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卧良姿保持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394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侧卧良姿保持垫,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在大腿内侧的第一垫体和用于固定在小腿内侧的第二垫体,所述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的形状均呈C型,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的内侧面为完整的圆弧面,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的外侧面中部为平面段,两侧为弧面段,所述平面段的厚度为1~2cm,所述弧面段的厚度自内侧向边缘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垫体上设置有用于将其两端连接起来的第一约束固定件,所述第二垫体上设置有用于将其两端连接起来的第二约束固定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巧妙,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患者保持良好的侧卧姿势,减少褥疮等卧床并发症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侧卧良姿保持垫
本技术涉及一种保持垫,具体地说是一种侧卧良姿保持垫,属于护理用具设计

技术介绍
临床上一些长期卧床患者的需要注意翻身护理,以减少褥疮等卧床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在翻身变换体位过程中,有时候需保持身体侧卧,而人的生理特征导致侧卧时的主要支撑点是在肩胛处和骶尾处,时间稍长就会产生不适感。目前侧卧时我们通常放置枕头减轻腰部压力,但腿部没办法保持舒适,导致患者不能保持良好的侧卧姿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侧卧良姿保持垫,其结构巧妙,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患者保持良好的侧卧姿势,减少褥疮等卧床并发症的发生。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侧卧良姿保持垫,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在大腿内侧的第一垫体和用于固定在小腿内侧的第二垫体,所述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的形状均呈C型,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的内侧面为完整的圆弧面,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的外侧面中部为平面段,两侧为弧面段,所述平面段的厚度为1~2cm,所述弧面段的厚度自内侧向边缘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垫体上设置有用于将其两端连接起来的第一约束固定件,所述第二垫体上设置有用于将其两端连接起来的第二约束固定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上均设置有可拆卸外套,所述可拆卸外套上对应平面段的部位设置有扁插袋,所述扁插袋朝向腿前和腿后的端部均设置有带拉链的开口,扁插袋内活动插装有软磁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内对应平面段的部位设置有充气式气囊,所述充气式气囊的充气接头沉设于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两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约束固定件包括弹性带和粘扣带,所述第一垫体两端各连接有一条弹性带,其中一条弹性带的另一端安装着粘扣带的绒面,另一条弹性带的另一端安装着粘扣带的钩面;所述第二约束固定件的结构与第一约束固定件相同。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为乳胶材质或记忆棉材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结构巧妙,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第一垫体放置在患者两条大腿的内侧并利用第一约束固定件固定,第二垫体放置在两条小腿的内侧并利用第二约束固定件固定,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的较厚部位位于两腿之间,两端慢慢减薄至腿前和腿后,在仰卧和俯卧时不会让患者产生不适感,在侧卧时两个第一垫体和两个第二垫体的平面段相对,患者两腿叠放就能够保持平稳,感觉非常舒适,有利于使患者保持良好的侧卧姿势,减少褥疮等卧床并发症的发生。2)、本技术中的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可附设软磁铁,当患者侧卧时,两个第一垫体的平面段能通过软磁铁吸合连接,两个第二垫体的平面段也能通过软磁铁吸合连接,有利于提高患者侧卧时两腿叠放的平稳度。