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浩专利>正文

一种设有多个升降出入口的纵列式地下停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726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设有多个升降出入口的纵列式地下停车库,设置在纵列式地坑内,该地坑的中部和两端均设有升降出入口;包括:车库架体、传输装置、锁定装置、升降机、载车板占位识别装置、车辆占位识别装置和控制系统;车库架体包括固定载车架、转运载车架、停车载车板导轨、转运载车板导轨、停车载车板和转运载车板;传输装置固定在转运载车架上;传输装置的拨动部与对应的载车板抵接;升降机安装在地坑升降通道的底部,实现转运载车架的抬升;锁定装置对载车板进行锁定;本方案不占用地面面积,拥有更大的容车量,通过多个升降出入口进行停取车操作,可节约取车时间对于老旧小区的改造具有很大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有多个升降出入口的纵列式地下停车库
本技术涉及地下车库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设有多个升降出入口的纵列式地下停车库。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停车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的问题了,更是一个民生问题。现在不只是一二线城市停车难,三四线城市也都面临停车难的问题。目前在住宅小区及一些公共场所,大部分的停车场都是以地面停车为主。由于地面空间有限,难以建造大量的地面停车场。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寸土寸金,不可能空出大块土地来建造地面停车场。为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建造立体停车库是不二的选择。但是一般的立体停车库所需的地域面积都较大,并不是所有地块都适合建造立体停车库。对于老旧小区,根本就拿不出地来建造立体停车库。特别是建造地上的立体停车库更要考虑周边的建筑设施,如果对其它建筑挡光或影响整体布局,也难以得到实施。并且传统升降通道都是采用载车板式,在存取车作业时,只能通过一辆车一辆车的逐个移动,才能把空车位或待取的车辆移动到出入口,无法实现无避让存取车。这样就带来存取车速度低,存取车等待的时间长,用户体验不好。造成了此类停车库很难得以普及。而且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小区的车库建造受约束较大,一些纵列式空间无法建造容车量大的升降通道结构。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少,容车量大,且停取车方便的纵列式停车库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设有多个升降出入口的纵列式地下停车库;采取地坑及多层式载车架的停车结构,并配备多个升降出入口,使每个升降出入口均可进行协调停取车的操作,实现停车库中不同车位的快速取车;提升取车速度,减少等待时间;并且地下式结构极大地缓解了纵列式空间无法建造升降通道的问题,避免拥挤;针对老旧小区因规划问题缺少停车位,改造困难的问题,具有极大的优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设有多个升降出入口的纵列式地下停车库,设置在纵列式地坑内,该地坑的中部和两端均设有升降出入口;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库架体、传输装置、锁定装置、升降机、载车板占位识别装置、车辆占位识别装置和控制系统;所述车库架体包括固定载车架、转运载车架、停车载车架导轨、转运载车板导轨、停车载车板及转运载车板,所述固定载车架包括水平布置且相互平行的多层且与所述地坑的侧壁固定;所述地坑的两侧及中部预留升降通道;所述转运载车架的数量与所述升降通道数量对应;所述转运载车固定在对应所述转运载车架的两侧;所述停车载车架导轨固定在所述固定载车架的两端;所述转运载车板导轨与所述停车载车架导轨可适配输出车辆;中部所述升降通道顶端两侧及两端所述升降通道朝向中部的一侧对应顶层固定载车架位置均预留有车辆转换位;所述升降机与所述转运载车架数量一致且安装在对应的所述升降通道内且驱动对应的所述转运载车架上下移动运输车辆;所述停车载车板为多个,多个停车载车板和多个所述转运载车板依次沿着车辆输出方向可切换滑动连接在固定载车架和转运载车架上;所述转运载车板的数量小于所述转运载车板导轨的数量;所述传输装置安装在所述转运载车架与所述车辆转换位的固定载车架上;以驱动所述转运载车板与所述停车载车板之间的换位所述载车板占位识别装置安装在所述转运载车架和所述车辆转换位处的固定载车架的底部;所述车辆占位识别装置安装每个车位对应的所述地坑侧壁处;所述传输装置、所述升降机、所述锁定装置、所述载车板占位识别装置和所述车辆占位识别装置的控制部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升降出入口配置有转换口的停车库,本技术方案为地坑式停车库,解决了老旧小区,前后楼间距受限,不便于施工深基坑地下停车库受到制约的问题;地坑两端和中部均设有升降出入口,取车时,根据取车位置,其两侧的升降通道的升降机推动转运载车架上移至该车辆的同一高度的停车层,且两个转运载车架中有一个没有转运载车板,安装转运载车板的转运载车架上的传输装置驱动该转运载车板移动,该转运载车板与相邻车位的停车载车板接触,并推动本层停车载车板依次移动,直至另一侧的车辆和停车载车板移动到没有转运载车板的转运载车架上,此时两个转运载车架同时移动至另一层停车位,装有转运载车板和车辆的转运载车架上的传输装置将转运载车板和车辆推入这一层的停车位,此层停车位另一侧的车辆和停下车载车板被推入另一侧的转运载车架;两转运载车架继续回到原来停车层重复之前操作,直至取出车辆。