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污分流的管网铺设系统,包括合流总管,排雨水总管和分流单元,合流总管和排雨水总管之间通过若干个分流单元连接在一起,分流单元包括蓄水箱体,固定在蓄水箱体左右两侧并分别对应与合流总管和排雨水总管连接的合流支管和排雨水支管,开设在蓄水箱体底端上的排污口,固定在排污口底端上的排污管以及通过三通阀与排污管连接的分流管,排污管靠近排污口的一端设有自动开关装置,自动开关装置包括固定在排污管上端内部的限位环,位于排污管内一端穿过排污口延伸至蓄水箱体内,另一端位于限位环下方的浮杆以及分别对应固定在浮杆上下两端的浮子和密封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方便维护,节能环保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污分流的管网铺设系统
本技术涉及城市排污装置
,具体为一种雨污分流的管网铺设系统。
技术介绍
城市排水有雨污分流和雨污混流两种方式。现在我国大部分城市均是采用混流方式,混流方式实际是城市缺少独立的污水排放管网,而将污水引入雨水排放管网直接排入河道,致使城市污水无法进行有效收集、输送和集中处理,不仅容易造成河道水质污染,而且严重影响城市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污分流的管网铺设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雨污分流的管网铺设系统,包括合流总管,排雨水总管和分流单元,所述合流总管和排雨水总管平行设置,且合流总管和排雨水总管之间通过若干个分流单元连接在一起,所述分流单元包括蓄水箱体,固定在蓄水箱体左右两侧并分别对应与合流总管和排雨水总管连接的合流支管和排雨水支管,开设在蓄水箱体底端上的排污口,固定在排污口底端上的排污管以及通过三通阀与排污管连接的分流管,所述排污管靠近排污口的一端设有自动开关装置,所述自动开关装置包括固定在排污管上端内部并与排污管一体成型的限位环,位于排污管内且一端穿过排污口延伸至蓄水箱体内,另一端位于限位环下方的浮杆以及分别对应固定在浮杆上下两端的浮子和密封板,所述浮子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浮杆与密封板的重力之和,所述浮杆在纵向上可竖直滑动,且浮杆的长度小于排污管的长度,所述密封板的直径大于限位环的内径且小于限位环的外径,所述浮子的直径大于排污口的直径。优选的,所述浮子为塑料材质制成,且浮子的内部为密封的中空结构。优选的,所述排污管位于限位环下方的左右两侧侧内壁沿排污管的长度对称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密封板的左右两端均水平可拆卸连接有限位滑杆,且每个限位滑杆的自由端均固定有与限位滑槽相适配的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为球形结构。优选的,所述排污管靠近排污口的一端外侧设有沿边,且沿边通过固定螺栓与排污口连接,所述排污管与排污口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优选的,所述浮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浮子和密封板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浮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浮子和密封板螺纹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分流单元包括蓄水箱体,固定在蓄水箱体左右两侧并分别对应与合流总管和排雨水总管连接的合流支管和排雨水支管,开设在蓄水箱体底端上的排污口,固定在排污口底端上的排污管以及通过三通阀与排污管连接的分流管,排污管靠近排污口的一端设有自动开关装置,自动开关装置包括固定在排污管上端内部并与排污管一体成型的限位环,位于排污管内一端穿过排污口延伸至蓄水箱体内,另一端位于限位环下方的浮杆以及分别对应固定在浮杆上下两端的浮子和密封板,浮子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浮杆与密封板的重力之和,浮杆在纵向上可竖直滑动,当需要排放城市污水时,污水通过合流总管经过合流支管流到蓄水箱体内,由于城市污水量不大,因此,浮子不会做大幅度上升,从而保证密封板不会与限位环接触,而此时,蓄水箱体底端的排污口不会被自动开关装置关闭,此时,城市污水经过排污管流至分流管中进行有效地收集、输送和集中处理,当降雨时,雨水经过合流总管通过合流支管进入到蓄水箱体内,由于降雨量达,流至蓄水箱体内的雨水无法及时通过排污管及时排泄,因此,蓄水箱体内的雨水液面不断上升,雨水液面上升的过程中,浮子进行大幅度地上升,而浮子在上升的过程中带动浮杆和密封板上升,此时,密封板在限位滑槽、限位滑杆和限位滑块的配合下沿排污管内壁竖直向上限位环所在的一端移动直至密封板与限位环接触,此时,排污口在限位环和密封板的配合下被封堵住,当雨水上升至一定水位后,雨水经过排雨水支管进入到排雨水总管并排至河流中。(2)由(1)可知,本技术可有效地对城市污水和雨水进行分类输送,确保城市污水不会经过雨水排放管网直接排入到河道中,确保河道水质不受污染,从而保护了城市环境,而且污水通过排污管进入到分流管中进行有效地收集、输送和集中处理。(3)本技术中所述浮子为塑料材质制成,且浮子的内部为密封的中空结构,节省材料,耐腐蚀,制造成本低,所述浮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浮子和密封板可拆卸连接,当浮子或密封板长时间的使用损坏后能够更换,从而降低了维护成本和维修难度。(4)由(1)可知,所述的自动开关装置是通过蓄水箱体内部的水位变化来触发对排污口的开闭状态,进而实现对雨水和污水的分类处理。