3)、本技术中的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内对应平面段的部位还可设置充气式气囊,使用时可以通过充气式气囊精细调节支撑效果,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使用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及应用情况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第一垫体的外观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第一垫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垫体、2-第二垫体、3-第一约束固定件、4-第二约束固定件、5-弹性带、6-粘扣带、7-可拆卸外套、8-扁插袋、9-软磁铁、10-充气式气囊、11-充气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侧卧良姿保持垫,包括用于固定在大腿内侧的第一垫体1和用于固定在小腿内侧的第二垫体2,所述第一垫体1和第二垫体2的形状均呈C型,第一垫体1和第二垫体2的内侧面为完整的圆弧面,第一垫体1和第二垫体2的外侧面中部为平面段,两侧为弧面段,所述平面段的厚度为1~2cm,所述弧面段的厚度自内侧向边缘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垫体1上设置有用于将其两端连接起来的第一约束固定件3,所述第二垫体2上设置有用于将其两端连接起来的第二约束固定件4。如图1所示,具体使用时,患者在两条大腿的内侧各放置一个第一垫体1并利用第一约束固定件3固定,在两条小腿的内侧各放置一个第二垫体2并利用第二约束固定件4固定,此时第一垫体1和第二垫体2的较厚部位位于两腿之间,两端慢慢减薄至腿前和腿后。在仰卧和俯卧时,由于第一垫体1和第二垫体2的两端均没有延伸至腿前侧和腿后侧,不会让患者产生不适感。在侧卧时,两个第一垫体1和两个第二垫体2的平面段相对,这样患者两腿叠放就能够保持平稳,感觉非常舒适,有利于使患者保持良好的侧卧姿势。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约束固定件3包括弹性带5和粘扣带6,所述第一垫体1两端各连接有一条弹性带5,其中一条弹性带5的另一端安装着粘扣带6的绒面,另一条弹性带5的另一端安装着粘扣带6的钩面;所述第二约束固定件4的结构与第一约束固定件3相同。如此设置,弹性带5使得本产品可以给不同体型的患者使用,适用性好;粘扣带6可以快速地将第一垫体1和第二垫体2安装固定好,同时调节起来也很方便,而且不会压迫皮肤。在实际使用中,粘扣带6也可以改用子母扣。本技术中,所述第一垫体1和第二垫体2可以制作多种规格,临床时根据需要选取,总的来说,选用的第一垫体1和第二垫体2要保证其两端不会超过大腿和小腿的内侧面。所述第一垫体1和第二垫体2可以采用乳胶材质或记忆棉材质,这样患者使用更为舒适。实施例2如图3所示,实施例2公开了一种侧卧良姿保持垫,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垫体1和第二垫体2上均设置有可拆卸外套7,所述可拆卸外套7上对应平面段的部位设置有扁插袋8,所述扁插袋8朝向腿前和腿后的端部均设置有带拉链的开口,扁插袋8内活动插装有软磁铁9。如此设置,可拆卸外套7方便拆卸清洗,干净卫生;当患者侧卧时,扁插袋8内可插入软磁铁9,两个第一垫体1的平面段能通过软磁铁9吸合连接,两个第二垫体2的平面段也能通过软磁铁9吸合连接,有利于提高患者侧卧时两腿叠放的平稳度,当不需要使用软磁铁9时,由于扁插袋8朝向腿前和腿后的端部均设置有带拉链的开口,这样不论患者是仰卧还是俯卧,都可以方便地打开拉链取出软磁铁9。另外,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2中,所述第一垫体1和第二垫体2内对应平面段的部位还设置有充气式气囊10,所述充气式气囊10的充气接头11沉设于第一垫体1和第二垫体2两端。如此设置,还可以通过充气式气囊10精细调节支撑效果,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使用舒适度;由于充气式气囊10的充气接头11沉设于第一垫体1和第二垫体2两端,这种不外露的设计也避免了充气接头11压迫患者皮肤。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具体实施例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技术思想范畴内,可以出现各种变形及修改,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侧卧良姿保持垫,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在大腿内侧的第一垫体(1)和用于固定在小腿内侧的第二垫体(2),所述第一垫体(1)和第二垫体(2)的形状均呈C型,第一垫体(1)和第二垫体(2)的内侧面为完整的圆弧面,第一垫体(1)和第二垫体(2)的外侧面中部为平面段,两侧为弧面段,所述平面段的厚度为1~2cm,所述弧面段的厚度自内侧向边缘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垫体(1)上设置有用于将其两端连接起来的第一约束固定件(3),所述第二垫体(2)上设置有用于将其两端连接起来的第二约束固定件(4)。/n

【技术特征摘要】
1.侧卧良姿保持垫,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在大腿内侧的第一垫体(1)和用于固定在小腿内侧的第二垫体(2),所述第一垫体(1)和第二垫体(2)的形状均呈C型,第一垫体(1)和第二垫体(2)的内侧面为完整的圆弧面,第一垫体(1)和第二垫体(2)的外侧面中部为平面段,两侧为弧面段,所述平面段的厚度为1~2cm,所述弧面段的厚度自内侧向边缘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垫体(1)上设置有用于将其两端连接起来的第一约束固定件(3),所述第二垫体(2)上设置有用于将其两端连接起来的第二约束固定件(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卧良姿保持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体(1)和第二垫体(2)上均设置有可拆卸外套(7),所述可拆卸外套(7)上对应平面段的部位设置有扁插袋(8),所述扁插袋(8)朝向腿前和腿后的端部均设置有带拉链的开口,扁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鑫刘莉黄绍春高润鲍燕章洁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脑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