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绕组、电机定子、电机及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5013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绕组、电机定子、电机及压缩机,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电机绕组,定子铁芯上设置有N个沿周向排列且沿径向延伸的绕线齿,电机绕组包括N个线圈,N个线圈沿圆周方向等距间隔依次设置,任一个线圈包括首端和末端,N个线圈分别绕在N个绕线齿上,且第M个线圈的首端与第M‑1个线圈的末端相连、末端与第M+1个线圈的首端相连,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M为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N‑1的正整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电机绕组中的N个线圈是由一根漆包线在定子铁芯上顺序绕制而成的,每一个线圈的张紧力是相同的,各个线圈的阻值不存在很大差异,可有效地降低电机绕组的阻值不平衡度,简化了电机绕组的生产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绕组、电机定子、电机及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电机
,特别涉及一种电机绕组、电机定子、电机及压缩机。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电力的广泛应用,电机得以应用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中的各个方面。电机是指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的转矩,作为电器或各种器械的动力源。电机生产中,电机的三相绕组是一个很重要的质量指标,除了考核常规的三相绕组的阻值之外,还需要考核三相绕组的阻值不平衡度,如果三相绕组的阻值不平衡度偏大,会引起电机电流不平衡,容易造成电机控制等方面的问题,例如,如果三相绕组的阻值不平衡度超过10%,就会引起电机因电流增大而跳闸。三相绕组的阻值不平衡度包括相电阻不平衡度和线电阻不平衡度,具体计算公式如下:相电阻不平衡度是指三相绕组中电阻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与三相电阻的平均值之比。设三相绕组的电阻值分别为Ra、Rb和Rc,且令Ra最大,Rc最小。由此,相电阻不平衡度Sp为:线电阻不平衡度是指三相绕组的线电阻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与三个线电阻平均值之比。设三相绕组的三个线端a、b和c中的任意两个端子间的电阻分别表示为Rab、Rbc和Rca,且设Rab最大,Rbc最小。由此,线电阻不平衡度Sl为:一般希望三相绕组的阻值不平衡度尽量接近零,以保持三相绕组对称,但是由于现有电机绕线的常规方式的限制,无论采用并联方式绕线还是串联方式绕线,由于都是为多针绕线,均易造成三相绕组的电阻不平衡度偏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绕组、电机定子、电机及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机的三相绕组的阻值不平衡度偏大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绕组,包括:N个线圈,沿圆周方向等距间隔依次设置,任一个所述线圈包括首端和末端;第M个线圈的首端与第M-1个线圈的末端相连、末端与第M+1个线圈的首端相连;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M为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N-1的正整数。可选的,第一个线圈的首端为绕线始端,第N个线圈的末端为绕线终端。可选的,所述第一个线圈的首端和所述第N个线圈的末端为不连接的自由端。可选的,N个线圈平均分为U相、V相、W相三个线圈组。可选的,每一U相、V相、W相线圈逆时针顺序设置。可选的,N=9;第一个线圈、第四个线圈和第七个线圈为U相线圈;第二个线圈、第五个线圈和第八个线圈为V相线圈;第三个线圈、第六个线圈和第九个线圈为W相线圈。可选的,任一个所述线圈的首端和末端向远离圆心的方向弯曲。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机绕组,所述定子铁芯上设置有N个沿周向排列且沿径向延伸的绕线齿,N个所述线圈分别绕在N个所述绕线齿上。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包括如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机定子。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如第三方面所述的电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机绕组、电机定子、电机及压缩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电机绕组,所述定子铁芯上设置有N个沿周向排列且沿径向延伸的绕线齿,电机绕组包括N个线圈,N个线圈沿圆周方向等距间隔依次设置,任一个所述线圈包括首端和末端,N个所述线圈分别绕在N个所述绕线齿上,且第M个线圈的首端与第M-1个线圈的末端相连、末端与第M+1个线圈的首端相连,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M为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N-1的正整数。可见,本技术中电机绕组中的N个线圈是由一根漆包线在定子铁芯上顺序绕制而成的,每一个线圈的张紧力是相同的,各个线圈的阻值不会存在很大差异,可以有效地降低电机绕组的阻值不平衡度,且简化了电机绕组的生产工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中电机绕组采用并联方式绕线的接线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电机绕组采用串联方式绕线的接线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绕组的绕线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绕组的状态图;其中,附图1~4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定子铁芯;11-绕线齿;2-线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机绕组、电机定子、电机及压缩机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如
技术介绍
所述,现有技术中无论采用并联方式绕线还是串联方式绕线,由于都是为多针绕线,均易造成三相绕组的电阻不平衡度偏大。例如,请参阅图1,采用并联方式绕线的9槽电机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同时采用9根绕线针在定子铁芯的绕线齿上按照逆时针或者顺时针方向进行绕线以形成线圈,在此过程中,由于每个绕线针的张紧力不同,线圈在制作完成后,9个线圈的阻值会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电机的阻值不平衡度度较大,影响电机的工作性能。再例如,请参阅图2,采用串联方式绕线的9槽电机在实际制造过程中,采用3根绕线针在定子铁芯上分别完成U相、V相和W相三相线圈的制作,在此过程中,虽然同相线圈的绕线针的张紧力相同,同相线圈的阻值差异较小,但是U相、V相和W相三相线圈间的阻值会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电机的阻值不平衡度较大,影响电机的工作性能。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阻值不平衡度小的电机绕组,请参阅图3,所述电机绕组包括:N个线圈2,沿圆周方向等距间隔依次设置,任一个所述线圈2包括首端和末端。第M个线圈的首端与第M-1个线圈末端相连、末端与第M+1个线圈的首端相连。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M为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N-1的正整数。进一步的,第一个线圈的首端为绕线始端,第N个线圈的末端为绕线终端,且所述第一个线圈的首端和所述第N个线圈的末端为不连接的自由端。实际在电机绕组制作过程中,用一根绕线针牵扯漆包线从定子铁芯的第一个绕线齿上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方向开始进行绕线,以形成第一个线圈,第一个线圈绕线完成后,绕线针从所述第一个线圈的末端引出,在与第一个绕线齿沿绕线方向相邻的第二个绕线齿上以相同的绕线方向进行绕线,以形成第二个线圈,依次类推,重复上述步骤,最后通过一根绕线针在定子铁芯上完成电机绕组的制作。可见,由于在电机绕组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是同一根绕线针与漆包线,因此形成的每一个线圈的张紧力是相同的,各个线圈的阻值不会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可以有效地降低电机绕组的阻值不平衡度。进一步的,N个线圈2平均分为U相、V相、W相三个线圈组,每一U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绕组,其特征在于,包括:/nN个线圈,沿圆周方向等距间隔依次设置,任一个所述线圈包括首端和末端;/n第M个线圈的首端与第M-1个线圈的末端相连、末端与第M+1个线圈的首端相连;/n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M为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N-1的正整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绕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N个线圈,沿圆周方向等距间隔依次设置,任一个所述线圈包括首端和末端;
第M个线圈的首端与第M-1个线圈的末端相连、末端与第M+1个线圈的首端相连;
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M为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N-1的正整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绕组,其特征在于,第一个线圈的首端为绕线始端,第N个线圈的末端为绕线终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个线圈的首端和所述第N个线圈的末端为不连接的自由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绕组,其特征在于,N个线圈平均分为U相、V相、W相三个线圈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绕组,其特征在于,每一U相、V相、W相线圈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文杰徐晔王鲁黄俊禹钱双球何国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