可根据最佳路径将车辆在适宜的车辆转换位取出,停车辆更大,成本更低,节约取车时间,避免取车拥堵;有效节约了地上空间,车库结构简单,施工难度低,施工局限性低,同时地下车库的安全性更高。优选的,在上述的一种设有多个升降出入口的纵列式地下停车库中,所述停车载车板导轨和所述转运载车板导轨均为C型管材,分别固定在所述固定载车架与所述转运载车架靠近所述地坑侧壁的相对两侧;所述停车载车板及转运载车板的两侧安装有对角设置的四组滚轮组,所述滚轮组包括行动轮和锁紧轮;所述行动轮在所述停车载车板导轨或所述转运载车板导轨的内壁滚动,所述锁紧轮与所述锁定装置卡接;此方案能够通过行动轮在载车板导轨内进行移动,并通过锁紧轮保证其横向距离,通过其进行锁紧操作,防止溜车,在移动经过导轨接缝处时,至少可以保证有多组从动轮在一段的载车板导轨中,不至于造成载车板偏斜或无法顺利进入到另一段载车板导轨问题。优选的,在上述的一种设有多个升降出入口的纵列式地下停车库中,所述传输装置包括:第一链轮组、第二链轮组、轴承座、减速电机和挡块;所述第一链轮组包括第一主动链轮和第一从动链轮,并通过第一链条连接;所述第二链轮组包括第二主动链轮和第二从动链轮,并通过第二链条连接,且第二链条上连接有朝向相反的两个链板拨杆,其中一个所述链板拨杆对应位于第二链条的第二主动链轮或第二从动链轮位置时,另一个所述链板拨杆对应位于第二从动链轮或第二主动链轮位置;所述第一主动链轮、所述第一从动链轮、所述第二主动链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链轮均穿设链轮轴,且均与所述链轮轴固定连接;多个所述链轮轴对应安装在多个所述轴承座上,并与其转动连接;安装有所述第一主动链轮的所述轴承座固定在所述转运载车架和所述车辆转换位处所的所述固定载车架的中部;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主动链轮的链轮轴固定;安装有所述第一从动链轮的所述轴承座固定在所述转运载车架和所述车辆转换位处所的所述固定载车架垂直于所述停车载车板导轨和转运载车板导轨的一侧;所述第二主动链轮与所述第一从动链轮穿设在同一所述链轮轴的两端,安装有所述第二从动链轮的所述轴承座固定在与安装所述第二主动链轮的相对一侧;两块所述挡块分别对应固定在所述停车载车板和转运载车板的与所述停车载车板导轨和所述转运载车板导轨向垂直的两侧;两块所述挡块通过所述第二链条移动可交替与对应的所述链板拨杆抵接;此方案中链传动可以降低成本,结构简单可靠,故障率低,传动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有多个升降出入口的纵列式地下停车库,设置在纵列式地坑内,该地坑的中部和两端均设有升降出入口(10);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库架体、传输装置(3)、锁定装置(5)、升降机(4)、载车板占位识别装置(6)、车辆占位识别装置(7)和控制系统;/n所述车库架体(2)包括固定载车架(20)、转运载车架(21)、停车载车架导轨(22)、转运载车板导轨、停车载车板(23)及转运载车板,/n所述固定载车架(20)包括水平布置且相互平行的多层且与所述地坑的侧壁固定;所述地坑的两侧及中部预留升降通道;/n所述转运载车架(21)的数量与所述升降通道数量对应;所述转运载车固定在对应所述转运载车架(21)的两侧;所述停车载车架导轨(22)固定在所述固定载车架(20)的两端;所述转运载车板导轨与所述停车载车架导轨(22)可适配输出车辆;/n中部所述升降通道顶端两侧及两端所述升降通道朝向中部的一侧对应顶层固定载车架位置均预留有车辆转换位;所述升降机与所述转运载车架数量一致且安装在对应的所述升降通道内且驱动对应的所述转运载车架(21)上下移动运输车辆;/n所述停车载车板为多个,多个停车载车板(23)和多个所述转运载车板依次沿着车辆输出方向可切换滑动连接在固定载车架(20)和转运载车架(21)上;所述转运载车板的数量小于所述转运载车板导轨的数量;/n所述传输装置(3)安装在所述转运载车架(21)与所述车辆转换位的固定载车架上;以驱动所述转运载车板与所述停车载车板(23)之间的换位/n所述载车板占位识别装置(6)安装在所述转运载车架(21)和所述车辆转换位处的固定载车架(20)的底部;所述车辆占位识别装置(7)安装每个车位对应的所述地坑侧壁处;/n所述传输装置(3)、所述升降机(4)、所述锁定装置(5)、所述载车板占位识别装置(6)和所述车辆占位识别装置(7)的控制部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有多个升降出入口的纵列式地下停车库,设置在纵列式地坑内,该地坑的中部和两端均设有升降出入口(10);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库架体、传输装置(3)、锁定装置(5)、升降机(4)、载车板占位识别装置(6)、车辆占位识别装置(7)和控制系统;
