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涉及一种建筑小区用的海绵城市水系统。包括小区地下排水管路以及与小区地下排水管路连通的房屋雨水排水管、人行道雨水径流收集篦箱,所述房屋雨水排水管的出水端伸入到人行道雨水径流收集篦箱内,人行道雨水径流收集篦箱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孔,人行道雨水径流收集篦箱底部伸入到小区地下排水管路内,所述小区地下排水管路上设置有污水井,污水井远离人行道雨水径流收集篦箱的一侧设置有渗水板,所述渗水板竖直设置在小区地下排水管路内,所述渗水板的顶部与小区地下排水管路的侧壁轴接,所述小区地下排水管路远离渗水板的一端分别连通有净水池和市政排水管道。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巧妙,有效的实现了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功能,节约了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小区用的海绵城市水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海绵城市应用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小区用的海绵城市水系统。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为了减少城市排水压力,节约水资源,现有建筑小区在排水规划时,也向海绵城市方向发展,但由于现有的海绵系统多使用电控设备,物业管理单位担心出现其他事故以及本着节约电力的想法,导致现有的海绵城市水系统无法真正的走进小区,为此,建设一个低成本且方便维护的建筑小区用的海绵城市水系统是现有重点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的建筑小区用的海绵城市水系统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能够有效实现低成本、方便维护的建筑小区用的海绵城市水系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小区用的海绵城市水系统,包括小区地下排水管路以及与小区地下排水管路连通的房屋雨水排水管、人行道雨水径流收集篦箱,所述房屋雨水排水管的出水端伸入到人行道雨水径流收集篦箱内,所述人行道雨水径流收集篦箱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孔,所述人行道雨水径流收集篦箱底部伸入到小区地下排水管路内,所述小区地下排水管路上设置有污水井,所述污水井远离人行道雨水径流收集篦箱的一侧设置有渗水板,所述渗水板竖直设置在小区地下排水管路内,所述渗水板的顶部与小区地下排水管路的侧壁轴接,所述小区地下排水管路远离渗水板的一端分别连通有净水池和市政排水管道,所述小区地下排水管路和净水池、市政排水管道之间设置有三通阀。作为优选,所述污水井的上方设置有小区花园,所述小区花园和污水井之间设置有导水棉管。作为优选,所述小区地下排水管路内还设置有浮球警示装置,所述浮球警示装置包括设置在小区地下排水管路内的浮球以及设置在浮球顶部的延伸杆,所述延伸杆的顶部设置有警示牌,所述警示牌设置在地面上。作为优选,所述污水井的底部设置有抽污管。作为优选,所述渗水板远离污水井的一侧设置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可插拔设置在渗水板远离污水井的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小区用的海绵城市水系统,通过对传统建筑小区的海绵城市水系统进行改进和重新布局,使整个系统中避免了电器设备的使用,同时,将污水和净水分离,避免了传统雨水过大时,直接从净水池导入到市政排水管路造成的净水池的污染,同时,本专利技术设计巧妙,有效的实现了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功能,节约了水资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建筑小区用的海绵城市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提供的限位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提供的浮球警示装置的结构图;以上各图中,1、小区地下排水管路;11、三通阀;2、房屋雨水排水管;3、人行道雨水径流收集篦箱;31、出水孔;32、排水篦子;4、污水井;41、抽污管;5、小区花园;51、导水棉管;6、渗水板;61、限位销;7、净水池;8、市政排水管道;9、浮球警示装置;91、浮球;92、延伸杆;93、警示牌。