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管路内表面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5926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提供一种3D打印管路内表面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旨在解决3D打印管路内表面的处理采用磨粒流的方式处理存在不能明显降低3D打印管路内表面粗糙度;且容易残留磨料,且不易清洗干净,影响3D打印管路使用的问题,包括由多个依次首尾连接的打磨单元组成的柔性打磨工具,且柔性打磨工具的两端均安装有链头;所述打磨单元包括依次连接并共轴线的球头部、让位颈部和环形磨刀部,环形磨刀部的环形外壁为自中心向边缘凸起的弧形状磨刀,球头部的侧壁靠近让位颈部的一侧一体成型有环形阻隔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尤其适用于3D打印管路内表面处理,具有较高的社会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管路内表面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3D打印
,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管路内表面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3D打印管路内表面的处理主要采用磨粒流的方式进行处理。具体工作原理如下:通过设备将磨粒流磨料(膏状物+金刚石颗粒)不断通入3D打印管路中,使磨料和3D打印管路内表面不断发生摩擦,从而改善3D打印管路内表面。磨粒流这种内表面处理方式存在两个明显问题:1、由于磨粒流的磨料为膏状,流阻很大,从而导致磨料流动的速率较低,使其不能明显降低3D打印管路内表面粗糙度;2、做完磨粒流处理的3D打印管路内容易残留磨料,且不易清洗干净,影响3D打印管路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3D打印管路内表面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3D打印管路内表面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旨在解决3D打印管路内表面的处理采用磨粒流的方式处理存在不能明显降低3D打印管路内表面粗糙度;且容易残留磨料,且不易清洗干净,影响3D打印管路使用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3D打印管路内表面处理装置,包括由多个依次首尾连接的打磨单元组成的柔性打磨工具,且柔性打磨工具的两端均安装有链头;所述打磨单元包括依次连接并共轴线的球头部、让位颈部和环形磨刀部,环形磨刀部的环形外壁为自中心向边缘凸起的弧形状磨刀,球头部的侧壁靠近让位颈部的一侧一体成型有环形阻隔部,环形磨刀部远离球头部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球形槽,所述球形槽的内径与球头部的球径一致;所述球形槽远离球头部一侧的侧壁上开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轴线与球头部的轴线重合,且环形槽的槽底内凹成弧形,环形槽的球心与球形槽的球心重合,且球心位于环形槽中,环形槽弧形槽底的球径大于球形槽的球径,并与环形阻隔部的外径相匹配。优选的,所述球头部上远离让位颈部的一侧被切除形成一个顶部平面,且顶部平面垂直于打磨单元的轴线。优选的,位于上侧的所述链头上通过牵引绳Ⅰ安装有绳扣,且绳扣的另一端转动套设在转动盘的侧壁边缘,转动盘固定安装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优选的,所述牵引绳Ⅰ上套设有用于绳体下部垂直运动限位牵引套管。优选的,位于下侧的所述链头上安装有下定位单元,下定位单元包括通过牵引绳Ⅱ安装在位于下侧链头上的下穿锥头,下穿锥头延伸至定位块的内部并通过定位销可拆卸式连接。优选的,在轴线上,所述环形槽的宽度尺寸L槽大于环形阻隔部的宽度尺寸L阻。优选的,所述环形阻隔部的外侧壁外凸成弧形结构。优选的,所述打磨单元的中部沿轴线开设有与球形槽顶壁贯通的穿线孔。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种3D打印管路内表面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柔性打磨工具的一端穿过3D打印管路并在其尾端通过定位销安装定位块;S2、将柔性打磨工具的首端通过牵引绳Ⅰ穿过牵引套管并挂接在转动盘的边缘;S3、驱动电机驱动转动盘转动,带动柔性打磨工具在3D打印管路内来回拉动,环形磨刀部侧壁凸起的弧形状磨刀对3D打印管路来回打磨,清理3D打印管路内壁上的杂质,并降低3D打印管路内表面粗糙度;S4、打磨完成后,取下定位块并抽出柔性打磨工具,完成管路清理。(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打印管路内表面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每个打磨单元均可以绕连接处360°旋转,因此该柔性打磨工具可以延3D打印管路内部移动;配合环形磨刀部侧壁凸起有弧形状磨刀,当该柔性打磨工具延着3D打印管路内部快速往返运动时,可以通过机械运动加快打磨工具外表和3D打印管路内表面的摩擦,从而明显降低3D打印管路内表面粗糙度,同时3D打印管路内部不会残留异物,也不会残留磨料。