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信善专利>正文

医用补液计算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5865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补液计算尺,由长方形外套板和内滑动板组成,一面为酸中毒补碱计算尺、一面为烧伤补液计算尺;酸中毒补碱计算尺和烧伤补液计算尺的套板都开有槽和窗孔并标有数列,内滑动板也标有相应计算所得数列。本计算尺设计合理,体积小,携带方便,容易操作,计算快捷,是广大外科和专科临床医师及医学生工作和学习的参考工具。(*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操作的计算器件,尤其是一种医用补液计算尺。酸中毒是临床常见综合病症之一,在治疗原发病及引起酸中毒原因的同时,补碱是治疗酸中毒的重要方法之一,补碱量的确定应按公式计算而得出。烧伤补液亦是治疗烧伤的重要方法之一,补液量的确定亦有一套严格的公式计算。由于计算繁锁且耗时,在实际工作中,对补碱的用量或补液的用量往往不是计算而是以“估计”的方法进行,这种凭临床经验进行的“估计”,显然是不严谨的,缺乏科学性。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体积小、使用简捷方便的、进行酸中毒补碱和烧伤补液量计算的医用补液计算尺。本技术由长方形外套板和内滑动板组成,一面为酸中毒补碱计算尺、一面为烧伤补液计算尺;酸中毒补碱计算尺的套板正面上方开一长形槽,在槽的上、下从左至右分别标有二氧化碳结合力数列和应提高数列,在套板的下方正中开有一窗孔,窗孔两侧分别标有三种碱性溶液计算公式;内滑动板上方从左至右标有体重公斤数,下方从左至右标有三种碱性溶液的计算补给量得数;烧伤补液计算尺的套板正面上方开一长形槽,槽的下缘从左至右标有体重数列,并分为婴幼儿、儿童少年和成人三个区段,在每个区段中间开一窗孔,在窗孔四周相应标有胶、晶体液配合比例及计算公式;在内滑动板上、下方从右至左分别标有烧伤面积数列及胶、晶体溶液的计算所得数列。本计算尺设计合理,体积小,携带方便,容易操作,计算快捷,是广大外科和专科临床医师及医学生工作和学习的参考工具。以下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反面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是由一长约20cm、宽约5cm、厚0.5cm的外套板以及可以在其内来回拉动的内滑动板组成。它的一面为酸中毒补碱计算尺、一面为烧伤补液计算尺,以下分别说明这两种计算尺的具体内容1、酸中毒补碱计算尺①结构在套板正面上方开有一10×1cm的长形槽,在槽的上、下边从左至右分别标有所测得(患者)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4~20mmol/L(毫摩尔)和10~45vol%(容积%)数列及与上两数列相对应从右至左应提高CO2CP 2~18mmol/L和5~40vol%数列;在套板的下方正中开有一窗孔,在此窗孔两侧标有三种碱性溶液计算公式等内容;在滑动板上方从左至右标有患者体重5~80公斤(kg)数,以及在其下方从左至右标有三种碱性溶液的计算补给量得数。②计算公式CO2结合力正常值为22~29mmol/L(50~65vol%),计算时以22mmol/L(50vol%)为标准。a、×0.5×体重(kg)=ml(5%碳酸氢钠溶液,每1.67ml含1mmol);b、×0.3×体重(kg)=ml(11.2%乳酸钠溶液,每1ml含1mmol);c、×0.6×体重(kg)=mmol(7.28%THAM溶液,每1ml含0.6mmol)。③使用方法在套板上查出所测得(患者)CO2CPmmol/L(vol%)数,再在滑动板上查出(患者)体重公斤(kg)数,然后将两数对准,即在下面窗孔内显示出三种碱性溶液的补给量ml数及mmol数。实施例1 患者体重为50公斤(kg),所测得CO2CP是13.5mmol/L(30vol%),然后将“50”和“13.5(30)”两数对准,即在下面窗孔内显示出5%碳酸氢钠溶液500ml、11.2%乳酸钠溶液300ml和7.28%THAM溶液260mmol,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用其中一种碱性溶液即可。