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接触式滑环信号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4962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滑环信号传输装置,包括:旋转侧设有第一环形电容极板组件和第一承载件,第一环形电容极板组件包括N*2个第一环形电容极板;第一承载件用于承载第一环形电容极板;固定侧套设于旋转侧的外围形成套环结构,固定侧设有第二环形电容极板组件和第二承载件,第二环形电容极板组件包括N*2个第二环形电容极板;第二承载件用于承载第二环形电容极板;第二环形电容极板与第一环形电容极板相对布置且之间存在间隙,N*2个第一环形电容极板与N*2个第二环形电容极板构成N路差分信号传输通道,N表示整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多路信号双全工传输,极大减少了滑环传输时所需电容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接触式滑环信号传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电一体化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非接触式滑环信号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旋转关节在现代机电系统中十分常见同时也发挥着具大作用,如风电、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目前在旋转关节传输电力和信号主流使用的是接触式滑环,但接触式滑环会存在磨损、线缆老化等缺点,而非接触式滑环可解决上述问题,使旋转关节运行更平稳可靠。经检索,公开号为CN10650487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副边绕组分布式绕制的径向多通道非接触滑环。主要包括中轴、屏蔽层和多通道滑环。其输出路数可进行灵活调整。通过改变非接触滑环副边的多匝绕组的绕制方式,即变集中绕制为分布式绕制,使得多路输出的电感、耦合系数基本相等,输出特性基本一致。适用于轴向空间有限,而径向空间较大的非接触供电场合。该专利的结构复杂,且适用场所受限。经检索,公开号为CN10567952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机械/非接触复合式滑环及工作方式。该专利主要是通过控制定子的移动方式,从而控制系统是处于非接触式传输状态还是接触式传输状态。但是该专利结构复杂,仅考虑了非接触式滑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接触式滑环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旋转侧,所述旋转侧设置于转轴上并能绕所述转轴转动,所述旋转侧设有第一环形电容极板组件和第一承载件,其中,所述第一环形电容极板组件包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接触式滑环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转侧,所述旋转侧设置于转轴上并能绕所述转轴转动,所述旋转侧设有第一环形电容极板组件和第一承载件,其中,所述第一环形电容极板组件包括N1*2个第一环形电容极板,N1表示整数;所述第一环形电容极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件上,所述第一承载件用于承载所述第一环形电容极板,以防止所述第一环形电容极板相接触而导致信号串扰;
固定侧,所述固定侧套设于所述旋转侧的外围形成套环结构,所述固定侧设有第二环形电容极板组件和第二承载件,其中,所述第二环形电容极板组件包括N2*2个第二环形电容极板,N2表示整数,且N2与N1相同;所述第二环形电容极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件上,所述第二承载件用于承载所述第二环形电容极板,防止所述第二环形电容极板相接触而导致信号串扰;所述第二环形电容极板与所述第一环形电容极板相对布置且之间存在间隙,N1*2个第一环形电容极板与N2*2个第二环形电容极板构成N路差分信号传输通道,N表示整数,且N与N2、N1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滑环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侧包括第一软磁部件,所述第一软磁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电容极板的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接触式滑环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侧包括第二软磁部件,所述第二软磁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环形电容极板的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接触式滑环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磁部件、所述第二软磁部件为带状部件,所述带状部件的一表面设有黏附层,使所述带状部件通过所述黏附层贴于所述第一环形电容极板、所述第二环形电容极板的外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滑环信号传输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庄翁艺航冯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