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低运营成本的建筑小区所使用的海绵城市水系统,为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小区用的海绵城市水系统,包括小区地下排水管路1以及与小区地下排水管路1连通的房屋雨水排水管2、人行道雨水径流收集篦箱3,以上结构为现有常见的结构设计,故在本实施例中,不加详细描述。考虑到随着城市污染垃圾的逐渐增多,高楼层的屋顶可能有一些塑料袋等垃圾,这些垃圾进入到小区地下排水管路1中,很容易导致小区地下排水管路1的功能失效,为此,在本实施例中,房屋雨水排水管2的出水端伸入到人行道雨水径流收集篦箱3内,在本实施例中,人行道雨水径流收集篦箱3整体呈箱型设置,在其顶部设置有排水篦子32,在其底部设置有出水孔31,这样,方便物业人员搜集一些杂质,仅需打开排水篦子32,即可将垃圾清除。而出水孔31的设置,则不影响排水。在本实施例中。人行道雨水径流收集篦箱3底部伸入到小区地下排水管路1内。考虑到出水孔31能够阻挡一些树枝、树叶、塑料袋等固体,但是无法阻挡灰尘以及污泥,为此,在小区地下排水管路1上设置有污水井4,在本实施例中,污水井4的设置有三个目的,第一个目的就是收集污泥,带有污泥的雨水或其他水首先会进入到污水井4内,由于污水井4有一定的深度,这就会导致污泥在污水井4内沉淀,从而减少后续小区地下排水管路1的污泥的存在;第二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大量的水会进入到污水井4再继续向后方的小区地下排水管路1流通,其流速就会变慢,而在本实施例中,污水井4远离人行道雨水径流收集篦箱3的一侧设置有渗水板6,渗水板6竖直设置在小区地下排水管路1内,且渗水板6的顶部与小区地下排水管路1的侧壁轴接,渗水板6采用类似现有渗水砖的结构设置,但其重量要轻,为此,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下两种结构,其中,上半部采用中空的设在,下半部采用渗水砖的结构设置,以此来保证重量较轻,在大水流的情况下,可以将其推动,而小水流,则在重力的作用下,保持竖直状态,从而完成渗水,这样,经过污水井4的沉淀和渗水板6的过滤,使雨水得到进一步的净化;而第三个目的则是形成小区花草树木的蓄水池,为此,在本实施例中,在污水井4的上方设置有小区花园5,小区花园5和污水井4之间设置有导水棉管51,这样,通过导水棉条的设置,使小区花园5内的花草树木能够长期的得到水分的补充,同时,也利用将于将污水井4的水分吸收,这样,污水井4内水分减少,达到清理污水井4的目的,另外,由于污泥内含有一定的营养物质,利用花草树木的生产。经过渗水板6处理的雨水进一步得到净化后,为此,在小区地下排水管路1远离渗水板6的一端连通有净水池7,净水池7用于收集净化后的雨水,可以用作他用,比如,景观池用水等。考虑到当雨量过大时,污水井4会快速得到填满,这时候水流较大,会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小区用的海绵城市水系统,包括小区地下排水管路以及与小区地下排水管路连通的房屋雨水排水管、人行道雨水径流收集篦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房屋雨水排水管的出水端伸入到人行道雨水径流收集篦箱内,所述人行道雨水径流收集篦箱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孔,所述人行道雨水径流收集篦箱底部伸入到小区地下排水管路内,所述小区地下排水管路上设置有污水井,所述污水井远离人行道雨水径流收集篦箱的一侧设置有渗水板,所述渗水板竖直设置在小区地下排水管路内,所述渗水板的顶部与小区地下排水管路的侧壁轴接,所述小区地下排水管路远离渗水板的一端分别连通有净水池和市政排水管道,所述小区地下排水管路和净水池、市政排水管道之间设置有三通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小区用的海绵城市水系统,包括小区地下排水管路以及与小区地下排水管路连通的房屋雨水排水管、人行道雨水径流收集篦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房屋雨水排水管的出水端伸入到人行道雨水径流收集篦箱内,所述人行道雨水径流收集篦箱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孔,所述人行道雨水径流收集篦箱底部伸入到小区地下排水管路内,所述小区地下排水管路上设置有污水井,所述污水井远离人行道雨水径流收集篦箱的一侧设置有渗水板,所述渗水板竖直设置在小区地下排水管路内,所述渗水板的顶部与小区地下排水管路的侧壁轴接,所述小区地下排水管路远离渗水板的一端分别连通有净水池和市政排水管道,所述小区地下排水管路和净水池、市政排水管道之间设置有三通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小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建义,张悦,孙莉莉,郑应喆,袁洪振,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高速绿色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