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保护颈椎的自动轴线翻身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5713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以保护颈椎的自动轴线翻身垫,包括参数调节盒,所述参数调节盒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两个压力传递管,所述压力传递管的一端安装有PVC气囊,所述PVC气囊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支撑毯,所述PVC气囊的内侧设置有六个单一翻身充气仓,所述PVC气囊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高密度实心海绵,所述PVC气囊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两个翻身气囊进气管,所述翻身气囊进气管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翻身气囊片夹,其中一个所述翻身气囊进气管的一端安装有颈部右侧气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颈部固定,起到保护颈椎的作用,一体化设计可以实现颈、胸、腰在同一轴线,可以保证患者脊柱稳定,防止脊柱扭曲,保证患者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以保护颈椎的自动轴线翻身垫
本技术涉及翻身垫
,具体为一种可以保护颈椎的自动轴线翻身垫。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系统不断完善,对于患者术后的护理是康复的重要手段,在临床医护工作中,经常会出现长期卧床的患者,这种不方便活动,长期卧床的患者需要经常的翻身以避免压疮的出现,压疮预防的主要方法是有效翻身,翻身垫在压疮预防护理中广为应用。但是,现有的翻身垫体积较小,不能实现颈、胸、腰一起轴线翻身,不利于保护患者安全,且无充气式颈椎保护装置,无法实现患者平卧位时颈椎中立位及翻身时的颈椎枕保护支撑作用;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可以保护颈椎的自动轴线翻身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保护颈椎的自动轴线翻身垫,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翻身垫体积较小,不能实现颈、胸、腰一起轴线翻身,不利于保护患者安全,且无充气式颈椎保护装置,无法实现患者平卧位时颈椎中立位及翻身时的颈椎枕保护支撑作用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以保护颈椎的自动轴线翻身垫,包括参数调节盒,所述参数调节盒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两个压力传递管,所述压力传递管的一端安装有PVC气囊,所述PVC气囊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支撑毯,所述PVC气囊的内侧设置有六个单一翻身充气仓,所述PVC气囊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高密度实心海绵,所述PVC气囊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两个翻身气囊进气管;所述翻身气囊进气管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翻身气囊片夹,其中一个所述翻身气囊进气管的一端安装有颈部右侧气囊,所述颈部右侧气囊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右侧进气管,另一个所述翻身气囊进气管的一端安装有颈部左侧气囊,所述颈部左侧气囊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左侧进气管,所述颈部左侧气囊的一侧位于固定支撑毯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颈后气囊,所述颈后气囊的一侧安装有颈后进气管,所述右侧进气管、左侧进气管和颈后进气管的外侧均滑动连接有颈部气管片夹,所述颈后进气管的一端安装有乳胶气囊充气球。优选的,所述参数调节盒的上端面设置有参数显示屏,所述参数显示屏的一侧设置有两个指示灯,其中一个所述指示灯的一侧设置有输入键区。优选的,所述PVC气囊粘接固定在固定支撑毯的上端面,所述PVC气囊两端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三个单一翻身充气仓,所述单一翻身充气仓最大充气角度为30°。优选的,所述高密度实心海绵粘接固定在PVC气囊的上端面,所述高密度实心海绵的内侧设置有电热阻丝。优选的,所述右侧进气管、左侧进气管和颈后进气管的一端通过输气管与乳胶气囊充气球连接,所述颈部气管片夹卡接在右侧进气管、左侧进气管和颈后进气管中部的外侧。优选的,所述PVC气囊的一端与乳胶气囊充气球通过两个翻身气囊进气管连接,所述单一翻身充气仓为六个,所述单一翻身充气仓分为三个一组。优选的,所述PVC气囊通过压力传递管与参数调节盒连接,所述参数调节盒的内侧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参数调节盒与高密度实心海绵通过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在患者平躺时,对颈部右侧气囊、颈部左侧气囊和颈后气囊进行充气,使得通过颈部右侧气囊、颈部左侧气囊和颈后气囊能够对患者的颈椎保持中立位,进而提高患者平躺过程中的颈椎安全,广泛用于颈、胸、腰椎疾患病人,需要轴线翻身的时候,可以固定颈部,起到保护颈椎的作用;2、本技术通过在患者需要进行左侧翻身时,颈部左侧气囊与颈后气囊进行充气,进而能够对颈部进行支撑,保证颈部和头部不会向左弯曲,根据翻身角度对单一翻身充气仓进行充气量的调节,进而实现翻身角度的精确调节,且此过程中颈、胸、腰始终处于同一轴线,可以保证患者脊柱稳定,防止脊柱扭曲,保证患者安全,需要向右侧翻身时的工作状态与向左侧翻身工作状态相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参数调节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PVC气囊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支撑毯;2、PVC气囊;3、压力传递管;4、参数调节盒;5、翻身气囊进气管;6、翻身气囊片夹;7、颈部右侧气囊;8、颈部左侧气囊;9、右侧进气管;10、左侧进气管;11、颈后气囊;12、颈部气管片夹;13、颈后进气管;14、乳胶气囊充气球;15、高密度实心海绵;16、单一翻身充气仓;17、参数显示屏;18、指示灯;19、输入键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可以保护颈椎的自动轴线翻身垫,包括参数调节盒4,参数调节盒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两个压力传递管3,压力传递管3的一端安装有PVC气囊2,PVC气囊2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支撑毯1,PVC气囊2的