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形出风的风淋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5736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7
本申请涉及一种环形出风的风淋室,属于净化设备的技术领域。其包括风淋室本体,风淋室本体的内侧水平固定有底板,底板将风淋室本体上下划分为除尘室和吸尘室,底板上开设有通风口,吸尘室内设置有抽风组件,风淋室本体内侧的顶部设置有环形导轨,环形导轨上设置有第一移动组件,第一移动组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喷嘴,第一喷嘴的出风端朝向底板,第一喷嘴的进气端连接有第一气管,第一气管远离第一喷嘴的一端与气源连接,风淋室本体的两外侧壁设置有第二移动组件,第二移动组件上设置有喷吹组件。本申请风淋室本体的气流自上而下流动,可以有效提高风淋室本体的除尘效果,减少气源的使用,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形出风的风淋室
本申请涉及净化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环形出风的风淋室。
技术介绍
医药、精密机械等制造领域,一般需要在无尘室进行,生产过程中,为了减少进出人员携带外部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进入无尘室,一般需要在出入口安装风淋室,利用风淋室去除进入无尘室的人员携带的灰尘等杂物。风淋室是一种通用性较强的局部净化设备,其安装于无尘室与非无尘室之间,是进入无尘室前必经的通道,风淋室可以减少人员进出无尘室所带来的污染问题。现有的风淋室一般为一个过道,过道的两侧设有吹风口,人员进入过道后,吹风口出风,同时需人员在过道内旋转身体,才能较彻底地将人员身上的灰尘等杂物去除,并且人员的鞋脚处往往是灰尘最多的地方,相关技术中的风淋室一般容易忽略对人员的鞋脚处进行清理,导致人员身上的灰尘等杂物清除的不够彻底,人员携带灰尘进入无尘室后,无尘室内的落尘量增加,导致需要重新对无尘室进行清洁除尘,增加了人力物力成本的消耗,不利于现代化节能环保的生产制造。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相关技术中的风淋室的除尘效果不够彻底,容易对无尘室内的生产产品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有助于改善相关技术中的风淋室的除尘效果不够彻底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环形出风的风淋室。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环形出风的风淋室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环形出风的风淋室,包括风淋室本体,所述风淋室本体的内侧水平固定有底板,所述底板将风淋室本体上下划分为除尘室和吸尘室,所述底板上开设有通风口,所述吸尘室内设置有用于将风淋室本体内的空气抽取到风淋室本体外侧的抽风组件,所述风淋室本体内侧的顶部设置有环形导轨,所述环形导轨上设置有第一移动组件,所述第一移动组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喷嘴,所述第一喷嘴的出风端朝向底板,第一喷嘴的进气端连接有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气管远离第一喷嘴的一端与气源连接,所述风淋室本体沿长度方向且靠近底部的两外侧设置有第二移动组件,所述第二移动组件的移动方向与风淋室本体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所述第二移动组件上设置有喷吹组件,所述喷吹组件的出风端穿过风淋室本体的侧壁并垂直朝向风淋室本体的竖直中心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移动组件带动第一喷嘴沿环形导轨进行移动,第一喷嘴出气,人员或货物无需转动,即可实现对人员或货物较大范围的除尘,提高风淋室本体的除尘效果,同时,设置在风淋室本体靠近底部侧壁的喷吹组件则可以对人员的鞋脚处进行活动式喷吹,可以较彻底地清除人员鞋脚处的灰尘等,喷吹完后,灰尘从底板处被抽取出去,完成除尘过程。与传统的两侧喷吹除尘的风淋室相比,该风淋室本体的气流自上而下流动,减少了灰尘在被喷吹后重新附着在人体或货物上的情况,并且与底部两侧的喷吹组件结合使用,可以有效提高风淋室本体的除尘效果,进而保障了无尘室的生产制造。可选的,所述风淋室本体内侧的顶部吊设有吊板,所述环形导轨安装在吊板的顶面,所述环形导轨的边缘靠近吊板的边缘,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包括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环形导轨上,所述滑块远离吊板中心的一侧固定有L型板,所述L型板朝下延伸并弯折位于吊板的下方,所述第一喷嘴固定在L型板的底面,所述吊板的顶面设置有用于驱动滑块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驱动组件带动滑块在滑轨上滑动,从而实现第一喷嘴在环形导轨上的移动,使第一喷嘴移动式对人员或货物进行移动式大范围喷吹,减少出现人员或货物不转动导致除尘不够彻底的现象。