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成型横机服装的夹位结构编织方法及其夹位结构,使用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或一对以上针床的横机,在进行袖子和身片合并时,单独编织平位连接段,同时平位连接段向左或向右移针与相邻身片的身片平位段连接,袖片对应向左或向右移针使其袖片平位段与平位连接段相邻的一侧连接,在编织平位连接段后形成夹位结构。该编织方法突破了传统产品工艺方法的局限性,能编织形成有一个较长的夹下平位结构,该夹位结构在改善服装版型的同时增加了服装的穿着舒适性,为全成型针织服装结构提供了新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成型横机服装的夹位结构编织方法及其夹位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针织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全成型横机服装的夹位结构编织方法及其夹位结构。
技术介绍
:如图2所示,传统全成型横机服装夹下平位需通过分次编织并每次叠3-4针的方式,形成阶梯状的夹下平位结构。其缺点是不能做到像传统缝合横机服装一样有一个较长的平位,这样会影响胸围厚度较大的人体穿着时手臂活动过程中夹下的舒适性,特别是大码女装和大部分男装的款式需求。也会导致活动中整个袖笼的平整度,影响穿着的美观性。而更为传统的横机缝合服装,如图3所示,通过对衣片和袖片的缝合,夹下更是会有缝份堆积,在穿着上不能达到全成型横机服装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全成型一体成型的同时,通过移针编织的设置,能达到传统横机缝合服装有一个较长夹下平位结构的全成型横机服装的夹位结构编织方法,该全成型横机服装的夹位结构编织方法所成型的夹位结构在改善服装版型的同时增加了服装的穿着舒适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全成型横机服装的夹位结构编织方法,使用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或一对以上针床的横机,在进行袖子和身片合并时,单独编织平位连接段,同时平位连接段向左或向右移针与相邻身片的身片平位段连接,袖片对应向左或向右移针使其袖片平位段与平位连接段相邻的一侧连接,在编织平位连接段后形成夹位结构。作为优选,在进行袖子和身片合并时,单独编织平位连接段,同时平位连接段向右移针与相邻身片的身片平位段连接,袖片向右移针使其袖片平位段与平位连接段左侧连接,在编织平位连接段后形成夹位结构。编织形成左侧夹位结构。进一步的,嘴A为编织左袖纱嘴,纱嘴B为编织身片纱嘴,步骤如下,步骤1:左袖线圈通过编织移针的方式使得左袖线圈与大身线圈中间没有空余针位,纱嘴A右行编织左袖区域后下针床线圈,再左行编织左袖区域前下针床线圈;左右回踢纱嘴B避让翻针区域;步骤2:将身片编织区域最左侧后下针床2针线圈向前上针床向右斜翻1针,再将左袖编织区域最后侧前下针床2针线圈向后上针床向左斜翻1针;将身片编织区域最左侧前下针床线圈对翻至后下针床针位,将左袖编织区域最右侧后下针床线圈对翻至前下针床针位;将身片编织区域前上针床最左侧线圈对翻至后下针床针位,将左袖编织区域后上针床最右侧线圈对翻至前下针床针位;将身片编织区域后下针床最左侧往右数第2针位线圈,向左斜翻1针至前下针床身片编织区域最左侧针位,再将左袖编织区域前下针床最右侧往左数第2针位线圈,向右斜翻1针织后下针床左袖编织区域最右侧针位;将身片编织区域前上针床最左侧线圈对翻至后下针床针位,将左袖编织区域后上针床最右侧线圈对翻至前下针床针位;以上步骤为左袖和身片连接夹位交叉部分,身片与左袖编织区域各2针位;步骤3:纱嘴B来回在交叉部分进行分别单针吊目,纱嘴B左行编织交叉部分前下针床针位线圈,纱嘴B右行编织交错部分后下针床针位线圈,起到夹底加固作用;步骤4:纱嘴A右行编织左袖编织区域后下针床线圈,在左行踢纱嘴A和B,纱嘴B右行编织平位连接段后下针床2针,纱嘴A右行编织平位连接段前下针床2针,为夹下连接结构做准备;步骤5:将左袖编织区域后下针床线圈翻至前上针床,再将其前上针床最右侧线圈向右斜翻1针至后下针床,将前上针床剩余线圈最右侧外,其余线圈向右斜翻2针至后下针床,再将前上针床剩余线圈向右斜翻1针至后下针床;将左袖编织区域前下针床线圈向右斜翻1针至后上针床,再将其后上针床最右侧线圈翻至前下针床,将后上针床剩余线圈最右侧外,其余线圈向右斜翻1针至前下针床,再将后上针床剩余线圈翻针至前下针床;纱嘴B左行编织平位连接段后下针床2针,纱嘴B右行编织平位连接段后下针床2针,纱嘴A左行编织平位连接段前下针床2针,纱嘴A右行编织平位连接段前下针床2针。另外,步骤5编织平位连接段的同时左袖和身片各并掉一针,并根据平位所需针数重复步骤5完成夹位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全成型横机服装的夹位结构编织方法编织而成的夹位结构。采用以上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在全成型横机服装一体成型时能编织形成有一个较长的夹下平位结构,该夹位结构在改善服装版型的同时增加了服装的穿着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全成型横机服装夹位结构示意图。图2为传统全成型横机服装的夹位结构示意图。