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水渠边坡着生藻剥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6378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可移动水渠边坡着生藻剥离装置,包括毛刷辊,毛刷辊可转动设置在箱体内,通过毛刷辊不断转动从而使边坡上附着的着生藻剥离,其相比人工清除效率高且不使用化学试剂,无污染;还包括滚轮,通过滚轮使箱体在边坡上移动,通过滚轮与边坡的接触带动箱体移动,相比箱体直接在边坡上的移动,可减少对边坡地面的损害;还包括刮板,在使用过程中,毛刷辊不断转动,从而与刮板上的刷条不断接触,在刮板上的刷条的作用下,从而将毛刷辊的毛刷上粘附的藻泥刮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移动水渠边坡着生藻剥离装置,还包括喷水管,通过进水口可向喷水管内通入高压水流,水流经喷嘴输出水流,冲击箱体内对应边坡上剥离的着生藻并对其冲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水渠边坡着生藻剥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渠边坡着生藻处理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可移动水渠边坡着生藻剥离装置。
技术介绍
水渠边坡容易滋生较多的藻类,并难以清除。着生藻类的生长和沉积严重影响了水体质量。水体中的藻类会导致水体的腥臭和变色,藻类死亡以及水体缺氧会产生的硫化氢、氨等腥臭物质,以及藻毒素等有害物质。因此水渠边坡着生藻类的清除,成为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现在技术中对藻类处理方法有:即通过人力清除,但这种方式效率低下。或者采用化学方法,即化学溶液喷洒杀藻,但该方法治理成本较高,并会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在处理着生藻时要减少对边坡的损害,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着生藻剥离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可在边坡上移动的水渠边坡着生藻剥离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可移动水渠边坡着生藻剥离装置,包括:箱体,其底部敞口,还包括毛刷辊以及滚轮,所述毛刷辊可转动设置在箱体内,滚轮设置在箱体一侧以带动箱体移动。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固定在箱体上端,所述滚轮设置在支架下端且靠近箱体的侧面。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刮板,所述刮板固定在箱体内且与毛刷辊平行,刮板靠近毛刷辊的一侧间隔设有多个刷条。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喷水管,所述喷水管上设有多个喷嘴,所述箱体上端面还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连通喷水管。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连杆以及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支架上,所述连杆位于底座上方,连杆下端与底座上端铰接。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电机以及同步带,所述电机固定在支架上,所述毛刷辊的一端经箱体穿出,电机转轴以及毛刷辊的一端均连接有同步带轮,所述同步带缠绕同步带轮。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喷水管包括多个横向设置在箱体内的第一喷管以及两个竖向设置在箱体内的第二喷管,第一喷管的两侧分别与第二喷管连通,喷嘴分别间隔设置在第一喷管和第二喷管上。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滚轮为四个,所述滚轮设置在支架下端且分别靠近箱体的四个边角处。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伸缩臂,所述伸缩臂与连杆上端一侧连接。本技术的可移动水渠边坡着生藻剥离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可移动水渠边坡着生藻剥离装置,包括毛刷辊,毛刷辊可转动设置在箱体内,通过毛刷辊不断转动从而使边坡上附着的着生藻剥离,其相比人工清除效率高且不使用化学试剂,无污染;还包括滚轮,通过滚轮使箱体在边坡上移动,通过滚轮与边坡的接触带动箱体移动,相比箱体直接在边坡上的移动,可减少对边坡地面的损害;(2)本技术的可移动水渠边坡着生藻剥离装置,还包括刮板,在使用过程中,毛刷辊不断转动,从而与刮板上的刷条不断接触,在刮板上的刷条的作用下,从而将毛刷辊的毛刷上粘附的藻泥刮落;(3)本技术的可移动水渠边坡着生藻剥离装置,还包括喷水管,通过进水口可向喷水管内通入高压水流,水流经喷嘴输出水流,冲击箱体内对应边坡上剥离的着生藻并对其冲刷;(4)本技术的可移动水渠边坡着生藻剥离装置,还包括连杆,箱体上端通过底座与连杆铰接,箱体可以转动,如此在使用时,通过箱体1的转动实现箱体贴合在边坡