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注桩桩头处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531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5
本申请涉及建筑浇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灌注桩桩头处理结构。该灌注桩桩头处理结构包括钢筋笼、套筒和固定组件,钢筋笼上标注有标高线,钢筋笼位于标高线以上部分为桩头主筋,套筒的两端具有连通套筒内部的套接孔,套接孔用于供桩头主筋穿过;套筒包括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第一半筒上设有第一半孔,第二半筒上设有第二半孔,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用于相互扣合使第一半孔和第二半孔形成套接孔;第一半孔的孔壁设有第一半圈,第二半孔的孔壁设有第二半圈,第一半圈和第二半圈用于在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相互扣合时形成密封圈;固定组件用于在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相互扣合时使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保持相对固定。本申请具有利于桩头移除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注桩桩头处理结构
本申请涉及建筑浇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灌注桩桩头处理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灌注桩桩头錾除,是在桩顶切割线处,人工錾开缺口,用风镐剥离缺口上侧保护层后,将主筋向外侧拉出,随后用钢纤向桩头部分錾进,使其与桩身脱离,随后用起重设备移除,最后人工錾除剩余桩头。由于砼本身强度高且与钢筋握裹力大,导致桩头与桩身断开困难。断开过程中极易造成桩身竖向及斜向裂纹、桩头标高误差及平整度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3924040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灌注桩桩头处理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为:所述灌注桩上标记柱低标高线,所述灌注桩内主筋位于柱低标高线下方为桩身主筋,位于柱低标高线上方为桩头主筋,在所述桩头主筋和桩头砼之间设有泡棉套,所述泡棉套套设于桩头主筋上,桩头主筋顶部设有吊环。使用中泡棉套倘若口径过小则难以套入桩头主筋上,倘若口径过大,泡棉套则与桩头主筋的密闭性较差,从而灌注桩时混凝土易进入泡棉套与桩头主筋之间的缝隙,导致泡棉套、桩头主筋与桩头砼三者发生握裹,从而桩头移除困难。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桩头移除困难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桩头移除困难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灌注桩桩头处理结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灌注桩桩头处理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灌注桩桩头处理结构,包括钢筋笼、套筒和固定组件,所述钢筋笼上标注有标高线,所述钢筋笼位于标高线以上部分为桩头主筋,所述套筒的两端具有连通套筒内部的套接孔,所述套接孔用于供桩头主筋穿过;所述套筒包括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所述第一半筒上设有第一半孔,所述第二半筒上设有第二半孔,所述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用于相互扣合使第一半孔和第二半孔形成套接孔;所述第一半孔的孔壁设有第一半圈,所述第二半孔的孔壁设有第二半圈,所述第一半圈和第二半圈用于在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相互扣合时形成密封圈;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在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相互扣合时使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保持相对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时先使第一半筒贴合桩头主筋,然后将第二半筒与第一半筒贴合,然后采用固定组件使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保持相对固定,从而套筒与桩头主筋的连接较为方便。此时桩头主筋位于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形成的套接孔内,同时第一半圈和第二半圈会形成密封圈与桩头主筋贴合,从而套筒与桩头主筋连接的密闭性好,从而灌注桩时混凝土不易进入套筒与桩头主筋之间的缝隙,导致套筒、桩头主筋与桩头砼三者发生握裹,从而解决了桩头移除困难的问题。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第一半筒具有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二半筒具有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在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相互扣合时相贴合;所述第一磁铁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面上,所述第二磁铁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面上,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用于在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相互扣合时相互吸附、以使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保持相对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均具有磁性,磁性物质具有异性相吸的特质,通过使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对的面磁性相反,从而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便可实现吸附固定,由于第一磁铁设置在第一半筒的第一连接面上,第二磁铁设置在第二半筒的第二连接面上,所以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吸附固定时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也会保持相对固定。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面上设有插接杆,插接杆的端部设有卡钩,所述第二连接面上设有供插接杆插入的插接通道,所述插接通道的侧壁设有卡槽,所述卡钩用于与所述卡槽卡接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连接时,第一连接面上的插接杆插入第二连接面上的插接通道,待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贴合时,插接杆端部的卡钩钩入卡槽,此时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不易相对脱离,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的连接较为稳定。