该方案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可以降低成本,提高除尘效果。可选的,所述滑块靠近环形导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两转轮,两所述转轮的外侧分别抵接环形导轨的左右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轮的设置保证了滑块在滑轨上滑动的稳定性,同时保证了滑块能沿环形导轨进行拐角,确保了该装置的正常使用。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出传动轮、输送带、第一驱动电机以及连接件,所述传动轮沿水平方向安装在吊板的顶面且与吊板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轮设置为两个,所述输送带设置在两传动轮之间,所述输送带与传动轮传动连接,所述输送带与环形导轨相平行,所述吊板的顶面靠近其中一传动轮的一侧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延伸至传动轮的上方,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安装在支撑板的顶面,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支撑板且与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轮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设置在输送带与滑块之间用于连接输送带和滑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驱动电机开启,带动传动轮转动,传动轮转动带动输送带输送,使与输送带连接的滑块一起随输送带移动,从而实现滑块在滑轨上的移动,进而实现第一喷嘴的移动。该方案控制简单,动作迅速,可实现第一喷嘴的快速移动,进而有利于提高风淋室的除尘效果。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铰接耳、连接块以及连接销,所述铰接耳安装在输送带远离传动轮的一侧,所述连接块固定在滑块靠近输送带的一侧,所述铰接耳与连接块通过连接销固定,所述铰接耳与连接块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送带带动滑块移动,在滑块进入环形导轨的弧形部分时,连接块相对于铰接耳发生一定角度的转动,使滑块能正确进入环形导轨的弧形部分,保证结构的正常运行。可选的,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包括固定座、丝杠、导杆、滑座以及第二驱动电机,所述固定座安装在风淋室本体的外侧,所述固定座设置为两个,所述丝杠沿风淋室本体的长度方向转动连接在两固定座上,所述导杆安装在两固定座上且与丝杠平行,所述滑座安装在丝杆和导杆上,所述滑座与丝杠螺纹连接,所述滑座与导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丝杠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丝杠和电机结合的驱动方式,有利于带动安装在滑座上的喷吹组件来回移动,使喷吹组件可以往复对人员的鞋脚处进行喷吹,提高对人员的鞋脚处的除尘效果,经喷吹后的灰尘则可以就近通过通风口排出,有效减少了喷淋室本体的灰尘的积累,保证了除尘效果。可选的,所述喷吹组件包括活动板、第二喷嘴以及第二气管,所述活动板固定在滑座的顶面,所述第二喷嘴固定在活动板靠近风淋室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气管连接在第二喷嘴的进气端,所述第二气管与气源相连接,所述风淋室本体沿长度方向且靠近底部的两侧壁开设有活动孔,所述活动孔沿风淋室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喷嘴的出气端穿设于活动孔内,所述第二喷嘴的出气端朝向风淋室本体的竖直中心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移动组件带动第二喷嘴移动,使第二喷嘴沿风淋室本体的长度方向来回喷吹,实现对风淋室底部的灰尘的清扫。这样的设置方便第二喷嘴连接外部气源,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可选的,所述第二喷嘴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喷嘴沿活动板的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第二喷嘴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对风淋室本体底部的喷吹效果,进而可以有效提高风淋室本体的除尘效果。