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脊椎康复用训练装置,包括训练台、康复训练板组件和钩形板,所述钩形板滑动插设于训练台内,训练台上设有安放槽,康复训练板组件通过转轴铰接安装于安放槽内,转轴穿过康复训练板组件,转轴两端与安放槽连接处均套设有扭力弹簧,训练台前后两侧对称设有两个手扶杆组件,该装置减震性好,防止脊椎伤者在康复训练时因器材振动过大而导致脊椎二次创伤,并且训练强度较低且具备按摩功能,以帮助脊椎伤者较为轻松、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效果得到大大提升,结构灵活,使用方便,非常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脊椎康复用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康复装置
,具体是一种脊椎康复用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脊柱为人体的中轴骨骼,是身体的支柱,有负重、减震、保护和运动等功能,其除支持和保护功能外,还具有灵活的运动功能,虽然在相邻两椎骨间运动范围很小,但多数椎骨间的运动累计在一起,就可进行较大幅度的运动,其运动方式包括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等项,脊柱各段的运动度不同,这与椎间盘的厚度、椎间关节的方向等制约因素有关,骶部完全不动,胸部运动很少,颈部和腰部则比较灵活。脊椎对我们人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受伤,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康复,在脊椎康复过程中,往往需要用到训练装置来协助康复,但现有训练装置结构固定死板,减震性差且治疗效果不明显,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脊椎康复用训练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椎康复用训练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脊椎康复用训练装置,包括训练台、康复训练板组件和钩形板,所述钩形板滑动插设于训练台内,训练台上设有安放槽,康复训练板组件通过转轴铰接安装于安放槽内,转轴穿过康复训练板组件,转轴两端与安放槽连接处均套设有扭力弹簧,训练台前后两侧对称设有两个手扶杆组件。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训练台底部对称设有多个支撑地脚,每个支撑地脚底部均固定贴设有防滑软垫。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钩形板远离训练台的端面上固定安装有拉手。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训练台前后两侧壁上均旋有多个用于定位钩形板的六角螺栓,钩形板内设有下压座,下压座上设有两个用于卡住使用者腿部的弧形槽,弧形槽内壁上固定贴设有海绵垫,钩形板上由前到后等距安装有多根伸缩杆,伸缩杆下端均固定连接于下压座上,伸缩杆为电动伸缩杆。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康复训练板组件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设有减震泡沫,减震泡沫上均匀嵌设有多个减震球,上夹板和下夹板上均设有用于卡住下夹板的卡槽,上夹板上等距设有多道条形槽,每道条形槽内均转动安装有按摩滚筒,所述按摩滚筒由硅胶材料制成,其表面均匀设有多个按摩凸块,训练台远离钩形板的端部设有海绵头枕。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手扶杆组件包括竖杆和扶手,竖杆固定连接于训练台侧壁上,竖杆由两根管径大小不同的管材可伸缩连接而成,竖杆上设有用于定位其自身长度的紧固螺栓,扶手固定设于竖杆上端,扶手上套设有防滑软套。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1、该装置减震性好,防止脊椎伤者在康复训练时因器材振动过大而导致脊椎二次创伤,并且训练强度较低且具备按摩功能,以帮助脊椎伤者较为轻松、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效果得到大大提升,结构灵活,使用方便,非常具有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下压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两个手扶杆组件与训练台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康复训练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减震泡沫与减震球的连接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训练台与康复训练板组件的连接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注释:1-防滑软垫、2-支撑地脚、3-训练台、4-海绵头枕、5-康复训练板组件、6-六角螺栓、7-下压座、8-伸缩杆、9-钩形板、10-海绵垫、11-竖杆、12-紧固螺栓、13-扶手、14-防滑软套、15-上夹板、16-按摩滚筒、17-减震泡沫、18-下夹板、19-减震球、20-安放槽、21-条形槽、22-拉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请参阅图1~6,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脊椎康复用训练装置,包括训练台3、康复训练板组件5和钩形板9,所述钩形板9用于放置该装置使用者的腿部,其滑动插设于训练台3内,可根据使用者的身高灵活抽拉钩形板9以调整其长度,训练台3前后两侧壁上均旋有多个用于定位钩形板9的六角螺栓6,钩形板9内设有下压座7,所述下压座7上设有两个用于卡住使用者腿部的弧形槽,弧形槽内壁上固定贴设有海绵垫10,钩形板9上由前到后等距安装有多根伸缩杆8,伸缩杆8下端均固定连接于下压座7上,伸缩杆8为电动伸缩杆。