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可移动水渠边坡着生藻剥离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机、同步带和同步带轮之间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箱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箱体与刮板之间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喷水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技术的刮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移动水渠边坡着生藻剥离装置,包括:箱体1、毛刷辊2、滚轮3、支架4、刮板5、喷水管6、连杆7、底座8以及电机9。箱体1,其下端敞口,箱体1为扁平状;毛刷辊2,其可转动设置在箱体1内,毛刷辊2设置在箱体1内靠近底部的敞口处,毛刷辊2通过电机转动带动其转动,在使用时,先将箱体1贴合在水渠边坡上,然后驱动箱体1内的毛刷辊2转动,毛刷辊2不断转动从而使边坡上附着的着生藻剥离;滚轮3,其设置在在箱体1一侧以带动箱体1移动,具体的,滚轮3可设置在箱体1外且靠近箱体1的四个边角处,在使用时,可通过滚轮3使箱体1在边坡上移动,通过滚轮3与边坡的接触带动箱体1移动,相比箱体1直接在边坡上的移动,可减少对边坡地面的损害。支架4,其固定在箱体1上端,滚轮3安装在支架4下端且靠近箱体1的侧面,具体的,滚轮3为四个,且分别靠近箱体1的四个边角处。刮板5,其固定在箱体1内且与毛刷辊2平行,刮板5靠近毛刷辊2的一侧间隔设有多个刷条51,在使用过程中,毛刷辊2不断转动,从而与刮板5上的刷条51不断接触,在刮板5上的刷条51的作用下,从而将毛刷辊2的毛刷上粘附的藻泥刮落。喷水管6,其上设有多个喷嘴61,箱体1上端面还设有进水口11,进水口11连通喷水管6,通过进水口11可向喷水管6内通入高压水流,水流经喷嘴4输出水流,冲击箱体1内对应边坡上剥离的着生藻并对其冲刷。连杆7以及底座8,底座8设置在支架4上,连杆7位于底座8上方,连杆7下端与底座8上端铰接,在使用时由于边坡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为了使箱体1适应该角度,因此,箱体1上端通过底座8与连杆7铰接,箱体1可以转动,如此在使用时,通过箱体1的转动实现箱体1贴合在边坡上。实际中,为了使箱体1与水渠边坡之间贴合时密封性更好,还在箱体1底部设置毛刷或者密封圈等等,如此增加了箱体1与水渠边坡之间贴合的密封性。电机9,其用以驱动毛刷辊2转动,具体的,电机9固定在支架4上,毛刷辊2的一端经箱体1穿出,同时,在电机9转轴以及毛刷辊2的一端上均均连接有同步带轮92,还包括同步带91,同步带91缠绕在两个同步带轮92上,如此,电机9转动,并通过同步带91、同步带轮92驱动毛刷辊2转动。喷水管6包括多个横向设置在箱体1内的第一喷管62以及两个竖向设置在箱体1内的第二喷管63,第一喷管62的两侧分别与第二喷管63连通,喷嘴61分别间隔设置在第一喷管62和第二喷管63上,通过在箱体1内设置第一喷管31和第二喷管32,并在第一喷管62和第二喷管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水渠边坡着生藻剥离装置,包括:箱体(1),其底部敞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毛刷辊(2)以及滚轮(3),所述毛刷辊(2)可转动设置在箱体(1)内,滚轮(3)设置在箱体(1)一侧以带动箱体(1)移动;/n还包括支架(4),所述支架(4)固定在箱体(1)上端,所述滚轮(3)设置在支架(4)下端且靠近箱体(1)的侧面;/n还包括刮板(5),所述刮板(5)固定在箱体(1)内且与毛刷辊(2)平行,刮板(5)靠近毛刷辊(2)的一侧间隔设有多个刷条(51);/n还包括喷水管(6),所述喷水管(6)上设有多个喷嘴(61),所述箱体(1)上端面还设有进水口(11),所述进水口(11)连通喷水管(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水渠边坡着生藻剥离装置,包括:箱体(1),其底部敞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毛刷辊(2)以及滚轮(3),所述毛刷辊(2)可转动设置在箱体(1)内,滚轮(3)设置在箱体(1)一侧以带动箱体(1)移动;
还包括支架(4),所述支架(4)固定在箱体(1)上端,所述滚轮(3)设置在支架(4)下端且靠近箱体(1)的侧面;
还包括刮板(5),所述刮板(5)固定在箱体(1)内且与毛刷辊(2)平行,刮板(5)靠近毛刷辊(2)的一侧间隔设有多个刷条(51);
还包括喷水管(6),所述喷水管(6)上设有多个喷嘴(61),所述箱体(1)上端面还设有进水口(11),所述进水口(11)连通喷水管(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水渠边坡着生藻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杆(7)以及底座(8),所述底座(8)设置在支架(4)上,所述连杆(7)位于底座(8)上方,连杆(7)下端与底座(8)上端铰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尧周鹏魏勇刘浩赵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天泉慧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