附图说明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3D打印管路内表面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管壁打磨单元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管壁打磨单元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管壁打磨单元的组合结构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下定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打磨单元1、球头部11、让位颈部12、环形磨刀部13、环形阻隔部14、球形槽15、环形槽16、穿线孔17、链头2、牵引绳Ⅰ3、下定位单元4、定位块41、下穿锥头42、定位销43、牵引套管5、绳扣6、转动盘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5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3D打印管路内表面处理装置,包括由多个依次首尾连接的打磨单元1组成的柔性打磨工具,且柔性打磨工具的两端均安装有链头2;所述打磨单元1包括依次连接并共轴线的球头部11、让位颈部12和环形磨刀部13,环形磨刀部13的环形外壁为自中心向边缘凸起的弧形状磨刀,球头部11的侧壁靠近让位颈部12的一侧一体成型有环形阻隔部14,环形磨刀部13远离球头部11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球形槽15,所述球形槽15的内径与球头部11的球径一致;所述球形槽15远离球头部11一侧的侧壁上开设置有环形槽16,所述环形槽16的轴线与球头部11的轴线重合,且环形槽16的槽底内凹成弧形,环形槽16的球心与球形槽15的球心重合,且球心位于环形槽16中,环形槽16弧形槽底的球径大于球形槽15的球径,并与环形阻隔部14的外径相匹配。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4所示,所述球头部11上远离让位颈部12的一侧被切除形成一个顶部平面,且顶部平面垂直于打磨单元1的轴线。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位于上侧的所述链头2上通过牵引绳Ⅰ3安装有绳扣6,且绳扣6的另一端转动套设在转动盘7的侧壁边缘,转动盘7固定安装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牵引绳Ⅰ3上套设有用于绳体下部垂直运动限位牵引套管5。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5所示,位于下侧的所述链头2上安装有下定位单元4,下定位单元4包括通过牵引绳Ⅱ安装在位于下侧链头2上的下穿锥头42,下穿锥头42延伸至定位块41的内部并通过定位销43可拆卸式连接。本实施例中,在轴线上,所述环形槽16的宽度尺寸L槽大于环形阻隔部14的宽度尺寸L阻;所述环形阻隔部14的外侧壁外凸成弧形结构;所述打磨单元1的中部沿轴线开设有与球形槽15顶壁贯通的穿线孔17,保证了相邻两个打磨单元1之间的柔性球铰接无尘性、平滑性以及低摩擦性能,利于蛇形关节的顺利操作。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种3D打印管路内表面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柔性打磨工具的一端穿过3D打印管路并在其尾端通过定位销43安装定位块41;S2、将柔性打磨工具的首端通过牵引绳Ⅰ3穿过牵引套管5并挂接在转动盘7的边缘;S3、驱动电机驱动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打印管路内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个依次首尾连接的打磨单元(1)组成的柔性打磨工具,且柔性打磨工具的两端均安装有链头(2);/n所述打磨单元(1)包括依次连接并共轴线的球头部(11)、让位颈部(12)和环形磨刀部(13),环形磨刀部(13)的环形外壁为自中心向边缘凸起的弧形状磨刀,球头部(11)的侧壁靠近让位颈部(12)的一侧一体成型有环形阻隔部(14),环形磨刀部(13)远离球头部(11)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球形槽(15),所述球形槽(15)的内径与球头部(11)的球径一致;/n所述球形槽(15)远离球头部(11)一侧的侧壁上开设置有环形槽(16),所述环形槽(16)的轴线与球头部(11)的轴线重合,且环形槽(16)的槽底内凹成弧形,环形槽(16)的球心与球形槽(15)的球心重合,且球心位于环形槽(16)中,环形槽(16)弧形槽底的球径大于球形槽(15)的球径,并与环形阻隔部(14)的外径相匹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管路内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个依次首尾连接的打磨单元(1)组成的柔性打磨工具,且柔性打磨工具的两端均安装有链头(2);
所述打磨单元(1)包括依次连接并共轴线的球头部(11)、让位颈部(12)和环形磨刀部(13),环形磨刀部(13)的环形外壁为自中心向边缘凸起的弧形状磨刀,球头部(11)的侧壁靠近让位颈部(12)的一侧一体成型有环形阻隔部(14),环形磨刀部(13)远离球头部(11)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球形槽(15),所述球形槽(15)的内径与球头部(11)的球径一致;
所述球形槽(15)远离球头部(11)一侧的侧壁上开设置有环形槽(16),所述环形槽(16)的轴线与球头部(11)的轴线重合,且环形槽(16)的槽底内凹成弧形,环形槽(16)的球心与球形槽(15)的球心重合,且球心位于环形槽(16)中,环形槽(16)弧形槽底的球径大于球形槽(15)的球径,并与环形阻隔部(14)的外径相匹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管路内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部(11)上远离让位颈部(12)的一侧被切除形成一个顶部平面,且顶部平面垂直于打磨单元(1)的轴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管路内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上侧的所述链头(2)上通过牵引绳Ⅰ(3)安装有绳扣(6),且绳扣(6)的另一端转动套设在转动盘(7)的侧壁边缘,转动盘(7)固定安装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3D打印管路内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绳Ⅰ(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奕邹超高鑫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新杉宇航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