训练台3上设有安放槽20,康复训练板组件5通过转轴铰接安装于安放槽20内,所述转轴穿过康复训练板组件5,转轴两端与安放槽20连接处均套设有扭力弹簧,当康复训练板组件5不受力时,康复训练板组件5呈竖直状态,康复训练板组件5包括上夹板15和下夹板18,上夹板15和下夹板18之间设有减震泡沫17,减震泡沫17上均匀嵌设有多个减震球19,上夹板15和下夹板18上均设有用于卡住下夹板18的卡槽,上夹板15上等距设有多道条形槽21,每道条形槽21内均转动安装有按摩滚筒16,所述按摩滚筒16由硅胶材料制成,其表面均匀设有多个按摩凸块,训练台3远离钩形板9的端部设有海绵头枕4。进一步的,训练台3前后两侧对称设有两个手扶杆组件,所述手扶杆组件包括竖杆11和扶手13,竖杆11固定连接于训练台3侧壁上,竖杆11由两根管径大小不同的管材可伸缩连接而成,竖杆11上设有用于定位其自身长度的紧固螺栓12,扶手13固定设于竖杆11上端,扶手13上套设有防滑软套14。进一步的,训练台3底部对称设有多个支撑地脚2,每个支撑地脚2底部均固定贴设有防滑软垫1。在使用时,使用者臀部坐在训练台3上,后背靠着康复训练板组件5,双腿伸直放于钩形板9上,调整好姿势并启动伸缩杆8使下压座7将我们的腿部压住,然后使用者躺下,头部枕在海绵头枕4上,双手分别握住两个扶手13,最后缓慢进行仰卧起坐即开始康复训练,在做仰卧起坐的同时,扭力弹簧会给使用者一个向上的协助力,以帮助脊椎伤者较为轻松、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训练,并且多根按摩滚筒16会对使用者后背进行滚动按摩,又进一步提升康复训练效果;手扶杆组件可根据使用者臂长灵活调整竖杆11长度以便于使用者更加舒适自如地进行康复训练。实施例2请参阅图7,本技术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抽拉钩形板9,所述钩形板9远离训练台3的端面上固定安装有拉手2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在使用时,使用者臀部坐在训练台3上,后背靠着康复训练板组件5,双腿伸直放于钩形板9上,调整好姿势并启动伸缩杆8使下压座7将我们的腿部压住,然后使用者躺下,头部枕在海绵头枕4上,双手分别握住两个扶手13,最后缓慢进行仰卧起坐即开始康复训练,在做仰卧起坐的同时,扭力弹簧会给使用者一个向上的协助力,以帮助脊椎伤者较为轻松、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训练,并且多根按摩滚筒16会对使用者后背进行滚动按摩,又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脊椎康复用训练装置,包括训练台(3)、康复训练板组件(5)和钩形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形板(9)滑动插设于训练台(3)内,训练台(3)上设有安放槽(20),康复训练板组件(5)通过转轴铰接安装于安放槽(20)内,转轴穿过康复训练板组件(5),转轴两端与安放槽(20)连接处均套设有扭力弹簧,训练台(3)前后两侧对称设有两个手扶杆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椎康复用训练装置,包括训练台(3)、康复训练板组件(5)和钩形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形板(9)滑动插设于训练台(3)内,训练台(3)上设有安放槽(20),康复训练板组件(5)通过转轴铰接安装于安放槽(20)内,转轴穿过康复训练板组件(5),转轴两端与安放槽(20)连接处均套设有扭力弹簧,训练台(3)前后两侧对称设有两个手扶杆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康复用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台(3)底部对称设有多个支撑地脚(2),每个支撑地脚(2)底部均固定贴设有防滑软垫(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康复用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形板(9)远离训练台(3)的端面上固定安装有拉手(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康复用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台(3)前后两侧壁上均旋有多个用于定位钩形板(9)的六角螺栓(6),钩形板(9)内设有下压座(7),下压座(7)上设有两个用于卡住使用者腿部的弧形槽,弧形槽内壁上固定贴设有海绵垫(10),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丹丹,王丽杰,栾福超,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