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铜套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轴和套件,所述定位轴的一端为铜套定位部,另一端为机床夹持部,所述铜套定位部设有第一延伸部,所述套件设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上设有对应的若干螺纹孔,并且所述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通过螺杆连接,并且所述定位轴和套件上设有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铜套生产精度和质量,并且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铜套定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铜套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铜套大量用于现有产品中,铜套磨损后更换方便,维护成本低。铜套外圆和内孔都是精加工表面,有较高的公差要求和表面粗糙度要求。铜套加工顺序一般为先车加工外圆,后车加工内孔。因铜套厚度一般为几毫米,铜质地较软,车加工内孔时不能直接夹持铜套已加工的外圆,这样会造成铜套变形和外圆面损伤,同时在加工不同铜套时,铜套的长度不同,原有的定位装置就需要整个更换,导致资源的浪费;本申请人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改良,设计一款新型铜套定位装置,以满足现有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铜套定位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铜套生产精度和质量,并且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铜套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轴和套件,所述定位轴的一端为铜套定位部,另一端为机床夹持部,所述铜套定位部设有第一延伸部,所述套件设有第二延伸部。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优化,所述铜套定位部设有与铜套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形成的孔径大小等于铜套外孔径,并且所述铜套定位部内孔径大于铜套内孔径,小于铜套外孔径。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延伸部上设有若干个螺纹孔。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优化,所述套件设有与铜套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形成的孔径大小等于铜套外孔径,并且所述套件内孔径大于铜套内孔径,小于铜套外孔径。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延伸部上设有与第一延伸部对应的若干个通孔。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有若干螺杆连接。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优化,所述铜套定位部的凹槽上固定设有橡胶。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优化,所述套件的凹槽上固定设有橡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定位轴和套件上设有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上设有对应的若干螺纹孔,并且所述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通过螺杆连接,这样对设计使得通过更换螺杆的长度就能适应不同长度的铜套,使得本技术的使用范围更广,并且对铜套的拆装也是非常方便,使得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并且所述定位轴和套件上都设有凹槽,凹槽中设有橡胶,能够固定铜套,使得铜套的外表面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使得铜套的质量得到提高。由上可知,本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铜套生产精度和质量,并且生产效率得到提高。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铜套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轴1和套件2,所述定位轴1的一端为铜套定位部3,另一端为机床夹持部4,所述铜套定位部3设有第一延伸部5,所述套件2设有第二延伸部6。本技术中所述铜套定位部3设有与铜套配合的凹槽7,所述凹槽7形成的孔径大小等于铜套外孔径,并且所述铜套定位部内孔8径大于铜套内孔径,小于铜套外孔径。本技术中所述凹槽7的设计使得铜套能够放入凹槽7中,并且所述铜套定位部内孔8径大小的设计使得铜套能够被紧固,并且能够在所述铜套定位部3中被固定。本技术中所述第一延伸部5上设有若干个螺纹孔。本技术中所述套件2设有与铜套配合的凹槽7,所述凹槽7形成的孔径大小等于铜套外孔径,并且所述套件内孔9径大于铜套内孔径,小于铜套外孔径。本技术中所述第二延伸部6上设有与第一延伸部5对应的若干个通孔。本技术中所述第一延伸部5和所述第二延伸部6有若干螺杆10连接。技术在定位轴1和套件2上设有第一延伸部5和第二延伸部6,所述第一延伸部5和第二延伸部6上设有对应的若干螺纹孔,并且所述第一延伸部5和第二延伸部6通过螺杆10连接,这样对设计使得通过更换螺杆10的长度就能适应不同长度的铜套,使得本技术的使用范围更广,并且对铜套的拆装也是非常方便,使得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本技术中所述铜套定位部3和所述套件2的凹槽7上固定设有橡胶。本技术中所述橡胶的作用是对铜套的外表面进行保护,在这里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弹性材料,比如尼龙等。所述定位轴1的铜套定位部3设有与铜套配合的凹槽7,所述凹槽7形成的孔径大小等于铜套外孔径,并且所述铜套定位部内孔8径大于铜套内孔径,小于铜套外孔径;并且套件2设有与铜套配合的凹槽7,所述凹槽7形成的孔径大小等于铜套外孔径,并且所述套件内孔9径大于铜套内孔径,小于铜套外孔径。所以需要根据铜套的尺寸选择合适的定位轴1和套件2,使得铜套和套件2能给在凹槽7中能够被固定。在实施例中,首先根据铜套的尺寸选择合适的定位轴1和套件2,将铜套装入定位轴1中,使得铜套的左端面靠紧定位轴1,对铜套端面进行定位,然后将套件2紧靠铜套,使得铜套的右端面进行定位,然后选取合适的螺杆10,将螺杆10分别套进第一延伸部5和第二延伸部6的对应的若干螺纹孔中,然后用工具将螺杆10旋紧,对定位轴1和套件2进行紧固和定位,将铜套压紧。装配完成后将定位轴1的机床夹持部4装入车床三爪卡盘夹紧,找正铜套内孔,即可进行车内孔加工。加工完成后,将螺杆10旋出,取下套件2和铜套,即完成加工过程。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铜套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轴和套件,所述定位轴的一端为铜套定位部,另一端为机床夹持部,/n所述铜套定位部设有第一延伸部,所述套件设有第二延伸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铜套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轴和套件,所述定位轴的一端为铜套定位部,另一端为机床夹持部,
所述铜套定位部设有第一延伸部,所述套件设有第二延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铜套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套定位部设有与铜套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形成的孔径大小等于铜套外孔径,并且所述铜套定位部内孔径大于铜套内孔径,小于铜套外孔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铜套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上设有若干个螺纹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铜套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件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强,
申请(专利权)人:诸暨市凯马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