2、烧伤补液计算尺①结构在套板正面上方有一14×1cm的长形槽,在槽的下缘从左至右标有体重5~100公斤(kg)数列,并划分为婴幼儿、儿童少年和成人三个区段,在每个区段中间开有一方形窗孔,在此窗孔四周相应标有胶、晶体液配合比例及计算公式等内容;在内滑板上方与下方从右至左分别标有10~100%II、III度烧伤面积数列和按婴幼儿、儿童少年和成人三组顺序标出胶、晶体溶液的计算所得量数列。②计算公式(此公式仅限于婴幼儿、儿童少年II、III度烧伤面积在10%和成人II、III度烧伤面积在15%以上的患者)。a、婴幼儿胶∶晶=1∶1胶体液=II、III度烧伤面积%×体重(kg)×1ml,晶体液=II、III度烧伤面积%(kg)×体重(kg)×1ml,基础水=100~150ml/kg/日。1岁以内患儿和II、III度烧伤面积虽不及10%,但伴有特殊部位烧伤、休克者,其晶体液较计算量可少给。b、儿童少年胶∶晶=0.8∶1胶体液=II、III度烧伤面积%×体重(kg)×0.8ml,晶体液=II、III度烧伤面积%×体重(kg)×1ml,基础水=50~100ml/kg/日。c、成人胶∶晶=0.5∶1胶体液=II、III度烧伤面积%×体重(kg)×0.5ml,晶体液=II、III度烧伤面积%×体重(kg)×1ml,基础水=2000~3000ml/日。③使用方法首先在套板上查出患者体重公斤(kg)数,再在内滑动板上查出患者II、III度烧伤面积%数,将两数对准,即可在下面各区段窗孔内分别显示出婴幼儿、儿童少年和成人组的胶、晶体液体之补给量。实施例2一患儿体重为10公斤(kg),II、III度烧伤面积为40%,分别在套板与滑动板上查出“10”和“40”两数,然后将两数对准,即在婴幼儿组窗孔内显示出胶体液是400ml,晶体液是400ml,另加基础水1000ml(100ml/kg/日),其液体计算总量是1800ml(第一个24小时),第二个24小时的补液量除基础水不变外,胶、晶体液为半量。实施例3 患者体重为60公斤(kg),II、III度烧伤面积为50%,分别在套板与滑动板上查出“60”和“50”两数,然后将两数对准,即在成人组窗孔内显示出胶体液是1500ml,晶体液是3000ml,加基础水3000ml(50ml/kg/日),其液体计算总量是7500ml(第一个24小时),第二个24小时补液量除基础不变外,胶、晶体液为半量。权利要求1.一种医用补液计算尺,由长方形外套板和内滑动板组成,其特征在于a、一面为酸中毒补碱计算尺、一面为烧伤补液计算尺;b、酸中毒补碱计算尺的套板正面上方开一长形槽,在槽的上、下从左至右分别标有二氧化碳结合力数列和应提高数列,在套板的下方正中开有一窗孔,窗孔两侧分别标有三种碱性溶液计算公式;内滑动板上方从左至右标有体重公斤数,下方从左至右标有三种碱性溶液的计算补给量得数;c、烧伤补液计算尺的套板正面上方开一长形槽,槽的下缘从左至右标有体重数列,并分为婴幼儿、儿童少年和成人三个区段,在每个区段中间开一窗孔,在窗孔四周相应标有胶、晶体液配合比例及计算公式;在内滑动板上、下方从右至左分别标有烧伤面积数列及胶、晶体溶液的计算所得数列。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补液计算尺,由长方形外套板和内滑动板组成,一面为酸中毒补碱计算尺、一面为烧伤补液计算尺;酸中毒补碱计算尺和烧伤补液计算尺的套板都开有槽和窗孔并标有数列,内滑动板也标有相应计算所得数列。本计算尺设计合理,体积小,携带方便,容易操作,计算快捷,是广大外科和专科临床医师及医学生工作和学习的参考工具。文档编号G06C1/00GK2384591SQ9923798公开日2000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19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补液计算尺,由长方形外套板和内滑动板组成,其特征在于:a、一面为酸中毒补碱计算尺、一面为烧伤补液计算尺;b、酸中毒补碱计算尺的套板正面上方开一长形槽,在槽的上、下从左至右分别标有二氧化碳结合力数列和应提高数列,在套板的下方正 中开有一窗孔,窗孔两侧分别标有三种碱性溶液计算公式;内滑动板上方从左至右标有体重公斤数,下方从左至右标有三种碱性溶液的计算补给量得数;c、烧伤补液计算尺的套板正面上方开一长形槽,槽的下缘从左至右标有体重数列,并分为婴幼儿、儿童少年和成人 三个区段,在每个区段中间开一窗孔,在窗孔四周相应标有胶、晶体液配合比例及计算公式;在内滑动板上、下方从右至左分别标有烧伤面积数列及胶、晶体溶液的计算所得数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信善
申请(专利权)人:罗信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