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子筛基单原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5652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子筛基单原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以分子筛作为基质,首先在其外表面组装一层蛋白质,然后利用蛋白质络合少量的金属离子,过滤,洗涤,干燥后,在非氧化性气体氛围下热解即可制得氮杂碳材料固定的分子筛基单原子催化剂。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利用蛋白质作为配位剂和稀释剂,将金属离子均匀固定在分子筛外表面,热解得到活性位点高度暴露的单原子催化剂。该方法不需要复杂的大型仪器设备,制备工艺简单易行,制备的单原子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稳定性良好,并且金属活性位点充分暴露于分子筛材料的外表面,便于其与底物的充分接触,因而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可以作为有机化合物加氢反应的催化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子筛基单原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催化剂材料的制备
,涉及到一种分子筛基单原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金属及其复合物是工业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非均相催化剂。由于低配位的金属原子通常起催化活性中心的作用,因此每个金属原子的比活性通常随着金属颗粒尺寸的减小而增加。但是,随着颗粒尺寸的减小,金属表面自由能显著增加,容易发生聚集。使用与金属物种强相互作用的适当载体材料防止这种聚集,形成具有高催化活性、高度分散的金属位点,是工业界长期以来采用的一种方法。近年来,为了实现金属原子利用效率最大化,金属呈现原子级分散状态的单原子催化剂(SAC)应运而生。对单个原子的空间排列和电子性质,以及其与载体相互作用的研究逐步深入,通过单个金属原子调节活性中心,优化多相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已成为可能,并且在多种工业化学反应中显示出应用前景,因而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目前,制备单原子催化剂的方法主要有质量选择软着陆(MSSL)法、原子层沉积(ALD)法、气相传输法和湿化学合成法。其中,前三种方法因为需要昂贵的专用设备,而且产率较低,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湿化学合成是当前研究的最为集中的技术,主要有缺陷工程策略、空间限制策略、配位设计策略等,其核心思想是控制前体中单原子的聚集。因此,基质材料或支撑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目前已经报道的基质材料包括金属、金属氧化物、碳材、MOFs、分子筛等。其中,分子筛因为自身的多孔结构和优异的稳定性,被视为单原子催化剂最理想的基质之一。然而,目前以分子筛为基质的单原子催化剂报道并不多见。例如,丁传敏等人将钯或铑络合物加入制备ZSM-5分子筛的凝胶中,晶化后在氧气或氢气等固定气氛下焙烧,使金属在分子筛内部形成单原子分散(CN107983401B,CN107890881B);Sun等人将铑-乙二胺配位离子[Rh(en)33+]封装在silicalite-1和ZSM-5中,在H2中直接还原前驱体后,他们得到了Rh原子嵌入MFI拓扑结构的5元环中并由骨架氧原子稳定的单原子催化剂(Q.Sun,etal,Angew.Chem.Int.Ed.,58(2019)18570-18576)。这些方法都是将金属限制于分子筛的微孔孔道内,不利于底物、特别是大分子底物与之充分接触,使其催化效率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利用蛋白质作为辅助试剂,制备活性位点分布于分子筛外表面的单原子催化剂的方法。该方法克服了现有分子筛基单原子催化剂活性中心位于微孔内部,可及性不足的限制,提高了分子筛基单原子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分子筛基单原子催化剂,金属原子被氮杂碳材料包覆于分子筛的外表面形成分子筛基单原子催化剂。优选的是,金属原子包括Co、Ni、Fe、Cu、Au、Ag、Ru、Rh、Pd、Os、Ir、Pt中任意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是,氮杂碳材料由蛋白质热解衍生而来。优选的是,分子筛包括有已知或新合成或改性的微孔分子筛、介孔分子筛、大孔分子筛以及分级孔分子筛。优选的是,金属原子分散于分子筛的外表面。一种分子筛基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将分子筛材料分散到水中,于室温搅拌,直至形成均匀的混合液;S2、向混合液中加入蛋白质溶液,于室温搅拌,直至组装达到平衡;S3、再向混合液中加入金属离子溶液,于室温搅拌至平衡后,抽滤、用去离子水洗涤后,冷冻干燥;S4、将冷冻干燥后的样品置于管式炉中,在非氧化性气体保护下热解,得分子筛基单原子催化剂。