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俯卧位舒适度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571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善俯卧位舒适度的装置,包括上U形架、下U形架和防护套,所述上U形架内部两侧设置有面托,所述面托和上U形架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压缩弹簧,所述面托一侧胶合有橡胶垫,所述上U形架底部设置有下U形架,所述下U形架一侧缝制有胸垫,所述下U形架和上U形架之间通过安装槽安装有气囊,所述气囊的气嘴处设置有气管,所述气管一端通过卡箍固定有充气气囊,所述下U形架和上U形架外侧套设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外侧缝制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外表面缝制有抑菌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俯卧时面部舒适度,同时不影响气管、面罩的使用,适合被广泛推广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俯卧位舒适度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改善俯卧位舒适度的装置。
技术介绍
一些背部、臀部患者在接收治疗后,因手术或施药等情况,需要长时间俯卧在病床上,人员患者长时间保持俯卧状态,舒适度较差,面部容易产生压痕或压疮,同时面部佩戴的面罩、气管等容易遭到按压,影响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改善俯卧位舒适度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俯卧位舒适度的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善俯卧位舒适度的装置,包括上U形架、下U形架和防护套,所述上U形架内部两侧设置有面托,所述面托和上U形架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压缩弹簧,所述面托一侧胶合有橡胶垫,所述上U形架底部设置有下U形架,所述下U形架一侧缝制有胸垫,所述下U形架和上U形架之间通过安装槽安装有气囊,所述气囊的气嘴处设置有气管,所述气管一端通过卡箍固定有充气气囊,所述下U形架和上U形架外侧套设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外侧缝制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外表面缝制有抑菌层。进一步地,所述下U形架底部开设有预留槽,且预留槽的数量为多个,所述下U形架顶部两端开设有连接槽。进一步地,所述上U形架底部两端焊接有与连接槽对应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底端位于连接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垫为高回弹海绵材料制成,所述防护套为聚酯纤维材料制成,所述抑菌层为竹纤维面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压缩弹簧的数量为多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上U形架、下U形架和面托,人员俯卧时,将面部放在面托之间,多个压缩弹簧推动面托将患者面部托扶住,适用于不同面部大小的患者,面托一侧的橡胶垫,柔软有弹性,可以提高人员面部舒适度,同时下U形架底部开设有预留槽,方便气管等穿过,不会对气管造成集压,上U形架和下U形架均采用U形设计,使不影响患者佩戴面罩时使用。2.通过设置气囊、充气气囊和胸垫,人员可以将胸垫移至患者胸前,将患者胸部垫高后,可以使颈椎与头部保持一致,提高人员的颈部舒适度,人员反复挤压充气气囊,可以通过气管对气囊内部充气,气囊充气后碰撞,将上U形架向上顶起,调节其高度,上U形架底部的两端的连接杆位于下U形架顶部两端的连接槽内,可以提高上U形架的结构稳定性。3.通过设置防护套、弹性垫和抑菌层,高回弹海绵制成的弹性垫,包裹于上U形架和下U形架,弹性好,提高人员使用舒适度,同时不影响上U形架的移动,防护套由聚酯纤维制成,结实耐用,不易磨损,抑菌层由竹纤维材料制成,具有柔滑软暖、抑菌抗菌、吸湿透气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改善俯卧位舒适度的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改善俯卧位舒适度的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改善俯卧位舒适度的装置的面托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改善俯卧位舒适度的装置的防护套外部材料剖面图。