6)的上端抵接在导轨主体(9)上,所述导轨主体(9)的上端对称位置抵接有驱动组件(8),驱动组件(8)的下端固定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的下端焊接有上安装板(10),且上安装板(10)与安装座(1)上端对称位置焊接的下安装板(11)抵接连接,所述上安装板(10)和下安装板(11)上安装的螺栓(12)上固定有螺母(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廊机器人导轨行走装置,包括安装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的前端从左到右依次固定有红外线测距传感器(2)和蜂鸣器(3),所述安装座(1)的上端中间位置固定有减震组件(6),减震组件(6)的上端抵接在导轨主体(9)上,所述导轨主体(9)的上端对称位置抵接有驱动组件(8),驱动组件(8)的下端固定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的下端焊接有上安装板(10),且上安装板(10)与安装座(1)上端对称位置焊接的下安装板(11)抵接连接,所述上安装板(10)和下安装板(11)上安装的螺栓(12)上固定有螺母(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廊机器人导轨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上对称位置开设有安装孔(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廊机器人导轨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6)包括挡板(61)、滚轮(64)和固定板(66),挡板(61)的左右端都固定有圆杆(62),所述滚轮(64)上固定有第一轴承(63),且滚轮(64)通过第一轴承(63)与圆杆(62)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海泉冯玉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谷元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