图3为传统横机缝合服装夹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全成型横机服装左侧夹位结构的编织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就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全成型横机服装的夹位结构编织方法,使用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或一对以上针床的横机,在进行袖子和身片合并时,单独编织平位连接段,同时平位连接段向左或向右移针与相邻身片的身片平位段连接,袖片对应向左或向右移针使其袖片平位段与平位连接段相邻的一侧连接,在编织平位连接段后形成夹位结构。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编织而成的全成型横机服装夹位结构,在进行袖子和身片合并时,单独编织平位连接段a-d,与此同时平位连接段a-d向右移针与身片的身片平位段a-c连接,袖片向右移针使其袖片平位段a-b与平位连接段a-d左侧连接。编织平位连接段后夹位结构连接完成,继续进行圆筒编织完成服装上半部分。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以左侧夹位结构,平位连接段编织2针宽度为例,如图4所示,纱嘴A为编织左袖纱嘴,纱嘴B为编织身片纱嘴,步骤如下,步骤1:左袖线圈通过编织移针的方式使得左袖线圈与大身线圈中间没有空余针位,纱嘴A右行编织左袖区域后下针床线圈,再左行编织左袖区域前下针床线圈;左右回踢纱嘴B避让翻针区域;步骤2:将身片编织区域最左侧后下针床2针线圈向前上针床向右斜翻1针,再将左袖编织区域最后侧前下针床2针线圈向后上针床向左斜翻1针;将身片编织区域最左侧前下针床线圈对翻至后下针床针位,将左袖编织区域最右侧后下针床线圈对翻至前下针床针位;将身片编织区域前上针床最左侧线圈对翻至后下针床针位,将左袖编织区域后上针床最右侧线圈对翻至前下针床针位;将身片编织区域后下针床最左侧往右数第2针位线圈,向左斜翻1针至前下针床身片编织区域最左侧针位,再将左袖编织区域前下针床最右侧往左数第2针位线圈,向右斜翻1针织后下针床左袖编织区域最右侧针位;将身片编织区域前上针床最左侧线圈对翻至后下针床针位,将左袖编织区域后上针床最右侧线圈对翻至前下针床针位;以上步骤为左袖和身片连接夹位交叉部分,身片与左袖编织区域各2针位;步骤3:纱嘴B来回在交叉部分进行分别单针吊目,纱嘴B左行编织交叉部分前下针床针位线圈,纱嘴B右行编织交错部分后下针床针位线圈,起到夹底加固作用;步骤4:纱嘴A右行编织左袖编织区域后下针床线圈,在左行踢纱嘴A和B,纱嘴B右行编织平位连接段后下针床2针,纱嘴A右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成型横机服装的夹位结构编织方法,使用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或一对以上针床的横机,其特征在于:在进行袖子和身片合并时,单独编织平位连接段,同时平位连接段向左或向右移针与相邻身片的身片平位段连接,袖片对应向左或向右移针使其袖片平位段与平位连接段相邻的一侧连接,在编织平位连接段后形成夹位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成型横机服装的夹位结构编织方法,使用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或一对以上针床的横机,其特征在于:在进行袖子和身片合并时,单独编织平位连接段,同时平位连接段向左或向右移针与相邻身片的身片平位段连接,袖片对应向左或向右移针使其袖片平位段与平位连接段相邻的一侧连接,在编织平位连接段后形成夹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成型横机服装的夹位结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袖子和身片合并时,单独编织平位连接段,同时平位连接段向右移针与相邻身片的身片平位段连接,袖片向右移针使其袖片平位段与平位连接段左侧连接,在编织平位连接段后形成夹位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成型横机服装的夹位结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嘴A为编织左袖纱嘴,纱嘴B为编织身片纱嘴,步骤如下,
步骤1:左袖线圈通过编织移针的方式使得左袖线圈与大身线圈中间没有空余针位,纱嘴A右行编织左袖区域后下针床线圈,再左行编织左袖区域前下针床线圈;左右回踢纱嘴B避让翻针区域;
步骤2:将身片编织区域最左侧后下针床2针线圈向前上针床向右斜翻1针,再将左袖编织区域最后侧前下针床2针线圈向后上针床向左斜翻1针;
将身片编织区域最左侧前下针床线圈对翻至后下针床针位,将左袖编织区域最右侧后下针床线圈对翻至前下针床针位;
将身片编织区域前上针床最左侧线圈对翻至后下针床针位,将左袖编织区域后上针床最右侧线圈对翻至前下针床针位;
将身片编织区域后下针床最左侧往右数第2针位线圈,向左斜翻1针至前下针床身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卫国,叶明安,倪森键,水根妹,
申请(专利权)人: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