图中:1、上U形架;2、下U形架;3、防护套;4、面托;5、气囊;6、弹性垫;7、压缩弹簧;8、胸垫;9、橡胶垫;10、气管;11、充气气囊;12、连接杆;13、连接槽;14、预留槽;15、抑菌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4所示,一种改善俯卧位舒适度的装置,包括上U形架1、下U形架2和防护套3,所述上U形架1内部两侧设置有面托4,所述面托4和上U形架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压缩弹簧7,所述面托4一侧胶合有橡胶垫9,所述上U形架1底部设置有下U形架2,所述下U形架2一侧缝制有胸垫8,所述下U形架2和上U形架1之间通过安装槽安装有气囊5,所述气囊5的气嘴处设置有气管10,所述气管10一端通过卡箍固定有充气气囊11,所述下U形架2和上U形架1外侧套设有弹性垫6,所述弹性垫6外侧缝制有防护套3,所述防护套3外表面缝制有抑菌层15。其中,所述下U形架2底部开设有预留槽14,且预留槽14的数量为多个,所述下U形架2顶部两端开设有连接槽13。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预留槽14方便气管等穿过,使下U形架2不会挤压到气管。其中,所述上U形架1底部两端焊接有与连接槽13对应的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底端位于连接槽13内。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连接杆12底端位于连接槽13内,可以提高上U形架1的结构稳定性,使其不易损坏。其中,所述弹性垫6为高回弹海绵材料制成,所述防护套3为聚酯纤维材料制成,所述抑菌层15为竹纤维面料制成。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高回弹海绵制成的弹性垫6,包裹于上U形架1和下U形架2,弹性好,提高人员使用舒适度,同时不影响上U形架1的移动,防护套3由聚酯纤维制成,结实耐用,不易磨损,抑菌层15由竹纤维材料制成,具有柔滑软暖、抑菌抗菌、吸湿透气等优点。其中,所述压缩弹簧7的数量为多个。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多个压缩弹簧7可以推动面托4贴合患者面部,对患者面部进行承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改善俯卧位舒适度的装置,工作时,人员俯卧时,将面部放在面托4之间,多个压缩弹簧7推动面托4将患者面部托扶住,适用于不同面部大小的患者,面托4一侧的橡胶垫9,柔软有弹性,可以提高人员面部舒适度,同时下U形架2底部开设有预留槽14,方便气管等穿过,不会对气管造成集压,上U形架1和下U形架2均采用U形设计,使不影响患者佩戴面罩时使用,人员可以将胸垫8移至患者胸前,将患者胸部垫高后,可以使颈椎与头部保持一致,提高人员的颈部舒适度,人员反复挤压充气气囊11,可以通过气管10对气囊5内部充气,气囊5充气后碰撞,将上U形架1向上顶起,调节其高度,上U形架1底部的两端的连接杆12位于下U形架2顶部两端的连接槽13内,可以提高上U形架1的结构稳定性,高回弹海绵制成的弹性垫6,包裹于上U形架1和下U形架2,弹性好,提高人员使用舒适度,同时不影响上U形架1的移动,防护套3由聚酯纤维制成,结实耐用,不易磨损,抑菌层15由竹纤维材料制成,具有柔滑软暖、抑菌抗菌、吸湿透气等优点。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善俯卧位舒适度的装置,包括上U形架(1)、下U形架(2)和防护套(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U形架(1)内部两侧设置有面托(4),所述面托(4)和上U形架(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压缩弹簧(7),所述面托(4)一侧胶合有橡胶垫(9),所述上U形架(1)底部设置有下U形架(2),所述下U形架(2)一侧缝制有胸垫(8),所述下U形架(2)和上U形架(1)之间通过安装槽安装有气囊(5),所述气囊(5)的气嘴处设置有气管(10),所述气管(10)一端通过卡箍固定有充气气囊(11),所述下U形架(2)和上U形架(1)外侧套设有弹性垫(6),所述弹性垫(6)外侧缝制有防护套(3),所述防护套(3)外表面缝制有抑菌层(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俯卧位舒适度的装置,包括上U形架(1)、下U形架(2)和防护套(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U形架(1)内部两侧设置有面托(4),所述面托(4)和上U形架(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压缩弹簧(7),所述面托(4)一侧胶合有橡胶垫(9),所述上U形架(1)底部设置有下U形架(2),所述下U形架(2)一侧缝制有胸垫(8),所述下U形架(2)和上U形架(1)之间通过安装槽安装有气囊(5),所述气囊(5)的气嘴处设置有气管(10),所述气管(10)一端通过卡箍固定有充气气囊(11),所述下U形架(2)和上U形架(1)外侧套设有弹性垫(6),所述弹性垫(6)外侧缝制有防护套(3),所述防护套(3)外表面缝制有抑菌层(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中杰
申请(专利权)人: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