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而且节能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侧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浮子与浮杆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密封板的安装示意图。图中:1、蓄水箱体;2、排污口;3、浮子;4、浮杆;5、密封圈;6、限位环;7、排污管;8、三通阀;9、密封板;10、分流管;11、限位滑槽;12、限位滑杆;13、限位滑块;14、合流支管;15、排雨水支管;16、合流总管;17、排雨水总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雨污分流的管网铺设系统,包括合流总管16,排雨水总管17和分流单元,所述合流总管16和排雨水总管17平行设置,且合流总管16和排雨水总管17之间通过若干个分流单元连接在一起,所述分流单元包括蓄水箱体1,固定在蓄水箱体1左右两侧并分别对应与合流总管16和排雨水总管17连接的合流支管14和排雨水支管15,开设在蓄水箱体1底端上的排污口2,固定在排污口2底端上的排污管7以及通过三通阀8与排污管7连接的分流管10,所述排污管7靠近排污口2的一端设有自动开关装置,所述自动开关装置包括固定在排污管7上端内部并与排污管7一体成型的限位环6,位于排污管7内且一端穿过排污口2延伸至蓄水箱体1内,另一端位于限位环6下方的浮杆4以及分别对应固定在浮杆4上下两端的浮子3和密封板9,所述浮子3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浮杆4与密封板9的重力之和,所述浮杆4在纵向上可竖直滑动,且浮杆4的长度小于排污管7的长度,所述密封板9的直径大于限位环6的内径且小于限位环6的外径,所述浮子3的直径大于排污口2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浮子3为塑料材质制成,且浮子3的内部为密封的中空结构,节省材料,耐腐蚀,制造成本低。进一步地,所述排污管7位于限位环6下方的左右两侧侧内壁沿排污管7的长度对称开设有限位滑槽11,所述密封板9的左右两端均水平可拆卸连接有限位滑杆12,且每个限位滑杆12的自由端均固定有与限位滑槽11相适配的限位滑块13,所述限位滑块13为球形结构,在限位滑槽11,限位滑杆12和限位滑块13的配合下,密封板9随液面升降的过程中可以沿排污管7内壁在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污分流的管网铺设系统,包括合流总管(16),排雨水总管(17)和分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流总管(16)和排雨水总管(17)平行设置,且合流总管(16)和排雨水总管(17)之间通过若干个分流单元连接在一起,所述分流单元包括蓄水箱体(1),固定在蓄水箱体(1)左右两侧并分别对应与合流总管(16)和排雨水总管(17)连接的合流支管(14)和排雨水支管(15),开设在蓄水箱体(1)底端上的排污口(2),固定在排污口(2)底端上的排污管(7)以及通过三通阀(8)与排污管(7)连接的分流管(10),所述排污管(7)靠近排污口(2)的一端设有自动开关装置,所述自动开关装置包括固定在排污管(7)上端内部并与排污管(7)一体成型的限位环(6),位于排污管(7)内且一端穿过排污口(2)延伸至蓄水箱体(1)内,另一端位于限位环(6)下方的浮杆(4)以及分别对应固定在浮杆(4)上下两端的浮子(3)和密封板(9),所述浮子(3)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浮杆(4)与密封板(9)的重力之和,所述浮杆(4)在纵向上可竖直滑动,且浮杆(4)的长度小于排污管(7)的长度,所述密封板(9)的直径大于限位环(6)的内径且小于限位环(6)的外径,所述浮子(3)的直径大于排污口(2)的直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污分流的管网铺设系统,包括合流总管(16),排雨水总管(17)和分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流总管(16)和排雨水总管(17)平行设置,且合流总管(16)和排雨水总管(17)之间通过若干个分流单元连接在一起,所述分流单元包括蓄水箱体(1),固定在蓄水箱体(1)左右两侧并分别对应与合流总管(16)和排雨水总管(17)连接的合流支管(14)和排雨水支管(15),开设在蓄水箱体(1)底端上的排污口(2),固定在排污口(2)底端上的排污管(7)以及通过三通阀(8)与排污管(7)连接的分流管(10),所述排污管(7)靠近排污口(2)的一端设有自动开关装置,所述自动开关装置包括固定在排污管(7)上端内部并与排污管(7)一体成型的限位环(6),位于排污管(7)内且一端穿过排污口(2)延伸至蓄水箱体(1)内,另一端位于限位环(6)下方的浮杆(4)以及分别对应固定在浮杆(4)上下两端的浮子(3)和密封板(9),所述浮子(3)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浮杆(4)与密封板(9)的重力之和,所述浮杆(4)在纵向上可竖直滑动,且浮杆(4)的长度小于排污管(7)的长度,所述密封板(9)的直径大于限位环(6)的内径且小于限位环(6)的外径,所述浮子(3)的直径大于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传伟,李建华,孙翔,沈培发,周凤英,王晓庆,石金金,胡波,王健飞,徐宁,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蓝鼎环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