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压机空气冷却系统的内部引气系统精确控制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97004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压机空气冷却系统的内部引气系统精确控制结构,包括内部引气结构、空压机内部冷却通道以及出气结构;所述内部引气结构包括轴向的贯穿空压机止推轴承座的引气孔、一级轴承座分气槽、气体流量控制阀、温度传感器以及控制器;引气孔为喇叭孔;空压机内部冷却通道包括一级轴承座第一通道、止推轴承第一冷却槽、止推轴承第二冷却槽、一级密封盘分气槽、一级轴承座第二通道、电机内部空间、一二级连接风道、二级轴承座通道以及二级密封盘冷却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计的引气孔和控制器能接收出气电磁阀、压力传感器、气体流量控制阀以及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保证气体能冷却空压机内部各零件;且不浪费压缩空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压机空气冷却系统的内部引气系统精确控制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缩机的空气冷却系统,尤其是一种空压机空气冷却系统的内部引气系统精确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空气悬浮离心式永磁电机直驱空压机的空气冷却系统通常以中冷器作为空气冷却系统的气体来源,其通过连接管路进入空气冷却系统,对永磁电机和空气轴承进行散热。此种通过连接管路将空气引入冷却系统的方式存在着缺陷,由于一般连接管路为软管且长度较长,其布置和安装较为繁琐,存在管路受压及破损断裂的风险。另外,连接管路流通性不易监测。当连接管路因外部因素受到挤压,导致空气冷却系统没有足够的空气流入,其循环性能变差,散热能力下降;严重时,连接管路破损断裂,冷却功能丧失,空压机中积聚大量热量不能及时散去,导致空压机烧毁,所以,如何设计一种空压机空气冷却系统的内部引气系统精确控制结构,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压机空气冷却系统的内部引气系统精确控制结构,可以解决外接冷却管路,容易出现的管路断裂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空压机空气冷却系统的内部引气系统精确控制结构,空压机包括壳体、蜗壳、一级叶轮、定子、转子、止推轴承座、二级密封盘、一级径向轴承座、二级径向轴承座以及止推盘;包括内部引气结构、空压机内部冷却通道以及出气结构;所述内部引气结构与所述空压机内部冷却通道连通;所述空压机内部冷却通道与所述出气结构连通;所述内部引气结构包括轴向的贯穿空压机止推轴承座的引气孔、安装在所述引气孔入口的气体流量控制阀、设在空压机内部转子附近的温度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气体流量控制阀以及所述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内部引气结构还包括一级轴承座分气槽、蜗壳与止推轴承座之间由扩压面等构成的第一空腔;所述一级径向轴承座上设有所述一级轴承座分气槽;所述引气孔一端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所述引气孔另一端与所述一级轴承座分气槽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空压机内部冷却通道包括第一支路冷却结构以及第二支路冷却结构;所述第一支路冷却结构包括一级轴承座第一通道、止推轴承第一冷却槽、止推轴承第二冷却槽、一级密封盘分气槽、一级轴承座第二通道以及所述壳体、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围成的电机内部空间;所述一级径向轴承座内设有所述一级轴承座第一通道以及所述一级轴承座第二通道;所述止推盘以及所述一级径向轴承座之间设有所述止推轴承第一冷却槽;所述止推盘和所述止推轴承座之间设有所述止推轴承第二冷却槽;所述止推轴承座上设有所述一级密封盘分气槽;所述一级轴承座分气槽与所述一级轴承座第一通道连通;所述一级轴承座第一通道与所述止推轴承第一冷却槽连通;所述止推轴承第一冷却槽与所述止推轴承第二冷却槽连通;所述止推轴承第二冷却槽与所述一级密封盘分气槽连通所述一级密封盘分气槽与一级轴承座第二通道连通;所述一级轴承座第二通道与所述电机内部空间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路冷却结构包括设在所述壳体的顶壁内部的一二级连接风道、设在所述二级径向轴承座上的二级轴承座通道以及设在所述二级密封盘与所述二级径向轴承座之间的二级密封盘冷却槽;所述一级轴承座分气槽与所述一二级连接风道连通;所述一二级连接风道与所述二级轴承座通道连通;所述二级轴承座通道与所述二级密封盘冷却槽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结构包括设在所述壳体上的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与所述电机内部空间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结构还包括与所述出气孔连通的稳压罐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压力传感器;所述稳压罐上设有出气电磁阀和进气电磁阀;所述进气电磁阀与所述出气孔连通;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出气电磁阀、所述进气电磁阀以及所述压力传感器信号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出气孔和出气电磁阀的设计,可以调节空压机内部压差,控制流入引气孔空气流量,避免压缩空气过多损失,通过设置在壳体上的压力传感器,可以检测压力是非常合理的设计。