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建伟专利>正文

铰接滑槽式折叠自行车及其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6170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铰接滑槽式折叠自行车及其组装方法。铰接滑槽式折叠自行车分为前车架、折叠架和后车架,折叠架包括:第一段体,包括前头管、前双耳和前头叉,前双耳和前头叉分别固定于前头管的相对两侧,呈“∏”字形,前头管用于碗组连接折叠自行车的前车架;第二段体,包括后头管、后双耳和后摇尾,后头管在后双耳中间固定连接,后双耳与前双耳转动连接,后头管用于枢接折叠自行车的后车架;第三段体,包括摇滑杆、偏心槽和摇头紧固挚,偏心槽与前头叉转动连接,偏心槽套接于摇滑杆,摇头紧固挚用于锁紧前头叉、偏心槽以使偏心槽与摇滑杆固定,后摇尾与摇滑杆转动连接,摇滑杆的摇滑扣用于扣接后车架。三段体构造的折叠架,折叠速度快,折叠后体积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铰接滑槽式折叠自行车及其组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折叠自行车
,具体地讲,涉及一种铰接滑槽式折叠自行车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现实生活中,人们出外旅游,经常会携带行李箱或行李袋。这样往往会给旅游带来不便,为了减轻行李负重,有时人们就会使用市场上出售的一种小型折叠式行李车来拖运行李。但是从根本上讲,行李车本身又是一件行李,它只能拖运行李而不能作为其他的用处,在减轻负重的同时又增加了携带的负担。自行车是最理想的代步工具,到一些交通不发达或者交通比较拥挤的地方去旅游,有自行车代步是非常方便的。但是外出时携带一辆自行车也非易事,除了增加了自己的负重以外,还可能遇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比如无法带自行车进入火车站等。随着上述问题的出现,体积更小并且更加便于携带的便携式自行车成为了新的发展趋势。用户在乘坐公交车或地铁时可以将便携式自行车折叠并随时携带;而且便携式自行车可以更小的占地空间放置在机动车内。目前折叠自行车折叠速度慢,折叠体积较大且笨重,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一)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何加快折叠自行车的折叠速度以及减小折叠后的体积。(二)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折叠架,包括:第一段体,包括前头管、前双耳和前头叉,所述前双耳和所述前头叉分别固定于所述前头管的相对两侧,呈“∏”字形,所述前头管用于碗组连接折叠自行车的前车架;第二段体,包括后头管、后双耳和后摇尾、,所述后头管在所述后双耳中间固定连接,所述后双耳与所述前双耳转动连接,所述后头管用于枢接折叠自行车的后车架;第三段体,包括摇滑杆、偏心槽和摇头紧固挚,所述偏心槽与所述前头叉转动连接,且所述偏心槽套接于所述摇滑杆,所述摇头紧固挚用于锁紧所述前头叉、所述偏心槽以使得所述偏心槽与所述摇滑杆固定,所述后摇尾与所述摇滑杆转动连接,且所述摇滑杆的摇滑扣用于扣接所述后车架。优选地,所述摇滑杆一端为管状,杆中段设有摇滑轴孔,所述偏心槽为管状且管边轴向开豁口形成抱箍,开口两侧的突耳设有偏心轴孔且其孔轴线垂直于偏心槽轴线;摇头紧固挚穿过偏心槽的偏心轴孔同时也穿过前头叉的轴孔,以锁紧或松开所述前头叉和所述摇滑杆。优选地,所述第三段体还包括阻滑板,所述阻滑板固定于所述摇滑杆的摇滑头,所述阻滑板在全车展开时位于所述前头叉的两个支撑片之间,且当所述摇滑杆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阻滑板在展开时被所述两个支撑片夹持阻滑以加强折叠紧固。优选地,所述摇滑杆中段设有摇滑轴孔,另一端为双舌片状的摇滑扣且舌头有扣缺;后摇尾插设于双舌片中且轴接摇滑轴孔,后车架的定位紧固挚扣接双舌片的摇滑扣时使得双舌片夹紧后摇尾以加强全车紧固。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铰接滑槽式折叠自行车,包括:任一种上述的折叠架;前车架,包括前轮、前叉杆、把盘,所述前轮和所述把盘分别安装于所述前叉杆上,所述前头管碗组连接所述前叉杆;后车架,包括后轮、后叉杆、后座管、定位紧固挚、后车头和封头环,所述定位紧固挚固定于所述后座管上,所述后轮安装于所述后叉杆上,与所述后叉杆固定,所述后车头与所述后座管固定,所述后头管枢接于所述后车头,封头环焊接在后车头端,摇滑杆的摇滑扣扣接在后车架的定位紧固挚上。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铰接滑槽式折叠自行车的组装方法,所述组装方法包括:组装折叠架:将第一段体的前头叉与偏心槽的偏心突耳轴孔轴接,揺头紧固挚插入偏心突耳轴孔同时插入前头叉的轴孔;将第二段体的后双耳轴接第一段体的前双耳,插入连接轴;将第三段体的摇滑杆的摇滑头插入偏心槽,使能滑动和摇动;将第三段体摇滑杆与第二段体的后摇尾轴接,连接轴插入;摇滑杆的摇滑轴孔和后摇尾轴孔;组装全车:将前车架与第一段体的前头管碗组枢接;将后车头插入第二段体的后头管枢接,封头环焊接后车头,使后车头仅能在后头管内同轴转动而不能脱离后头管;将第三段体的摇滑扣与定位紧固挚扣接。(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铰接滑槽式折叠自行车及其组装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整车折叠速度快,折叠后全车体积小,便于携带。(2)折叠架三段体构造及摇滑杆和偏心槽组合,设计新颖简洁。