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分体式校直顶弯一体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5765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向分体式校直顶弯一体机构,属于钢轨校直领域。沿钢轨行进方向顺序布置弯曲测量机构、立式C型校直机和卧式C型校直顶弯机,物料传输料辊安装在布置弯曲测量机构、立式C型校直机和卧式C型校直顶弯机之间。优点是结构新颖,通过配备三个压头部装、三个支撑部装,通过压头和支撑的不同组合,适应工件不同方向的校直,工件无需翻转角度。采用分体式两向架构,可以同时实现校直和顶弯功能。立式校直机可移动性可以为卧式轨道校直或顶弯过程中工件弯曲预留出足够空间。同时,立式校直机退出时,增加同步进去的辅助托辊,具有较高灵活度。相对于校直机而言,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降低人工操作等繁琐度以及提高校直、顶弯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分体式校直顶弯一体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轨校直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双向分体式校直顶弯一体机构。
技术介绍
由于火车轨道钢轨精度对于轨道交通至关重要,因此,在水平线性方向以及高度方有极高的要求,传统的轨道钢轨校直设备仅包含一对活动压头,需要不停地检测钢轨形状缺陷并进行调节矫正,甚至在一定情况下需要翻轨等人工参与动作,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繁琐度,并且效率低、钢轨轨端的直线度超差、留有超标准的弯曲量。采用一体式校直方式,虽然可以同时实现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校直,但是限制了校直过程中弯曲的预留空间,并且灵活度不高,同时一对或两对压头相对于三对压头而言,灵活度不高,影响校直效率和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向分体式校直顶弯一体机构,以解决目前需要人工参与翻轨,灵活度不高,影响校直效率和精度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弯曲测量机构、立式C型校直机、卧式C型校直顶弯机、物料传输料辊,其中沿钢轨行进方向顺序布置弯曲测量机构、立式C型校直机和卧式C型校直顶弯机,物料传输料辊安装在布置弯曲测量机构、立式C型校直机和卧式C型校直顶弯机之间。所述立式C型校直机包括立式加载油缸、立式主机框架、压头三、立式导向杆、立式加载梁、压头一、压头二、支撑一、支撑二、支撑三、测量一、测量二、电机、减速机、直线导轨组件、齿条和齿轮,其中立式主机框架采用C型框架结构,立式导向杆固定连接在立式主机框架两侧,立式加载梁与立式导向杆滑动连接,立式加载油缸与立式主机框架上部固定连接,立式加载梁与立式加载油缸的缸杆下部固定连接,压头一、压头二、压头三分别固定连接在立式加载梁下方,支撑一、支撑二、支撑三分别固定连接在立式主机框架的下部、且分别与压头一、压头二、压头三上下对应,测量一、测量二分别固定连接在立式主机框架的下部;立式主机框架下部与直线导轨组件滑动连接,齿条与直线导轨组件上方固定连接,减速机固定连接在立式主机框架内部下方,电机与减速机连接,减速机与齿轮固定连接,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所述卧式C型校直顶弯机包括:卧式加载油缸、卧式主机框架、压头六、卧式导向杆、卧式加载梁、压头四、压头五、支撑四、支撑五、支撑六、测量三、测量四,其中卧式主机框架采用C型框架结构,卧式导向杆固定连接在卧式主机框架两侧,卧式加载梁与卧式导向杆滑动连接,卧式加载油缸与卧式主机框架后部固定连接,卧式加载梁与卧式加载油缸的缸杆固定连接,压头四、压头五、压头六分别固定连接在卧式加载梁前方,支撑四、支撑五、支撑六分别固定连接在卧式主机框架的内部、且分别与压头四、压头五、压头六前后对应,测量三、测量四分别固定连接在卧式主机框架的内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结构新颖,通过给每台校直、顶弯机配备三个压头部装、三个支撑部装,通过压头和支撑的不同组合,适应工件不同方向的校直,工件无需翻转角度。采用分体式两向架构,可以同时实现校直和顶弯功能。立式校直机可移动性可以为卧式轨道校直或顶弯过程中工件弯曲预留出足够空间。同时,立式校直机退出时,增加同步进去的辅助托辊,具有较高灵活度。相对于校直机而言,本专利技术可以降低人工操作等繁琐度以及提高校直、顶弯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立式C型校直机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不包括电机、减速机、直线导轨组件、齿条和齿轮;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图2的左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立式C型校直机电机、减速机、直线导轨组件、齿条和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卧式C型校直顶弯机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B-B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弯曲测量机构1、立式C型校直机2、卧式C型校直顶弯机3、物料传输料辊4,其中沿钢轨行进方向顺序布置弯曲测量机构1、立式C型校直机2和卧式C型校直顶弯机3,物料传输料辊4安装在布置弯曲测量机构1、立式C型校直机2和卧式C型校直顶弯机3之间。