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向进出式立体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727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向进出式立体车库,包括框架;所述框架设有两层、至少三列存车工位;车辆通过载车板停放在存车工位内,并可通过载车板在各个存车工位间平移或升降;所述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进车工位和取车工位;所述进车工位与取车工位平行,所述载车板可以移入或移出到进车工位或者取车工位中;所述进车工位的外侧为进车道路,所述取车工位的外侧为出车道路,所述进车道路与出车道路相互平行,且分列在框架的不同侧;所述进车工位的中心线与所述进车道路的夹角在0°‑60°之间;所述进车工位的进车口与取车工位的出车口分别对应地位于框架的相对侧;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停取车方便快捷且能容纳更多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向进出式立体车库
本技术涉及一种停取车方便快捷且能容纳更多车辆的侧向进出式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由于土地资源紧张,为了容纳更多的车辆,现在许多停车场都使用了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现有的机械式立体停车库,通常设置在道路的两侧并与道路垂直,且所述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的每个车位宽度都很窄,一般只比车辆宽20cm左右,当操作车辆停车入库时,由于车身与车位呈90°垂直状态,车主需在狭小的空间内操作车辆入库,如遇到技术不熟练的驾驶员,还需耗费更多的停车时间,且停取车的过程会占用整个行车道路,会影响到后续的车辆正常通行,造成交通堵塞。为此,我们研发了一种停取车方便快捷且能容纳更多车辆的侧向进出式立体车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停取车方便快捷且能容纳更多车辆的侧向进出式立体车库。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侧向进出式立体车库,包括框架;所述框架设有两层、至少三列存车工位;车辆通过载车板停放在存车工位内,并可通过载车板在各个存车工位间平移或升降;所述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进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向进出式立体车库,包括框架;所述框架设有两层、至少三列存车工位;车辆通过载车板停放在存车工位内,并可通过载车板在各个存车工位间平移或升降;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进车工位和取车工位;所述进车工位与取车工位平行,所述载车板可以移入或移出到进车工位或者取车工位中;所述进车工位的外侧为进车道路,所述取车工位的外侧为出车道路,所述进车道路与出车道路相互平行,且分列在框架的不同侧;所述进车工位的中心线与所述进车道路的夹角在0°-60°之间,所述取车工位的中心线与所述出车道路的夹角在0°-60°之间;所述进车工位的进车口与取车工位的出车口分别对应地位于框架的相对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向进出式立体车库,包括框架;所述框架设有两层、至少三列存车工位;车辆通过载车板停放在存车工位内,并可通过载车板在各个存车工位间平移或升降;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进车工位和取车工位;所述进车工位与取车工位平行,所述载车板可以移入或移出到进车工位或者取车工位中;所述进车工位的外侧为进车道路,所述取车工位的外侧为出车道路,所述进车道路与出车道路相互平行,且分列在框架的不同侧;所述进车工位的中心线与所述进车道路的夹角在0°-60°之间,所述取车工位的中心线与所述出车道路的夹角在0°-60°之间;所述进车工位的进车口与取车工位的出车口分别对应地位于框架的相对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向进出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车工位的中心线与所述进车道路的夹角在15°-45°之间,所述取车工位的中心线与所述出车道路的夹角在15°-4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向进出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车工位的中心线与所述进车道路的夹角为23.3°,所述取车工位的中心线与所述出车道路的夹角为23.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向进出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下层的每个存车工位以及进车工位、取车工位中均设有平移机构,所述平移机构可驱动载车板在下层的各个存车工位以及进车工位、取车工位之间移动;所述框架上还设有多个升降机构,通过升降机构可将下层的存车工位内的车辆升至上层存车工位;上层的每个存车工位中均设有承载机构,当升降机构将下层的存车工位内的车辆升至上层存车工位后,车辆可通过承载机构停放于上层存车工位中;所述承载机构上也设有平移机构,以实现车辆在上层的各个存车工位之间的移动。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鑫佳陈日强
申请(专利权)人:威库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