所述车库架体(2)包括固定载车架(20)、转运载车架(21)、停车载车架导轨(22)、转运载车板导轨、停车载车板(23)及转运载车板,
所述固定载车架(20)包括水平布置且相互平行的多层且与所述地坑的侧壁固定;所述地坑的两侧及中部预留升降通道;
所述转运载车架(21)的数量与所述升降通道数量对应;所述转运载车固定在对应所述转运载车架(21)的两侧;所述停车载车架导轨(22)固定在所述固定载车架(20)的两端;所述转运载车板导轨与所述停车载车架导轨(22)可适配输出车辆;
中部所述升降通道顶端两侧及两端所述升降通道朝向中部的一侧对应顶层固定载车架位置均预留有车辆转换位;所述升降机与所述转运载车架数量一致且安装在对应的所述升降通道内且驱动对应的所述转运载车架(21)上下移动运输车辆;
所述停车载车板为多个,多个停车载车板(23)和多个所述转运载车板依次沿着车辆输出方向可切换滑动连接在固定载车架(20)和转运载车架(21)上;所述转运载车板的数量小于所述转运载车板导轨的数量;
所述传输装置(3)安装在所述转运载车架(21)与所述车辆转换位的固定载车架上;以驱动所述转运载车板与所述停车载车板(23)之间的换位
所述载车板占位识别装置(6)安装在所述转运载车架(21)和所述车辆转换位处的固定载车架(20)的底部;所述车辆占位识别装置(7)安装每个车位对应的所述地坑侧壁处;
所述传输装置(3)、所述升降机(4)、所述锁定装置(5)、所述载车板占位识别装置(6)和所述车辆占位识别装置(7)的控制部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有多个升降出入口的纵列式地下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载车架导轨(22)和所述转运载车板导轨均为C型管材,分别固定在所述固定载车架(20)与所述转运载车架(21)靠近所述地坑侧壁的相对两侧;
所述停车载车板(23)及转运载车板的两侧安装有对角设置的四组滚轮组,所述滚轮组包括行动轮和锁紧轮;所述行动轮在所述停车载车架导轨(22)或所述转运载车板导轨的内壁滚动,所述锁紧轮与所述锁定装置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设有多个升降出入口的纵列式地下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装置(3)包括:第一链轮组(31)、第二链轮组(32)、轴承座(33)、减速电机(34)和挡块(30);
所述第一链轮组(31)包括第一主动链轮和第一从动链轮,并通过第一链条连接;所述第二链轮组包括第二主动链轮和第二从动链轮,并通过第二链条连接,且第二链条上连接有朝向相反的两个链板拨杆(35),其中一个所述链板拨杆(35)对应位于第二链条的第二主动链轮或第二从动链轮位置时,另一个所述链板拨杆(35)对应位于第二从动链轮或第二主动链轮位置;
所述第一主动链轮、所述第一从动链轮、所述第二主动链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链轮均穿设链轮轴,且均与所述链轮轴固定连接;多个所述链轮轴对应安装在多个所述轴承座(33)上,并与其转动连接;安装有所述第一主动链轮的所述轴承座(33)固定在所述转运载车架(21)和所述车辆转换位处所的所述固定载车架(20)的中部;所述减速电机(34)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主动链轮的链轮轴固定;安装有所述第一从动链轮的所述轴承座(33)固定在所述转运载车架(21)和所述车辆转换位处所的所述固定载车架(20)垂直于所述停车载车架导轨(22)和转运载车板导轨的一侧;所述第二主动链轮与所述第一从动链轮穿设在同一所述链轮轴的两端,安装有所述第二从动链轮的所述轴承座(33)固定在与安装所述第二主动链轮的相对一侧;
两块所述挡块(30)分别对应固定在所述停车载车板(23)和转运载车板的与所述停车载车架导轨(22)和所述转运载车板导轨向垂直的两侧;两块所述挡块通过所述第二链条移动可交替与对应的所述链板拨杆(35)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设有多个升降出入口的纵列式地下停车库,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角位移编码器和定位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第二链条的链板拨杆(35)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设有多个升降出入口的纵列式地下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4)包括:升降装置(40)及升降机导轨装置(41);所述升降装置(40)包括滚珠丝杠组件(401)和丝杠座(4010),所述丝杠座(4010)固定在所述升降通道的底部和顶部侧壁;所述滚珠丝杠组件(401)的丝杠垂直于所述升降通道的底部,其两端分别安装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聪叶浩余杰
申请(专利权)人:叶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