可选的,所述第一喷嘴的出气端设置为喇叭状,所述第二喷嘴的出气端设置为鸭嘴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喷嘴的气体主要是喷吹到人员身体上,喇叭口的设置可以增大第一喷嘴的喷吹范围,同时使喷出的气体的气流扩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形出风的风淋室,包括风淋室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淋室本体(1)的内侧水平固定有底板(11),所述底板(11)将风淋室本体(1)上下划分为除尘室(12)和吸尘室(13),所述底板(11)上开设有通风口(111),所述吸尘室(13)内设置有用于将风淋室本体(1)内的空气抽取到风淋室本体(1)外侧的抽风组件(2),所述风淋室本体(1)内侧的顶部设置有环形导轨(3),所述环形导轨(3)上设置有第一移动组件(4),所述第一移动组件(4)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喷嘴(5),所述第一喷嘴(5)的出风端朝向底板(11),第一喷嘴(5)的进气端连接有第一气管(51),所述第一气管(51)远离第一喷嘴(5)的一端与气源连接,所述风淋室本体(1)沿长度方向且靠近底部的两外侧设置有第二移动组件(7),所述第二移动组件(7)的移动方向与风淋室本体(1)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所述第二移动组件(7)上设置有喷吹组件(8),所述喷吹组件(8)的出风端穿过风淋室本体(1)的侧壁并垂直朝向风淋室本体(1)的竖直中心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形出风的风淋室,包括风淋室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淋室本体(1)的内侧水平固定有底板(11),所述底板(11)将风淋室本体(1)上下划分为除尘室(12)和吸尘室(13),所述底板(11)上开设有通风口(111),所述吸尘室(13)内设置有用于将风淋室本体(1)内的空气抽取到风淋室本体(1)外侧的抽风组件(2),所述风淋室本体(1)内侧的顶部设置有环形导轨(3),所述环形导轨(3)上设置有第一移动组件(4),所述第一移动组件(4)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喷嘴(5),所述第一喷嘴(5)的出风端朝向底板(11),第一喷嘴(5)的进气端连接有第一气管(51),所述第一气管(51)远离第一喷嘴(5)的一端与气源连接,所述风淋室本体(1)沿长度方向且靠近底部的两外侧设置有第二移动组件(7),所述第二移动组件(7)的移动方向与风淋室本体(1)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所述第二移动组件(7)上设置有喷吹组件(8),所述喷吹组件(8)的出风端穿过风淋室本体(1)的侧壁并垂直朝向风淋室本体(1)的竖直中心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出风的风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淋室本体(1)内侧的顶部吊设有吊板(6),所述环形导轨(3)安装在吊板(6)的顶面,所述环形导轨(3)的边缘靠近吊板(6)的边缘,所述第一移动组件(4)包括滑块(41),所述滑块(41)滑动连接在环形导轨(3)上,所述滑块(41)远离吊板(6)中心的一侧固定有L型板(44),所述L型板(44)朝下延伸并弯折位于吊板(6)的下方,所述第一喷嘴(5)固定在L型板(44)的底面,所述吊板(6)的顶面设置有用于驱动滑块(41)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环形出风的风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41)靠近环形导轨(3)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两转轮(42),两所述转轮(42)的外侧分别抵接环形导轨(3)的左右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环形出风的风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出传动轮(451)、输送带(452)、第一驱动电机(453)以及连接件(455),所述传动轮(451)沿水平方向安装在吊板(6)的顶面且与吊板(6)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轮(451)设置为两个,所述输送带(452)设置在两传动轮(451)之间,所述输送带(452)与传动轮(451)传动连接,所述输送带(452)与环形导轨(3)相平行,所述吊板(6)的顶面靠近其中一传动轮(451)的一侧安装有支撑板(454),所述支撑板(454)延伸至传动轮(451)的上方,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53)安装在支撑板(454)的顶面,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53)的输出轴穿过支撑板(454)且与支撑板(45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连峰李树显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赛威利华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