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异形轴承的钢筋弯箍智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5795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钢筋弯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异形轴承的钢筋弯箍智能装置,包括:弯箍平台;弯箍托盘,弯箍托盘平行设置在弯箍平台上方;轴承部件,轴承部件通过轴头设置在弯箍托盘上方;第一夹持部件,第一夹持部件通过第一滑道配合在弯箍平台顶部的一端;并且弯箍托盘远离第一夹持部件一侧的顶部设有第二夹持部件;压紧滑台,压紧滑台通过第三滑道配合在弯箍平台顶部的第一夹持部件与第二夹持部件之间,压紧滑台靠近轴承部件一端的顶部设有压紧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异形轴承的钢筋弯箍智能装置,在钢筋弯箍过程中,通过压紧轮对钢筋的弯箍受力区进行挤延展,从而避免钢筋的拉伸部位产生拉伤裂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异形轴承的钢筋弯箍智能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筋弯箍
,具体为一种利用异形轴承的钢筋弯箍智能装置。
技术介绍
钢筋弯箍智能装置,是利用伺服电机、齿轮、梯形齿轮杆、锥形齿轮、固定销和异形轴承等装置,把钢筋弯箍成所需要形状的装置,通过顶块和异形轴承的配合,伺服电机输出动力,挤压钢筋,使钢筋工作人员按照要求形成需要的形状,通过当前常见的弯箍装置对钢筋进行弯箍过程中,一旦弯箍角度过大,往往会对钢筋的外弧表面造成拉伸裂纹,从而影响钢筋的使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异形轴承的钢筋弯箍智能装置,在钢筋弯箍过程中,通过压紧轮对钢筋的弯箍受力区进行挤延展,从而避免钢筋的拉伸部位产生拉伤裂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异形轴承的钢筋弯箍智能装置,包括:弯箍平台,所述弯箍平台顶部水平的工作表面,并且所述弯箍平台顶部中央设有竖直贯穿的轴孔;弯箍托盘,所述弯箍托盘平行设置在所述弯箍平台上方,并其所述弯箍托盘底部设有主轴,所述主轴与所述轴孔配合,并且所述主轴位于所述弯箍平台底部的一端设有从动齿轮;轴承部件,所述轴承部件通过轴头设置在所述弯箍托盘上方,并且与所述主轴同轴设置;第一夹持部件,所述第一夹持部件通过第一滑道配合在所述弯箍平台顶部的一端,所述第一滑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轴承部件直径方向相平行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夹持部件设有一条轴线与所述轴承部件外轮廓相切的第一通道;并且所述弯箍托盘远离所述第一夹持部件一侧的顶部设有第二夹持部件,所述第二夹持部件设有一条轴线与所述轴承部件外轮廓相切的第二通道;压紧滑台,所述压紧滑台通过第三滑道配合在所述弯箍平台顶部的所述第一夹持部件与第二夹持部件之间,并且所述第三滑道方向与所述轴承部件直径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压紧滑台靠近所述轴承部件一端的顶部设有压紧轮;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固定设置在所述弯箍平台的底部,并且通过输出端的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固定设置在所述弯箍平台滑台顶部,用于检测所述弯箍托盘的偏转角度;控制器,所述驱动马达与所述角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轴承部件包括异形轴承,所述异形轴承具有圆柱状外侧壁,并且所述轴承部件外侧壁的底部环周向设有支撑圈;还包括嵌套设置在所述轴承部件外侧壁上的上模具环和下模具环,所述上模具环的顶部外缘及所述下模具环底部的外缘分别设有倒角;还包括压紧上盖,所述上盖嵌套在所述轴承部件顶部,并且,通过锁定螺栓与所述轴承部件固定,用于压紧所述上模具环和所述下模具环。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部件通过滑块于所述第一滑道配合,并且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滑道之间设有第一丝杠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丝杠传动机构设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压紧滑台通过滑块于所述第三滑道配合,并且所述滑块于所述第三滑道之间设有第二丝杠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丝杠传动机构设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与所述控制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部件由固定夹片及随动夹片构成,所述固定夹片与所述随动夹片相互平行设置,并且所述固定夹片与所述随动夹片相近的一侧分别通过相对应的开槽形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固定夹片与所述随动片之间通过多个铰接臂相互铰接。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在弯箍过程中,驱动马达工作通过从动齿轮带动弯箍平台旋转,此时夹着钢筋的第二夹持部件将钢筋已轴承部件为支点,并使其产生弯折,改过程中,通过控制器对弯折角度进行控制,同时通过角度传感器对实际弯折角度进行采集,当采集值达到预设值后,驱动马达停止工作,此时释放第一夹持部件及第二夹持部件,将弯箍后的钢筋取出完成钢筋的弯箍工作。在钢筋的弯箍过程中,控制器控制第二丝杠传动机构使压紧滑台向轴承部件方向移动,并施加挤压力,从而通过压紧轮对钢筋的弯折区间进行挤压碾压,避免钢筋外部表面产生裂伤。上模具环及下模具环对钢筋弯折区间的内部进行定形,从而约束钢筋弯折区间内部的挤压变形,避免应力集中而导致弯折区域的外侧产生裂伤。在钢筋弯箍过程中,第一传动丝杠根据控制器的指令进行工作,驱动马达控制弯箍平台旋转时,第一丝杠传动机构带动第一夹持部件夹持着钢筋向轴承部件方向移动,从而使钢筋后部不断的向弯箍区域进行递送,避免钢筋在弯箍过程中,因弯箍区域外部过分拉伸而造成的撕裂伤。