优选的是,S2步骤中蛋白质溶液中蛋白质为一种或多种天然或合成或改性蛋白的组合。优选的是,蛋白质溶液中蛋白质与金属离子溶液中金属的摩尔比为1:0.5~0.01。优选的是,S3步骤中金属离子溶液中金属离子为可溶性金属盐或金属配合物。优选的是,S4步骤中所述非氧化性气体为N2、He、Ar、H2中任意一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该方法合成步骤少,操作简便,不需要昂贵的大型设备,利于规模化生产,而且适用范围广。2、该方法制备的单原子催化剂结构新颖,包裹了金属原子的氮杂碳纳米粒子锚定在分子筛基质上;氮杂碳和分子筛均为典型的多孔材料,便于催化反应体系的扩散传质。3、该方法制备的单原子催化剂,金属原子充分暴露于分子筛的外表面,便于其与底物的充分接触,有利于提高催化效率。4、该方法制备的单原子催化剂,金属原子通过蛋白质及孔道内的有机模版剂热解形成的碳氮结构锚定在分子筛表面,稳定性好,可以重复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多级孔分子筛微球负载钴单原子催化剂的TEM图。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多级孔分子筛微球负载钴单原子催化剂的XRD图。图3为实施例1制备的多级孔分子筛微球负载钴单原子催化剂的CoK-边FT-EXAFS光谱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一种多级孔分子筛微球负载钴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S1、在100mL的烧杯中制备水,哌啶,三氧化二硼,异丙醇铝,二氧化硅摩尔比为40:1.5:0.67:0.02:1的均匀凝胶,然后将其转入配备有120ml聚四氟乙烯内衬的不锈钢反应釜,置于均相反应器中,以60rpm的转速在130℃翻转12小时后,再于170℃下晶化72小时,水淬冷至室温后,抽滤、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后,放在烘箱内于80℃过夜烘干,得多级孔分子筛微球;S2、向100mL的烧瓶中加入1.2g分子筛微球和50mL去离子水,搅拌直至形成均匀的混合液;S3、向混合液中加入含有0.6g牛血清白蛋白的水溶液10mL,于室温搅拌4小时,直至吸附达到平衡;S4、再向混合液中加入含有0.2g四水合乙酸钴的水溶液,于室温继续搅拌1小时后,抽滤、用去离子水洗涤后,冷冻干燥,得前驱体;S5、将250mg前驱体平铺于瓷舟底部放入管式炉,在N2保护下,于600℃下热解2小时,得目标产物。本实施例制备的分级孔分子筛微球负载的钴单原子催化剂用于硝基苯选择性加氢制备苯胺的反应。反应在高压反应釜中进行,具体反应条件为:0.5mmol硝基苯,70mg催化剂,6mLH2O,2MPaH2,100℃,4h;反应物和产物由气相色谱采用内标法检测,硝基苯转化率达到99.3%,苯胺的选择性为100%。而且催化剂循环8次后,仍能保持87.6%的初始活性。TEM照片(附图1)显示,催化剂呈现出与分子筛基质相同的球状形貌,在分子筛的表面可以观察到由蛋白质热解产生的纳米粒子,较为均匀地分成在分子筛的外表面,金属原子被包裹在其中。同时催化剂具有与分子筛基质完全一致的的XRD衍射峰(附图2),说明催化剂完整地保留了分子筛的晶体结构。而且,催化剂在2θ=44.2°,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子筛基单原子催化剂,其特征在于金属原子被氮杂碳材料包覆于分子筛的外表面形成分子筛基单原子催化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子筛基单原子催化剂,其特征在于金属原子被氮杂碳材料包覆于分子筛的外表面形成分子筛基单原子催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子筛基单原子催化剂,其特征在于金属原子包括Co、Ni、Fe、Cu、Au、Ag、Ru、Rh、Pd、Os、Ir、Pt中任意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子筛基单原子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氮杂碳材料由蛋白质热解衍生而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子筛基单原子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分子筛包括微孔分子筛、介孔分子筛、大孔分子筛以及分级孔分子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子筛基单原子催化剂,其特征在于,金属原子分散于分子筛的外表面。


6.一种分子筛基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分子筛材料分散到水中,于室温搅拌,直至形成均匀的混合液;
S2、向混合液中加入蛋白质溶液,于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新张丽丽王洪林杨红梅李立威
申请(专利权)人:荆楚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