所述立式C型校直机2包括立式加载油缸201、立式主机框架202、压头三203、立式导向杆204、立式加载梁205、压头一206、压头二207、支撑一208、支撑二209、支撑三210、测量一211、测量二212、电机213、减速机214、直线导轨组件215、齿条216和齿轮217,其中立式主机框架202采用C型框架结构,立式导向杆204固定连接在立式主机框架202两侧,立式加载梁205与立式导向杆204滑动连接,立式加载油缸201与立式主机框架202上部固定连接,立式加载梁205与立式加载油缸201的缸杆下部固定连接,压头一206、压头二207、压头三203分别固定连接在立式加载梁205下方,支撑一208、支撑二209、支撑三210分别固定连接在立式主机框架202的下部、且分别与压头一206、压头二207、压头三203上下对应,测量一211、测量二212分别固定连接在立式主机框架202的下部;立式主机框架202下部与直线导轨组件215滑动连接,齿条216与直线导轨组件215上方固定连接,减速机214固定连接在立式主机框架202内部下方,电机213与减速机214连接,减速机214与齿轮217固定连接,齿轮217与齿条216啮合连接;所述卧式C型校直顶弯机3包括:卧式加载油缸301、卧式主机框架302、压头六303、卧式导向杆304、卧式加载梁305、压头四306、压头五307、支撑四308、支撑五309、支撑六310、测量三311、测量四312,其中卧式主机框架302采用C型框架结构,卧式导向杆304固定连接在卧式主机框架302两侧,卧式加载梁305与卧式导向杆304滑动连接,卧式加载油缸301与卧式主机框架302后部固定连接,卧式加载梁305与卧式加载油缸301的缸杆固定连接,压头四306、压头五307、压头六303分别固定连接在卧式加载梁305前方,支撑四308、支撑五309、支撑六310分别固定连接在卧式主机框架302的内部、且分别与压头四306、压头五307、压头六308前后对应,测量三311、测量四312分别固定连接在卧式主机框架302的内部。工作原理校直时,弯曲测量机构1对钢轨5侧面及顶面弯曲情况进行测量,物料传输料辊4将轨道输送至立式C型校直机2、卧式C型校直顶弯机3,分别对轨道两个方向直线度进行校直;校直完成后,物料传输料辊4将轨道输送至弯曲测量机构1进行复检;顶弯时,立式C型校直机2后退,为卧式C型校直顶弯机3操作过程中工件弯曲预留出空间;其中:立式C型校直机2工作过程:加载过程:立式加载油缸201作用,立式导向杆204导向,液压回路控制立式加载梁205移动,实现上下加载作用;通过控制立式加载油缸201端部压头进给量,通过压头一206和压头三203与支撑二209组合,根据测量一211、测量二212实时测量校直量,对该组合压头进行加载指导,可以修正垂直向下弯曲变形;通过压头二207与支撑一208、支撑三210结合实现垂直向上弯曲量;此外,通过立式C型校直机2水平移动可以为卧式C型校直顶弯机3校直或顶弯过程中工件弯曲预留出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分体式校直顶弯一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弯曲测量机构、立式C型校直机、卧式C型校直顶弯机、物料传输料辊,其中沿钢轨行进方向顺序布置弯曲测量机构、立式C型校直机和卧式C型校直顶弯机,物料传输料辊安装在布置弯曲测量机构、立式C型校直机和卧式C型校直顶弯机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分体式校直顶弯一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弯曲测量机构、立式C型校直机、卧式C型校直顶弯机、物料传输料辊,其中沿钢轨行进方向顺序布置弯曲测量机构、立式C型校直机和卧式C型校直顶弯机,物料传输料辊安装在布置弯曲测量机构、立式C型校直机和卧式C型校直顶弯机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分体式校直顶弯一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C型校直机包括立式加载油缸、立式主机框架、压头三、立式导向杆、立式加载梁、压头一、压头二、支撑一、支撑二、支撑三、测量一、测量二、电机、减速机、直线导轨组件、齿条和齿轮,其中立式主机框架采用C型框架结构,立式导向杆固定连接在立式主机框架两侧,立式加载梁与立式导向杆滑动连接,立式加载油缸与立式主机框架上部固定连接,立式加载梁与立式加载油缸的缸杆下部固定连接,压头一、压头二、压头三分别固定连接在立式加载梁下方,支撑一、支撑二、支撑三分别固定连接在立式主机框架的下部、且分别与压头一、压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城于明陈景光牛加飞庄树明车立志于洪星王大雷金可新张立军梁宏波赵宁宁荆莹齐昆王宇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机试验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铁科北京轨道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