第一夹持部件通过随动片实现了自动锁紧的作用,并且在铰接臂的配合下,获得自增力的自锁作用,保证钢筋的单向传递效果,避免在第一丝杠传动机构递送钢筋时出现的打滑现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主轴底部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轴承部件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夹持部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根据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利用异形轴承的钢筋弯箍智能装置,包括:弯箍平台1,所述弯箍平台1顶部水平的工作表面,并且所述弯箍平台1顶部中央设有竖直贯穿的轴孔;弯箍托盘3,所述弯箍托盘3平行设置在所述弯箍平台1上方,并其所述弯箍托盘3底部设有主轴4,所述主轴4与所述轴孔配合,并且所述主轴4位于所述弯箍平台1底部的一端设有从动齿轮5;轴承部件6,所述轴承部件6通过轴头设置在所述弯箍托盘3上方,并且与所述主轴4同轴设置;第一夹持部件7,所述第一夹持部件7通过第一滑道8配合在所述弯箍平台1顶部的一端,所述第一滑道8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轴承部件6直径方向相平行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夹持部件7设有一条轴线与所述轴承部件6外轮廓相切的第一通道;并且所述弯箍托盘3远离所述第一夹持部件7一侧的顶部设有第二夹持部件10,所述第二夹持部件10设有一条轴线与所述轴承部件6外轮廓相切的第二通道;压紧滑台12,所述压紧滑台12通过第二滑道13配合在所述弯箍平台1顶部的所述第一夹持部件7与第二夹持部件10之间,并且所述第二滑道13方向与所述轴承部件6直径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压紧滑台12靠近所述轴承部件6一端的顶部设有压紧轮14;驱动马达15,所述驱动马达15固定设置在所述弯箍平台1的底部,并且通过输出端的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5啮合;角度传感器16,所述角度传感器16固定设置在所述弯箍平台1滑台顶部,用于检测所述弯箍托盘3的偏转角度;控制器,所述驱动马达15与所述角度传感器16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压紧滑台12通过滑块于所述第二滑道13配合,并且所述滑块于所述第二滑道13之间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异形轴承的钢筋弯箍智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弯箍平台,所述弯箍平台顶部水平的工作表面,并且所述弯箍平台顶部中央设有竖直贯穿的轴孔;/n弯箍托盘,所述弯箍托盘平行设置在所述弯箍平台上方,并其所述弯箍托盘底部设有主轴,所述主轴与所述轴孔配合,并且所述主轴位于所述弯箍平台底部的一端设有从动齿轮;/n轴承部件,所述轴承部件通过轴头设置在所述弯箍托盘上方,并且与所述主轴同轴设置;/n第一夹持部件,所述第一夹持部件通过第一滑道配合在所述弯箍平台顶部的一端,所述第一滑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轴承部件直径方向相平行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夹持部件设有一条轴线与所述轴承部件外轮廓相切的第一通道;/n并且所述弯箍托盘远离所述第一夹持部件一侧的顶部设有第二夹持部件,所述第二夹持部件设有一条轴线与所述轴承部件外轮廓相切的第二通道;/n压紧滑台,所述压紧滑台通过第三滑道配合在所述弯箍平台顶部的所述第一夹持部件与第二夹持部件之间,并且所述第三滑道方向与所述轴承部件直径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压紧滑台靠近所述轴承部件一端的顶部设有压紧轮;/n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固定设置在所述弯箍平台的底部,并且通过输出端的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n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固定设置在所述弯箍平台滑台顶部,用于检测所述弯箍托盘的偏转角度;/n控制器,所述驱动马达与所述角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异形轴承的钢筋弯箍智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弯箍平台,所述弯箍平台顶部水平的工作表面,并且所述弯箍平台顶部中央设有竖直贯穿的轴孔;
弯箍托盘,所述弯箍托盘平行设置在所述弯箍平台上方,并其所述弯箍托盘底部设有主轴,所述主轴与所述轴孔配合,并且所述主轴位于所述弯箍平台底部的一端设有从动齿轮;
轴承部件,所述轴承部件通过轴头设置在所述弯箍托盘上方,并且与所述主轴同轴设置;
第一夹持部件,所述第一夹持部件通过第一滑道配合在所述弯箍平台顶部的一端,所述第一滑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轴承部件直径方向相平行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夹持部件设有一条轴线与所述轴承部件外轮廓相切的第一通道;
并且所述弯箍托盘远离所述第一夹持部件一侧的顶部设有第二夹持部件,所述第二夹持部件设有一条轴线与所述轴承部件外轮廓相切的第二通道;
压紧滑台,所述压紧滑台通过第三滑道配合在所述弯箍平台顶部的所述第一夹持部件与第二夹持部件之间,并且所述第三滑道方向与所述轴承部件直径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压紧滑台靠近所述轴承部件一端的顶部设有压紧轮;
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固定设置在所述弯箍平台的底部,并且通过输出端的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
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固定设置在所述弯箍平台滑台顶部,用于检测所述弯箍托盘的偏转角度;
控制器,所述驱动马达与所述角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阳刘彬吴逸飞李贵桦刘明东华涛冉腾黄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奉建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