2.所述引气孔设置为喇叭孔是为了增大引入的空气量,提高冷却效果,避免烧坏轴承和定转子,延长轴承和定转子的使用寿命。3.通过在一级密封座上设计的引气孔,将一级叶轮与蜗壳产生的高压气体直接通过引气孔进入所述一级轴承座分气槽后,分别经过所述一二级连接风道→所述二级轴承座通道→所述二级密封盘冷却槽→所述电机内部空间、所述一级轴承座第一通道→所述止推轴承第一冷却槽→所述止推轴承第二冷却槽→所述一级密封盘分气槽→所述一级轴承座第二通道→所述电机内部空间、所述一级轴承座第一通道→所述止推轴承第一冷却槽→所述电机内部空间;所有进入所述电机内部空间的空气从出气孔排到空压机的壳体外部;这样就完成了对空压机内部各部位的冷却,避免了外部接冷却风管的麻烦和外界冷却风管容易损坏的问题;4.通过设置的控制器、所述气体流量控制阀、所述出气电磁阀、所述温度传感器以及所述压力传感器;控制器能接收所述出气电磁阀开启大小的信号、所述压力传感器测得的压力信号、所述气体流量控制阀开启程度的信号以及所述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高低的信号,进而根据预先编写的程序来,根据壳体内部的温度开启所述气体流量控制阀、根据壳体内部的压力开启所述出气电磁阀的大小,保证气体能冷却空压机内部各零件;且不造成多余的压缩空气进入空压机内部,造成空压机本身输出的压缩空气的损耗;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主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控制及信号反馈原理图;图4为一级径向轴承座的各气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A-A处剖视图;图6为出气孔和出气流量控制阀的连接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引气孔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壳体、2-定子、3-转子、4-止推轴承座、5-二级密封盘、6-一级径向轴承座、7-二级径向轴承座、8-止推盘、10-一二级连接风道、11-一级轴承座分气槽、12-一级轴承座第一通道、13-止推轴承第一冷却槽、14-止推轴承第二冷却槽、15-一级密封盘分气槽、16-一级轴承座第二通道、17-电机内部空间、18-二级轴承座通道、19-二级密封盘冷却槽、20-蜗壳、21-一级叶轮、22-引气孔、23-出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压机空气冷却系统的内部引气系统精确控制结构,空压机包括壳体、蜗壳、一级叶轮、定子、转子、止推轴承座、二级密封盘、一级径向轴承座、二级径向轴承座以及止推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引气结构、空压机内部冷却通道以及出气结构;所述内部引气结构与所述空压机内部冷却通道连通;所述空压机内部冷却通道与所述出气结构连通;所述内部引气结构包括轴向的贯穿空压机止推轴承座的引气孔(22)、安装在所述引气孔(22)入口的气体流量控制阀、设在空压机内部转子附近的温度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气体流量控制阀以及所述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压机空气冷却系统的内部引气系统精确控制结构,空压机包括壳体、蜗壳、一级叶轮、定子、转子、止推轴承座、二级密封盘、一级径向轴承座、二级径向轴承座以及止推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引气结构、空压机内部冷却通道以及出气结构;所述内部引气结构与所述空压机内部冷却通道连通;所述空压机内部冷却通道与所述出气结构连通;所述内部引气结构包括轴向的贯穿空压机止推轴承座的引气孔(22)、安装在所述引气孔(22)入口的气体流量控制阀、设在空压机内部转子附近的温度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气体流量控制阀以及所述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压机空气冷却系统的内部引气系统精确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引气结构还包括一级轴承座分气槽(11)、蜗壳与止推轴承座之间由扩压面等构成的第一空腔;所述一级径向轴承座上设有所述一级轴承座分气槽(11);所述引气孔(22)一端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所述引气孔(22)另一端与所述一级轴承座分气槽(1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压机空气冷却系统的内部引气系统精确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压机内部冷却通道包括第一支路冷却结构以及第二支路冷却结构;所述第一支路冷却结构包括一级轴承座第一通道(12)、止推轴承第一冷却槽(13)、止推轴承第二冷却槽(14)、一级密封盘分气槽(15)、一级轴承座第二通道(16)以及所述壳体、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围成的电机内部空间(17);
所述一级径向轴承座内设有所述一级轴承座第一通道(12)以及所述一级轴承座第二通道(16);
所述止推盘以及所述一级径向轴承座之间设有所述止推轴承第一冷却槽(13);
所述止推盘和所述止推轴承座之间设有所述止推轴承第二冷却槽(14);
所述止推轴承座上设有所述一级密封盘分气槽(15);
所述一级轴承座分气槽(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崔乐杨旭牛树谭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金士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