(3)可组成坐椅或推车,工艺简单、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折叠自行车的全车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折叠自行车的车架分部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折叠自行车的折叠架拆分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折叠自行车的第二段体实物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折叠自行车的偏心槽实物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折叠自行车的第一段体与第三段体组合实物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折叠自行车的展开骑行实物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折叠自行车的折叠过程实物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折叠自行车的对轴折叠实物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具体来说,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折叠自行车包括自行车前车架100、折叠架200、和后车架300三大部分,其中折叠架200为主要改进的部件。本申请的前车架100包括前叉杆11、前叉环12、把盘13、前轮14。后车架包括后轮30、封头环31、后车头32、定位紧固挚33、后叉环34、后叉杆35、后座管36。具体来说,如图3如、图4所示,折叠架200包括第一段体210、第二段体220和第三段体230三大部分。第一段体210包括前头管211、前双耳212和前头叉213,所述前双耳212和所述前头叉213分别固定于所述前头管211的相对两侧,呈“∏”字形,所述前头管211用于碗组连接自行车的前车架100;第二段体220包括后头管221和位于其相对两端的后双耳222和后摇尾223,所述后头管221在所述后双耳222中间固定连接,所述后双耳222与所述前双耳212轴接,所述后头管221用于枢接折叠自行车的后车架300;第三段体230包括摇滑杆231、偏心槽232和摇头紧固挚233,所述偏心槽232的偏心轴突耳2321与所述前头叉213轴接,且所述偏心槽232套接于所述摇滑头2311,所述摇头紧固挚233用于锁紧所述偏心槽232以使得前头叉213、所述偏心槽232和所述摇滑杆231抱箍固定,所述后摇尾223与所述摇滑轴2312轴接。所述摇滑杆231的摇滑扣2313用于扣接所述后车架300。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段体230还包括阻滑板2314,所述阻滑板2314固定于所述摇滑杆231的摇滑头2311,所述阻滑板2314在全车展开时位于前头叉213的两个支撑片之间以加强展开时紧固。示例性地,如图5、图6所示,偏心槽232采用抱箍结构。具体来说,所述偏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段体,包括前头管、前双耳和前头叉,所述前双耳和所述前头叉分别固定于所述前头管的相对两侧,呈“∏”字形,所述前头管用于碗组连接折叠自行车的前车架;/n第二段体,包括后头管、后双耳和后摇尾,所述后头管在所述后双耳中间固定连接,所述后双耳与所述前双耳转动连接,所述后头管用于枢接折叠自行车的后车架;/n第三段体,包括摇滑杆、偏心槽和摇头紧固挚,所述偏心槽与所述前头叉转动连接,且所述偏心槽套接于所述摇滑杆,所述摇头紧固挚用于锁紧所述前头叉、所述偏心槽以使得所述偏心槽与所述摇滑杆固定,所述后摇尾与所述摇滑杆转动连接,且所述摇滑杆的摇滑扣用于扣接所述后车架的定位紧固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段体,包括前头管、前双耳和前头叉,所述前双耳和所述前头叉分别固定于所述前头管的相对两侧,呈“∏”字形,所述前头管用于碗组连接折叠自行车的前车架;
第二段体,包括后头管、后双耳和后摇尾,所述后头管在所述后双耳中间固定连接,所述后双耳与所述前双耳转动连接,所述后头管用于枢接折叠自行车的后车架;
第三段体,包括摇滑杆、偏心槽和摇头紧固挚,所述偏心槽与所述前头叉转动连接,且所述偏心槽套接于所述摇滑杆,所述摇头紧固挚用于锁紧所述前头叉、所述偏心槽以使得所述偏心槽与所述摇滑杆固定,所述后摇尾与所述摇滑杆转动连接,且所述摇滑杆的摇滑扣用于扣接所述后车架的定位紧固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滑杆一端为管状,杆中段设有摇滑轴孔,所述偏心槽为管状且管边轴向开豁口形成抱箍,开口两侧的突耳设有偏心轴孔且其孔轴线垂直于偏心槽轴线;摇头紧固挚穿过偏心槽的偏心轴孔同时也穿过前头叉的轴孔,以锁紧或松开所述前头叉和摇滑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段体还包括阻滑板,所述阻滑板固定于所述摇滑杆的摇滑头,所述阻滑板在全车展开时位于所述前头叉的两个支撑片之间,且当所述摇滑杆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阻滑板在展开时被所述两个支撑片夹持阻滑以加强折叠紧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滑杆中段设有摇滑轴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李建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