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补血草根酰胺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7964905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叶补血草根中的酰胺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类化合物以大叶补血草为原料,用溶剂提取,溶剂萃取,通过硅胶柱层析法、聚酰胺柱层析法等方式进行分离,采取薄层层析法检测分析,得到8个新的酰胺木脂素类化合物和10个已知酰胺木脂素类化合物。通过降糖活性筛选发现所述新的酰胺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已知酰胺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降糖活性,可用于制备降糖药物中的应用,或将其与降糖药物组合制备降糖组合药物或保健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叶补血草根酰胺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为植物化学领域,具体为大叶补血草根酰胺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大叶补血草(Limoniumgmelinii),为白花丹科或蓝雪科(Plumbaginaceae)补血草属(LimoniumMill.)多年生草本盐生植物,分布较广,是补血草中群落面积最大的一种,国内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在伊犁地区、塔城地区和阿勒泰地区均有分布,为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传统用药。国外对大叶补血草研究主要是哈萨克斯坦阿尔法拉比国立大学化学学院的G.EZhusupova和L.M.Korulkina教授等人,从该植物的根部分离获得半乳糖、五倍子酸、丁香酸、鞣花酸和几种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苷类。其中根部含多种黄酮醇。大叶补血草具有清热祛湿,止血散瘀,消炎,治疗子宫内膜炎、宫颈糜烂、子宫出血、尿血痈疽等功效,另外有记载了其民族民间的6种附方。大叶补血草在新疆地区有较丰富的植物资源,为了研究大叶补血草的化学成分并筛选具有疗效成分,本课题对大叶补血草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查阅国内外文献,至今尚未见有关大叶补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叶补血草根中的酰胺木脂素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类化合物的结构式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叶补血草根中的酰胺木脂素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类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其中:化合物1的化学名称为5,10,11-三羟基-N-(4-羟苯乙基)-3-酮-3H-萘并[1,2-f]苯并呋喃-7-甲酰胺;
化合物2的化学名称为6,7-二羟苯基-1-(3-甲氧基-4-羟苯基)-N-[2-(4-羟苯基)乙基]-苯并[f]异吲哚-2,3-二酮;
化合物3的化学名称为4-(3,4-二羟苯基)-6-羟基-2-(4-羟基苯乙基)-7-甲氧基-1H-苯并[f]异吲哚-1,3(2H)-二酮;
化合物4的化学名称为4-(3,4-二羟苯基)-6-羟基-2-(4-羟基-3-甲氧苯乙基)-7-甲氧基-1H-苯并[f]异吲哚-1,3(2H)-二酮;
化合物5的化学名称为6-羟基-2-(4-羟基苯乙基)-7-甲氧基-1H-苯并[f]异吲哚-1,3(2H)-二酮;
化合物6的化学名称为(2,3-顺)-2-(3,4-二氢苯基)-4-((Z)-4-羟基-3-甲氧苯基)-N,1-双(4-羟基苯乙基)-5-酮代吡咯烷-3-甲酰胺;
化合物7的化学名称为(1,2-顺)-6,7-二羟基-1-(4-羟基-3-甲氧苯基)-N2,N3-双-(4-对羟基苯乙酸)-乙基]-1,2-二氢萘-2,3-二甲酰胺;
化合物8的化学名称为(1,2-反)-7,8二羟基-1-(4-羟基-3-甲氧苯基)-N2,N3-双(对羟基苯乙酸)-1,2-二氢萘-2,3-二甲酰胺;
其中化合物1为丁二酰亚胺并香豆素,化合物2-4为丁二酰亚胺类酰胺木脂素,化合物5为萘酰胺类木脂素,化合物6为内酰胺类酰胺木脂素,化合物7-8为芳基二氢萘类酰胺木脂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叶补血草根中的酰胺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
a、取干燥的大叶补血草根粉碎,按料液比1:3-10,用浓度50-95%乙醇或无水甲醇室温下渗漏、冷浸、热回馏或超声提取1-3次,每次2-10小时,再将提取液用旋转蒸发仪减压蒸干,得到提取物;
b、将步骤a所得提取物用水分散,依次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通过旋转蒸发仪在温度40℃减压浓缩后得到各极性段的萃取液,然后浓缩至膏状,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吉艾克拜尔·艾萨阿曼古力·托洪尔别克李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