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滕祥增专利>正文

一种提高棉田光能利用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60 阅读:2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棉田光能和CO↓[2]利用率的方法。主要是采用隔行分期打顶措施使棉田形成波浪形群体结构。这样就扩大了采光面和气体交换界面,从而解决了平面形棉田群体结构光能和CO↓[2]利用率低、因光能和CO↓[2]供应不足造成蕾铃脱落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投入少,增产效益显著,便于推广的优点。(*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棉田光能和CO2利用率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一般植物领域,尤其是一种提高棉田光能和CO2利用率的方法。农业生产就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干物质的过程,光和CO2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光和CO2的利用率直接关系着农业生产效益。棉花90-95%的产量来自光合作用,但因棉田实行统一打顶措施,棉田的采光面和进行CO2交换的界面为平面形,光能和CO2利用率低,限制了生产效益;另外,许多棉花因中下部光能和CO2供应不足,造成蕾铃脱落,降低了产量,进一步影响了生产效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投入少、便于推广、能提高棉田光能和CO2利用率增进农业生产效益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包含化调和整枝,其特征在于采用隔行分期打顶措施。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宽窄行种植的棉田隔两行打顶,等行距种植的棉田隔一行打枝,早打顶行和晚打顶行相差3-5个果枝。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采用了与传统打顶方法截然不同的隔行分期打顶措施,使棉田形成高低行带相间的波浪形群体结构,一改传统的平面形采光和进行CO2交换的棉田群体结构,扩大了采光面和进行CO2交换的空间界面,从而提高了光能和CO2的利用率,增进农业生产效益。波浪形群体结构中的低行带减少了叶片间的郁蔽和叶层厚度,缓解了光能和CO2的供应不足,减少了蕾铃脱落;其次,波浪形群体结构中的高行带棉花中上部直接接受阳光,同时还有过际效应,故可适当多结伏桃和秋桃,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本专利技术未增加新的农事操作程序,也无需专用农机具,故具有投入少、效益高、便于推广的优点。以下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1:新疆南疆植棉区,军棉一号,4月16日播种,宽窄行,亩留1.1万株,6月20日第一次化控,亩用缩节安0.5g,结合整枝,7月5日第二次化控,亩用缩节安1.5g,7月13日对宽行带打顶,留10个果枝,7月20日第三次化控,亩用缩节安3g加矮壮素5g,7月28日对窄行带打顶,留13个果枝。-->实施例2:新疆东疆植棉区,军棉一号,4号10播种;宽窄行,亩留1万株;5-7片真叶喷0.5-0.7g缩节安,7-8叶进行整枝,6月24日喷3-4g的缩节安,6月28日对窄行带打顶,留7个果枝,7月18日对宽行带打顶,留11个果枝。实施例3:新疆北疆植棉区,新陆早1号,4月15播种,等行距,亩留1.2万株,现蕾(5-6叶龄期)喷矮壮素每公顷9g,二水前喷缩节安,每公顷45-47g,结合整枝,7月1日隔行打顶,留6个果枝,7月20日对未打顶行打顶,留11个果枝。化控、整枝和打顶措施的具体实施与当地的气侯、品种、栽培模式等有关,可从当地的农业栽培技术资料中查到,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是隔行分期打顶使棉田形成一个波浪形群体结构,要求早打顶行带不减产,晚打顶行带顶位果枝可成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棉田光能和CO↓[2]利用率的方法,包含化调和整枝,其特征在于采用隔行分期打顶措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棉田光能和CO2利用率的方法,包含化调和整枝,其特征在于采用隔行分期打顶措施。2.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祥增
申请(专利权)人:滕祥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5[中国|新疆]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