优选的,该灌注桩桩头处理结构还包括分离环和勾持组件,所述分离环位于钢筋笼外侧,所述分离环内侧与所述套筒贴合,所述分离环外径与所述桩头外径相同,所述分离环的底端与标高线平齐;所述分离环包括一端铰接的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所述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的另一端通过勾持组件连接形成分离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灌注前先将第一半环的内侧与套筒贴合,然后转动第二半环以使第二半环的内侧与套筒贴合,然后采用勾持组件以使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形成分离环,在灌注后去除分离环,此时会在标高线处形成环形槽,桩头主筋及其外侧套筒在环形槽位置裸露,有助于在凿桩钻孔时有效避开桩头主筋。优选的,所述勾持组件包括勾持杆,所述勾持杆设置在所述第一半环背离第二半环的一端,所述第二半环背离第一半环的一端设有勾持槽,所述勾持杆与所述勾持槽勾持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连接时第一半环上的勾持杆勾入第二半环上的勾持槽,从而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便能够保持相对固定形成分离环。优选的,该灌注桩桩头处理结构还包括吊装件,所述吊装件的一端设有连接环,所述桩头主筋穿过所述连接环,所述吊装件的另一端与桩头外表面平齐;所述吊装件内部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开口贯通所述吊装件背离连接环的一端;所述容纳槽内设有吊装杆,所述吊装杆可相对于所述开口伸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灌注完毕后使吊装杆从开口处伸出,桩头吊拉时可对吊装杆进行操作实现吊拉,从而有利于完成桩头的吊拉操作。优选的,所述开口处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用于打开或闭合所述开口;所述吊装件设有开口的端部设有连通容纳槽的连接槽;所述密封盖闭合开口的时候位于所述连接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灌注混凝土前使密封盖闭合开口,从而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不易通过开口进入容纳槽内影响吊装杆的伸出,利于桩头吊拉操作的顺畅进行。优选的,所述吊装杆上设有吊装孔;所述开口处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吊装杆设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与第二限位件相抵、以使吊装杆保持在端部插入容纳槽的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吊装杆不易脱离容纳槽,同时吊装孔有利于完成桩头的吊拉操作。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解决了桩头移除困难的问题;2.有助于在凿桩钻孔时有效避开桩头主筋;3.有利于完成桩头的吊拉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灌注桩桩头处理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灌注桩桩头处理结构的去除桩头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套筒的一种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套筒的另一种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中分离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中吊装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钢筋笼;2、标高线;3、桩头;4、桩头主筋;5、套筒;51、第一半筒;52、第二半筒;6、密封圈;61、第一半圈;62、第二半圈;7、套接孔;71、第一半孔;72、第二半孔;8、分离环;81、第一半环;82、第二半环;10、第一磁铁;11、第二磁铁;12、第一连接面;13、第二连接面;14、插接杆;15、卡钩;16、插接通道;17、卡槽;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注桩桩头处理结构,包括钢筋笼(1),所述钢筋笼(1)上标注有标高线(2),所述钢筋笼(1)位于标高线(2)以上部分为桩头主筋(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筒(5)和固定组件,所述套筒(5)的两端具有连通套筒(5)内部的套接孔(7),所述套接孔(7)用于供桩头主筋(4)穿过;/n所述套筒(5)包括第一半筒(51)和第二半筒(52),所述第一半筒(51)上设有第一半孔(71),所述第二半筒(52)上设有第二半孔(72),所述第一半筒(51)和第二半筒(52)用于相互扣合使第一半孔(71)和第二半孔(72)形成套接孔(7);/n所述第一半孔(71)的孔壁设有第一半圈(61),所述第二半孔(72)的孔壁设有第二半圈(62),所述第一半圈(61)和第二半圈(62)用于在第一半筒(51)和第二半筒(52)相互扣合时形成密封圈(6);/n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在第一半筒(51)和第二半筒(52)相互扣合时使第一半筒(51)和第二半筒(52)保持相对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注桩桩头处理结构,包括钢筋笼(1),所述钢筋笼(1)上标注有标高线(2),所述钢筋笼(1)位于标高线(2)以上部分为桩头主筋(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筒(5)和固定组件,所述套筒(5)的两端具有连通套筒(5)内部的套接孔(7),所述套接孔(7)用于供桩头主筋(4)穿过;
所述套筒(5)包括第一半筒(51)和第二半筒(52),所述第一半筒(51)上设有第一半孔(71),所述第二半筒(52)上设有第二半孔(72),所述第一半筒(51)和第二半筒(52)用于相互扣合使第一半孔(71)和第二半孔(72)形成套接孔(7);
所述第一半孔(71)的孔壁设有第一半圈(61),所述第二半孔(72)的孔壁设有第二半圈(62),所述第一半圈(61)和第二半圈(62)用于在第一半筒(51)和第二半筒(52)相互扣合时形成密封圈(6);
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在第一半筒(51)和第二半筒(52)相互扣合时使第一半筒(51)和第二半筒(52)保持相对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注桩桩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磁铁(10)和第二磁铁(11),所述第一半筒(51)具有第一连接面(12),所述第二半筒(52)具有第二连接面(13),所述第一连接面(12)和第二连接面(13)在第一半筒(51)和第二半筒(52)相互扣合时相贴合;
所述第一磁铁(10)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面(12)上,所述第二磁铁(11)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面(13)上,所述第一磁铁(10)和第二磁铁(11)用于在第一半筒(51)和第二半筒(52)相互扣合时相互吸附、以使第一半筒(51)和第二半筒(52)保持相对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灌注桩桩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面(12)上设有插接杆(14),插接杆(14)的端部设有卡钩(15),所述第二连接面(13)上设有供插接杆(14)插入的插接通道(16),所述插接通道(16)的侧壁设有卡槽(17),所述卡钩(15)用于与所述卡槽(17)卡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保方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信建设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