内侧设置有六个单一翻身充气仓16,单一翻身充气仓16最大充气角度为30°,根据翻身角度对单一翻身充气仓16进行充气量的调节,进而实现翻身角度的精确调节,PVC气囊2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高密度实心海绵15,高密度实心海绵15的内侧设置有电热阻丝,使得通过高密度实心海绵15能够对整体温度进行调节,使用更舒适,PVC气囊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两个翻身气囊进气管5;翻身气囊进气管5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翻身气囊片夹6,其中一个翻身气囊进气管5的一端安装有颈部右侧气囊7,颈部右侧气囊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右侧进气管9,另一个翻身气囊进气管5的一端安装有颈部左侧气囊8,颈部左侧气囊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左侧进气管10,颈部左侧气囊8的一侧位于固定支撑毯1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颈后气囊11,颈后气囊11的一侧安装有颈后进气管13,右侧进气管9、左侧进气管10和颈后进气管13的外侧均滑动连接有颈部气管片夹12,颈后进气管13的一端安装有乳胶气囊充气球14,整体通过对颈部固定,起到保护颈椎的作用,一体化设计可以实现颈、胸、腰在同一轴线,可以保证患者脊柱稳定,防止脊柱扭曲,保证患者安全。进一步,参数调节盒4的上端面设置有参数显示屏17,参数显示屏17的一侧设置有两个指示灯18,其中一个指示灯18的一侧设置有输入键区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参数调节盒4能够对患者在使用过程中的气压和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便于使用。进一步,PVC气囊2粘接固定在固定支撑毯1的上端面,PVC气囊2两端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三个单一翻身充气仓16,单一翻身充气仓16最大充气角度为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翻身角度对单一翻身充气仓16进行充气量的调节,进而实现翻身角度的精确调节。进一步,高密度实心海绵15粘接固定在PVC气囊2的上端面,高密度实心海绵15的内侧设置有电热阻丝。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通过高密度实心海绵15能够对整体温度进行调节,使用更舒适。进一步,右侧进气管9、左侧进气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以保护颈椎的自动轴线翻身垫,包括参数调节盒(4),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调节盒(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两个压力传递管(3),所述压力传递管(3)的一端安装有PVC气囊(2),所述PVC气囊(2)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支撑毯(1),所述PVC气囊(2)的内侧设置有六个单一翻身充气仓(16),所述PVC气囊(2)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高密度实心海绵(15),所述PVC气囊(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两个翻身气囊进气管(5);/n所述翻身气囊进气管(5)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翻身气囊片夹(6),其中一个所述翻身气囊进气管(5)的一端安装有颈部右侧气囊(7),所述颈部右侧气囊(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右侧进气管(9),另一个所述翻身气囊进气管(5)的一端安装有颈部左侧气囊(8),所述颈部左侧气囊(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左侧进气管(10),所述颈部左侧气囊(8)的一侧位于固定支撑毯(1)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颈后气囊(11),所述颈后气囊(11)的一侧安装有颈后进气管(13),所述右侧进气管(9)、左侧进气管(10)和颈后进气管(13)的外侧均滑动连接有颈部气管片夹(12),所述颈后进气管(13)的一端安装有乳胶气囊充气球(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以保护颈椎的自动轴线翻身垫,包括参数调节盒(4),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调节盒(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两个压力传递管(3),所述压力传递管(3)的一端安装有PVC气囊(2),所述PVC气囊(2)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支撑毯(1),所述PVC气囊(2)的内侧设置有六个单一翻身充气仓(16),所述PVC气囊(2)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高密度实心海绵(15),所述PVC气囊(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两个翻身气囊进气管(5);
所述翻身气囊进气管(5)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翻身气囊片夹(6),其中一个所述翻身气囊进气管(5)的一端安装有颈部右侧气囊(7),所述颈部右侧气囊(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右侧进气管(9),另一个所述翻身气囊进气管(5)的一端安装有颈部左侧气囊(8),所述颈部左侧气囊(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左侧进气管(10),所述颈部左侧气囊(8)的一侧位于固定支撑毯(1)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颈后气囊(11),所述颈后气囊(11)的一侧安装有颈后进气管(13),所述右侧进气管(9)、左侧进气管(10)和颈后进气管(13)的外侧均滑动连接有颈部气管片夹(12),所述颈后进气管(13)的一端安装有乳胶气囊充气球(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以保护颈椎的自动轴线翻身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调节盒(4)的上端面设置有参数显示屏(17),所述参数显示屏(17)的一侧设置有两个指示灯(18),其中一个所述指示灯(18)的一侧设置有输入键区(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敏王龙婷刘玉平王晶李金梅代群莉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