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6073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用于贴合曲面盖板和柔性屏,贴合装置包括:抵接件;导向限位件,包括侧板、由侧板围合形成的容纳腔、与容纳腔连通并在贴合装置的高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导向限位件通过第一开口套设于抵接件;柔性支撑件,包括主体部和承载部,主体部的一端由第二开口伸入容纳腔、并在容纳腔内与抵接件相互抵接,主体部的另一端连接承载部,承载部搭接于侧板背离第一开口的一侧,承载部具有用于承载柔性屏的承载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能够有效改善曲面盖板和柔性屏之间的气泡,提高产品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柔性屏贴合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泛在屏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全面屏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为提高屏占比,双曲贴合技术及四曲贴合技术应运而生。现有技术中主要利用柔性屏的柔性特性来实现全面屏。目前柔性屏的贴合方法主要是使用硅胶垫,将柔性屏压合到曲面盖板的内侧。在贴合过程中。因为曲面盖板平面区的贴合压力要大于其弯折区域的贴合压力,导致弯折区域贴合压力小,极易出现气泡,因此会导致曲面盖板和柔性屏之间贴合不良。因此,亟需一种新的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旨在解决柔性屏和盖板的贴合过程中产生气泡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贴合装置,用于贴合曲面盖板和柔性屏,贴合装置包括:抵接件;导向限位件,包括侧板、由侧板围合形成的容纳腔、与容纳腔连通并在贴合装置的高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导向限位件通过第一开口套设于抵接件;柔性支撑件,包括主体部和承载部,主体部的一端由第二开口伸入容纳腔、并在容纳腔内与抵接件相互抵接,主体部的另一端连接承载部,承载部搭接于侧板背离第一开口的一侧,承载部具有用于承载柔性屏的承载面。根据本专利技术一方面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复位部件,连接于导向限位件背离承载部的一侧,复位部件在高度方向上可往复变形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复位部件包括:导向杆,沿高度方向延伸成型;弹性件,沿导向杆在高度方向上可往复变形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抵接件背离柔性支撑件的一侧设置有基座,复位部件连接于基座和导向限位件之间,导向杆固定连接于侧板,或者导向杆固定连接于基座。根据本专利技术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侧板上连接有止挡板,止挡板由侧板沿背离容纳腔的方向延伸成型,复位部件设置于止挡板背离承载部的一侧。根据本专利技术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止挡板连接于侧板背离承载部的一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抵接件朝向柔性支撑件的表面凹陷形成有限位槽,至少部分主体部限位于限位槽内。根据本专利技术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主体部包括限位段和连接段,限位段的截面尺寸小于连接段的截面尺寸,限位段容纳于限位槽内,连接段连接于限位段和承载部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抵接件还包括围合形成限位槽的壁部,连接段搭接于壁部朝向承载部的一侧。根据本专利技术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侧板上设置有让位缺口,让位缺口由侧板朝向承载部的端面凹陷形成,且让位缺口在侧板厚度方向上贯穿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侧板包括沿贴合装置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板、及沿贴合装置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在宽度方向上的延伸尺寸小于第二侧板在长度方向上的延伸尺寸,让位缺口设置于两个第一侧板中的至少一者上。根据本专利技术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让位缺口靠近第一侧板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部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让位缺口呈圆弧形。根据本专利技术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导向限位件包括在高度方向上相继连接的竖直段和渐变段,竖直段位于渐变段背离承载部的一侧,且在承载部至抵接件的方向上渐变段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减小。根据本专利技术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渐变段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或等于竖直段的横截面尺寸。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贴合方法,使用上述的贴合装置贴合曲面盖板和柔性屏,方法包括:将柔性屏设置于贴合装置的柔性支撑件的承载面上;驱动抵接件和曲面盖板相互靠近;在柔性屏和曲面盖板相互接触后,继续驱动抵接件和曲面盖板相互靠近,以使抵接件在容纳腔内通过主体部能够挤压承载部。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贴合装置中,贴合装置包括抵接件、导向限位件和柔性支撑件。导向限位件包括侧板、容纳腔、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抵接件由第一开口伸入容纳腔内。柔性支撑件包括主体部和承载部,主体部由第二开口伸入容纳腔内,且主体部和抵接件在容纳腔内相互抵接,承载部搭接于侧板上。在利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贴合装置贴合曲面盖板和柔性屏的过程中,可以将柔性屏设置于承载部的承载面上,曲面盖板压合柔性屏。在曲面盖板的压合过程中,柔性支撑件会受到抵接件和曲面盖板的挤压,主体部在导向限位件的限位作用下在高度方向上变形,而承载部在侧板和曲面盖板的双向挤压下会发生高度方向和其他方向上的变形。主体部的变形能够令柔性屏的中间部位与曲面盖板贴合的更加紧密,主体部的变形和承载部本身的变形能够将至少部分承载部挤压至曲面盖板的弯曲部处,能够保证曲面盖板的弯曲部分与柔性屏贴合的更加紧密。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装置能够有效改善柔性屏和曲面盖板的贴合气泡,提高柔性屏和曲面盖板的贴合良率。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装置在主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装置的限位导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装置的限位导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装置的主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方法的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0、曲面盖板;11、平面部;12、弯曲部;20、柔性屏;30、基底;1、贴合装置;100、抵接件;110、限位槽;120、壁部;200、导向限位件;200a、竖直段;200b、渐变段;210、侧板;210a、第一侧板;210b、第二侧板;211、让位缺口;220、容纳腔;230、第一开口;240、第二开口;240、止挡板;300、柔性支撑件;310、主体部;310a、限位段;310b、连接段;320、承载部;321、承载面;400、复位部件;410、导向杆;420、弹性件;500、基座;600、压合台;610、容置槽;700、引导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专利技术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贴合装置,用于贴合曲面盖板和柔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装置包括:/n抵接件;/n导向限位件,包括侧板、由所述侧板围合形成的容纳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并在所述贴合装置的高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导向限位件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套设于所述抵接件;/n柔性支撑件,包括主体部和承载部,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由所述第二开口伸入所述容纳腔、并在所述容纳腔内与所述抵接件相互抵接,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承载部,所述承载部搭接于所述侧板背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所述承载部具有用于承载所述柔性屏的承载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贴合装置,用于贴合曲面盖板和柔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装置包括:
抵接件;
导向限位件,包括侧板、由所述侧板围合形成的容纳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并在所述贴合装置的高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导向限位件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套设于所述抵接件;
柔性支撑件,包括主体部和承载部,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由所述第二开口伸入所述容纳腔、并在所述容纳腔内与所述抵接件相互抵接,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承载部,所述承载部搭接于所述侧板背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所述承载部具有用于承载所述柔性屏的承载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部件,连接于所述导向限位件背离所述承载部的一侧,所述复位部件在所述高度方向上可往复变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部件包括:
导向杆,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成型;
弹性件,沿所述导向杆在所述高度方向上可往复变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背离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一侧设置有基座,所述复位部件连接于所述基座和所述导向限位件之间,所述导向杆固定连接于所述侧板,或者所述导向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上连接有止挡板,所述止挡板由所述侧板沿背离所述容纳腔的方向延伸成型,所述复位部件设置于所述止挡板背离所述承载部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止挡板连接于所述侧板背离所述承载部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朝向所述柔性支撑件的表面凹陷形成有限位槽,至少部分所述主体部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7.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苏伟杨硕袁亚鸿古春笑裴军强吴耀燕
申请(专利权)人: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